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艾干预心理>> 疑病干预>> 性病干预>>如何具备性病高危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

如何具备性病高危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

作者:陈晓宇编辑     来源:恐艾干预心理整理    发布时间:2025年06月26日    点击数:

必备性病防范意识(科学避险指南)

1. 切断传播途径:屏障防护是底线

  • 正确使用安全套‌:从插入前到射精后全程佩戴(避孕套防HPV效果约70%,但不破不落的情况下可99.99%阻断HIV,这里很抱歉医学无法给出百分百的说法)

  • 避免口J传播‌:口腔黏膜同样易感(淋病/梅毒/HPV),需要使用口J膜(Dental Dam),如果遇到有人说口绝对不会传播梅毒的话,请务必注意这句话的专业性,口尽管很难传染HIV,但是对于性病风险不小,请务必使用口套。


  • 警惕间接传播‌:艾滋病很难通过间接接触传染,但是一部分可以通过皮肤黏膜传染的性疾病,还是需要注意。这句话说明恐友没必要日常纠结艾滋病,但是需要关注性病。


2. 主动免疫防御:疫苗是终极武器

  • HPV疫苗‌:覆盖9-45岁男女,预防90%致癌型HPV(即使有过性行为仍可接种)


  • 乙肝疫苗‌:未感染者务必接种(抗体滴度需>10mIU/mL)

  • 淋病疫苗‌:新型疫苗进入临床III期,未来或可期待

3、 暴露后紧急阻断(黄金72小时)

  • HIV暴露‌:立即就医服用PEP(暴露后预防药),2小时内最佳,最迟不超过72小时

  • 乙肝暴露‌:未接种疫苗者需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疫苗


  • 淋病/衣原体暴露‌:高危性行为后7天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需医生评估)

4. 伴侣告知与治疗协同

  • 确诊后必须告知近期性伴侣‌(≥3个月内),要求对方同步检测治疗

  • 避免“乒乓感染”‌:治疗期间禁欲,治愈后(如衣原体/淋病)需复查确认


‌       陈老师想告诉大家,高危预警信号大家必须树立,即使轻微也需请医生诊断,性病和艾滋病不同,艾滋病在初期没有特异性,任何不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史就用症状来推断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皆不科学,但是对于性病务必做到观察症状,很多性病都有较为明显的症状特征,如梅毒的硬下疳和呈现梅花状的疹子(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称之为梅毒)

  • 排尿异常‌:灼痛/尿频(淋病、衣原体)

  • 异常分泌物‌:黄绿色脓液(淋病)、灰色鱼腥味(细菌性阴道病)


  • 皮肤破损‌:无痛溃疡(一期梅毒)、群集水疱(疱疹)


  • 全身症状‌:手掌/足底红斑(二期梅毒)、不明原因发热(HIV急性期)

      

      重要原则‌,只要有‌无保护性行为‌,无论是否出现症状,都需要进行定期筛查都比等待症状更可靠。请各位朋友都记住,性病防控的核心不在于恐惧,而在于科学认知与行动。主动保护自己,就是保护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