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冬季,在全球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出现波动,国内疫情在零星地方死灰复燃。在保证安全防疫的情况下,成都市恐艾干预心理网执行的国内唯一一个艾滋病恐惧症干预研究项目仍然按照原有计划由于开展。由于新冠疫情的发展,很多普通民众也开始出现对传染病的紧张和焦虑,在此背景之下,艾滋病恐惧症群体依旧数量庞大。如何及时及早促使普通民众产生艾滋病高危防范意识,并预防艾滋病恐惧症的产生,促进民众在良性的环境下接受到正确科学的艾滋病基础知识,是该项目开展的重点工作。
1月29日苏玲博士讲解艾滋病药物暴露阻断和治疗艾滋病的原理
按照四川省财政艾滋病防治社会动员项目的要求,在四川省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成都市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的指导下,2021年1月29日至31日,全国首家针对疾病恐惧症患者进行研究和干预服务的社会机构成都市恐艾干预心理网在金沙培训中心为来自基层医务工作团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成都市公益社会机构、成都市心理咨询行业的老师们举办了为期三天的专业培训。邀请了病毒学专家、全国优秀防艾社区医务工作人员、成都疾控防艾专家做了专业的培训。
1月29日,四川省疾控性病艾滋病研究所、华西医学院副教授苏玲博士讲述了艾滋病的流行特征,自我检测以及暴露前后预防等几个方面的内容。苏玲博士就艾滋病的起源、疾病的发展以及由此产生人体的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机制,指出病源针对艾滋病这种慢性病,需坚持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越早发现就越可能提高艾滋病人的存活时间的可能。特别是针对于艾滋病毒的暴露预防阻断,需要按照怎么严格的流程操作,包括艾滋病毒阻断的机制,苏玲博士做了详细的介绍。目前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采用的鸡尾酒疗法,能尽可能从不同的途径来抑制病毒,但滥用药物则可能加重耐药性。在艾滋病的防治方面,选择合适对应的检测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促进科学检测非常重要,这也是针对于有高危行为的艾滋病恐惧症患者进行科学干预重点进行的区分。
1月30日是由成都市成华区疾控中心的许学江老师讲授关于艾滋病防治项目的经验,许老师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13年,作为主要成员参与了中英艾滋病防治项目等多个项目在事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宣传教育、高危人群干预、多部门协调等方面有很多的经验。许老师主要从项目管理的角度,针对目标人群进行分析讨论,如何做好艾滋病防治项目、管理当中的问题和处理方法都提出很多好的经验和建议。许老师指出,男男群体普遍依从性较好,而老年群体更多喜欢采用物品激励法来参与活动,在艾滋病恐惧症患者干预研究项目管理的过程当中,根据不同刺激源的人群则需要采用不同的调查方式,去更好的了解他们,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去干预研究,促进一些有效数据的产生。
1月31日,是由成都市疾控中心的范双凤医生做的《艾滋病与性心理教育》授课,范双凤医师从社会学、哲学思辨、心理学、法学等多角度讲述艾滋病与性心理,并结合时事热点进行深刻剖析,以一些知名事件为背景分析,从社会经济、人力资源成本、社会大背景新冠疫情之下解释了群体社群需求压抑、自媒体传播等方面指出此事件的负面影响。从宏观方向探讨了不同群体之间利益需求背景,并衍生出相关的社会问题。在与艾滋病相关的性心理教育方面,范老师指出性教育是需要持续一生的,亲密关系、养育、沟通与决策、性别教育等综合构成了社会的整体,如何有机的调动资源,整合资源,是社会组织做好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恐惧症人群需要去思考的。最后大家还就性少数群体(LGBT)的需求与现实问题做了探讨,每一位在座的老师都在发表自己的意见,整个现场的讨论氛围非常热烈。
来自四川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徐老师也作为志愿者参与了此次活动,她表示平时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医学院的同学就一些医疗暴露从而担心被感染艾滋病前来咨询,通过几天的学习,掌握了一些干预技巧方法。“回去以后将会把一些成熟的经验运用在工作中,有利于学生在暴露以后选择最科学的方式进行处理,这对他们来说,从身心两方面都会得到很好的保护。”
整个特定人群干预研究项目的志愿者培训活动共计有10余名来自医院、高校、心理机构的老师参与。通过艾滋病恐惧症干预研究培训,让广大医务工作和心理工作者对艾滋病的病毒学、流行病学、针对感染者和恐艾人群的心理教育、防艾的干预项目都有了全面的了解。艾滋病科学防治与心理学的有机结合极大提升成都市恐艾干预心理网的专业能力,提高防艾项目的管理能力,也让更多助人者有机会了解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恐惧症患者等边缘群体。除了增强志愿者自我心理建设,减少社会上对艾滋病病人和病毒携带者的歧视和恐惧,同时也为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助力建设健康中国贡献了自己力量。
据悉,关于艾滋病恐惧症人群干预研究项目的培训活动还将在2021年3月再次开展,届时还将邀请更多的知名专家参与项目的指导督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