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艾干预心理>> 恐艾干预>> 干预笔记>>HIV恐惧是人本能的反应,无需恐慌过度

HIV恐惧是人本能的反应,无需恐慌过度

作者:张珂     来源:恐艾干预心理    发布时间:2024年02月07日    点击数:

图片:每个专家对艾滋病理论都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

很多艾滋病恐惧咨询者都在疑惑一个问题,为什么一名艾滋病防治医生已经明确告诉了我可以完全排除艾滋病感染风险,也许短时间觉得放松舒服了,但没过多久,自己心里又还是觉得很慌乱,去担心万一呢。那是因为艾滋病防治医生告诉恐艾朋友的是医生所掌握的知识点,并不是恐友们通过亲密关系内化成稳定的认知机构,就会出现认知偏差。这种偏差是因为双方并不熟悉了解,站的角度有所不同而形成的。如果双方的关系是建立在网络虚拟世界里,信任感处于较低的水平,在转化思维的过程中,依旧无法将他人结论转化为自我脱恐的参考依据。

所以在寻求艾滋病恐惧干预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时,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我们常常遇到一个问题,窗口期到底是多久的说法,按照国家2019年的诊断指南标准说法,根据核酸检测,抗原抗体检测和抗体检测,分别对应的一周,二周,三周左右,这个说法是所有专家的共识,是定性的,即1-3周左右可以定大局,但并不是表达所有的参照样本都在置信区间里。这时候医学会说个体之间差异性较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医学严谨性的体现。

在进行传统艾滋病感染风险的评估上,恐友们需要的心理窗口期更多不是狭义上国家规定的窗口期时间,大家需要一个最终排除的时间。但是对于最终排除期这个说法,全世界没有哪个机构做过确切实验,考虑到可能存在的前置条件,医生们都会根据自己临床经验和案例去加修正值,越严谨的医生,相对会将排除的时期往后延,有的甚至可能延到了理论区间。但一般一名负责的医生,会根据和恐友具体沟通了十几二十分钟的时间,在了解恐友具体情况后,给恐友一个他认为可以排除的结论。而恐友们内化这个结论,也是需要依靠和咨询老师的咨询关系,这就成了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去建立信任、尊重和安全的环境,以便毫无保留的把一切个人信息都交给您的咨询老师,去自由地交流和探索内心世界,体验恐艾对人产生应激反应后的处理方式,习得适合的脱恐方法。

以下是中心老师在恐艾干预心理方向上十五年的经验建议,希望帮助到恐友和他的恐艾干预心理咨询师建立良好咨询关系。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恐艾干预心理老师非常重要。你可以通过了解这名老师的真实个人信息、有无艾滋病防治经验、培训背景,干预风格和他人评价等方面进行评估,结合自己的恐艾干预心理咨询目标,与恐艾干预的心理咨询师在专业价值观上相匹配,有助于建立长久良好咨询关系,加速脱恐。

在第一次就恐艾干预心理问题咨询时,咱们恐友可以向恐艾咨询老师详细介绍自己的个人信息,恐艾原因,是否有既往恐艾史,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最优先处理的目标,以便老师们更好地了解你的需求和情况。同时,作为恐友需要表达自己的期望和愿意付出的努力,以便双方更好地配合和合作。在恐艾咨询过程中,要保持耐心和积极配合,认真对待每一次咨询,尽可能避免迟到、早退或中断咨询的情况发生。

制定恐艾心理评估计划是咨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需要用到一些量表,如恐艾常用量表是张老师制定的恐艾严重程度自评量表,一般都是恐艾老师会根据恐友需求和情况,如沟通1-2个小时以后,对这名恐友比较了解了,就会制定个性化的评估计划,包括咨询目标、评估指标和时间安排等。恐友需要与恐艾干预咨询师共同参与评估计划的制定,并在实施过程中保持耐心和配合,而不是反复让咨询老师去保证自己还有没有感染风险。只有双方配合度越高,老师们对恐友越熟悉越了解,给予的帮助也才会越来越多。

心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果恐友们在前期还没有过度搜索的习惯,恢复将会更快一些,如果有过不少搜索史,认知会有所冲突和误区,那么在进行恐艾干预心理咨询过程中,你可能会出现情绪反复的情况,但这是正常的反应。当这个时候恐友可以与恐艾咨询老师分享这些感受,并寻求他们具体的支持和建议。这个时候,如果对方是一名偏认知行为的老师,可以尝试采用一些自我调节的方法,如深呼吸、冥想、放松训练等来缓解和调整情绪,也可以邀请老师给一些自学书籍的建议,像中心的恐友,可以在老师指导下通过在官网自学去积累个人脱恐经验。

       网络上迟迟无法脱恐的原因,就是恐友们总是疑惑自己咨询的老师,是不是对自己负责,这是需要靠彼此长期的沟通以及时间去验证,因为没有谁可以靠几句话博得别人的信任,也没有谁可以靠几句话让对方了解自己。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必然需要时间和双方努力。在具体咨询问题过程中,需要双方保持开放、诚实和尊重的态度,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都已经进入一对一电话视频或面询的阶段,这是一个巨大的付出,付出了不少却没有透露真实信息给咨询老师是非常不合理的。

恐友们和自己的老师建立了稳定沟通的咨询关系,也逐步明白了自己在网络上去搜索,靠自己主观臆断去分析判断字面上的一些意思,反而容易歪曲理解文章的意思,只有自己将老师们的丰富经验内化成自己的固有认知,再去看让自己疑惑的东西,就会发觉,当时可能在一些情绪的作用下,自己歪曲了原有的意思,导致走了弯路。找到一个好的负责认真的老师,给恐友客观的解释,让恐友领悟和成长,天天都过平安夜,舒服睡到天明。而天天都在网络上东看西看,知识不稳定,认知无法内化,最后导致了内心出现矛盾冲突,那咱们就算找了艾滋病防治专家判断了没有风险,却依旧继续恐艾的最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