恐艾干预心理>> 心理干预>> 生活常识>>经常嫖的人为啥不恐艾 而一次高危就吓死了

经常嫖的人为啥不恐艾 而一次高危就吓死了

作者:文俊然     来源:文君然文化工作室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16日    点击数:

19岁的小枫(化名)独自一人来到心理咨询室。坐在椅子上,他支吾不语,踌躇了整整15分钟。最后,小枫含着眼泪,用低沉的声音,讲述了自己最近半年多以来,充满黑暗的日子。他很疑惑经常嫖的人为啥不恐艾,而他一次高危就因为艾滋病吓死了。

(一)一次冲动之后,他的心仿佛整天挂在悬崖上

19岁生日过后的一个夜晚,在外务工的小枫,在工友的拉拢下,来到当地某小型洗浴中心消遣。事后休息的时候,小枫的房间走进一个妖艳的女人。接下来的事情,小枫觉得就像做梦,激动中有些胆怯。他第一次感觉到,面对冲动的野马,自己理性的防线是如此脆弱。

但是,当他在第二天走出温柔乡的时候,一个念头忽然闪现在脑海中——我会不会患上艾滋病?

来到住地,小枫本能地打开电脑,搜索百度上和贴吧里的艾滋病的相关信息。

用小枫的话说,从这一刻开始,他的心就像被挂在了悬崖上,时刻担心掉下来。

(二)他拼命回忆那一晚发生的每个细节,猜想套子是不是被划破

通过网络百度搜索,大量关于艾滋病防治的信息涌现出来。小枫发疯了一样,一篇一篇地看。渐渐地他知道,那一晚由于自己带了安全套,所以感染艾滋病的可能被大大降低。

但是,有一个问题特别刺眼,在一个疑似试纸销售的网上,上面描述了大量关于艾滋病初期小红点照片的描述,并且警示:如果艾滋病使用不当,或者出现了破损,其防护能力就几乎为零了。

那么,那天晚上,套子破了吗?

这个念头和疑问,一直萦绕在小枫的心里。在他的脑海中,那一晚发生的一切,每一个细节,仿佛电影一样,反复地“播放”。从中,小枫疯狂地捕捉某一个可能让套子破损的细节,然后拼命地回忆,再拼命地否定。

这让小枫惶恐不安。然而更惶恐的,还在后面。

小枫通过网络,了解到艾滋病的重要信号之一,就是口腔里面生长出白斑样的东西。于是,他就拼命地刷牙,每天刷牙不下十次,刷完之后照着镜子拼命地看,然后再刷。小枫又了解到,艾滋病早期,患者会出现类似感冒那样发热、怕冷的症状。于是,他连睡觉都不脱外衣,尽量不让自己感冒,不让自己感觉到一点点寒意……

其实,小枫自己也知道,这可能是杞人忧天。但是,他无法控制自己。对艾滋病的恐惧使得他不得不这样“强迫”自己……很多人本来没有这么严重的强迫症,活生生的被恐艾逼成了严重的强迫症,想在网络上找一个专业的人,但大多数都是恐友在当志愿者,专业知识也是网络学习,让他十分难受。

(三),检测结果为“阴性”,但他依然放不下悬着的心

小枫的这些异样表现,工友们都看在眼里。于是,他们带小枫到附近的权威机构进行检测。前前后后经历四次检测,结构都是“阴”。但尽管如此,小枫还是放不下心。那一晚发生的一切,仿佛魔鬼一样,不断地啃食着他的心。

所以,无助的他,不得寻求专业的心理医生的帮助。

其实,恐艾是一种心理疾病。它的患者,往往是平时老老实实、本本分分,但偏偏在某一个时刻未能驾驭好自己的人。这种恐艾,有时候意还蕴含着对自己的否定和悔恨。

其实,恐艾者一定要相信检测结果,特别是不要听网络上身份不明确的人瞎说。艾滋病虽然可怕,但是它对检测的敏感度非常高。也就是说,在现代化科学的检测手段面前,艾滋病无处可逃。这就意味着,只要在医院疾控1-2次检测皆为阴性,那就没有必要再惶恐不安了。

另外,恐艾者不要盲目相信所谓的症状。有些人,惧怕检测,但是内心又充满惶恐。怎么办?就去到网络上对照症状来自我检查。其实,这个时候所发现的一些所谓“症状”,很可能是心里作用使然。实际上根本不是那回事。这种“自己吓自己”的行为持续下去,只能让自己的状态越来越糟糕,疑似的症状越来越多,越来越像。要想真正摆脱折磨,就鼓起勇气,到权威部门接受检测。

另外,恐艾者经过检测,确定为阴性之后,应该转移注意力,更多地关注工作和学习,或者找其他的兴趣点来支持自己。实在不行,就到心理医生那里,和心理医生沟通,寻求心理帮助,这种需要两个人至少沟通一个小时左右才能有帮助。总之,要让自己的思维跳出恐艾的圈子。只有远离网络,找个信任的专家长时间沟通,才能迎来正常的生活。

经常嫖的人为啥不恐艾,因为他们已经玩习惯了,反而是一次高危的人更敏感谨慎,说明一次高危就恐艾的人以后不会再去乱玩了,他们也不可能因为性感染艾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