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艾干预心理>> 恐艾干预>> 干预笔记>>靠安慰保证熬了几个月的恐艾朋友,该怎么去脱恐

靠安慰保证熬了几个月的恐艾朋友,该怎么去脱恐

作者:张珂     来源:恐艾干预心理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1日    点击数:

前一段时间张老师写了一篇《17年恐艾干预经验谈,常用的艾滋病恐惧心理干预方法是哪些》的文章,里面阐述了具体解决恐艾的方法方式。很多恐友看了文章,在恐艾中心留言或在和张老师电话沟通的时候提出了一些看法,说被安慰保证真的是很舒服,但是被安慰保证以后,维持了半天一天,大脑里面的万一又冒出来了。他们希望张老师能更详细的阐述为什么单单一个保证安慰并不能脱恐。一个恐友说“以前我觉得被保证安慰熬到窗口期,我检测了就能脱恐,但是我已经检测到了十二周,医生或志愿者们已经做了无数次保证,甚至有医生发誓保证我没问题,可我内心还是很恐,我该怎么办啊。”能从电话中听出他的迷茫和绝望,张老师也特别难过。没有人想一辈子接受这种煎熬和痛苦,也没有人愿意天天大脑里面装着艾滋病三个字,而无法去干其他事情。

事实上很多医生和志愿者给恐艾恐友们做绝对保证也是无奈之举,在很多时候给恐友们进行一些分析和解释,恐友们这时候受恐艾应激心理影响,完全陷入焦虑强迫之中,怎么解释也听不进去,这时候一个绝对化的保证肯定,可暂时缓解痛苦,让恐友们会觉得稍微舒服或理智一些。但是绝大多数恐友在得到保证,安稳一阵子以后,他的思维并没有停止,安全信号逐步丧失,特别是心理相对敏感的恐友,就会开始出现强迫式思维,医生和志愿者真的了解我情况就给我保证合适吗?他们是不是为了不希望我烦他们,故意说几句保证的话,让我走人不再骚扰他们?万一他们只是在网络上故意安慰我,我出了问题他们不承认怎么办?假设的念头不断冲击着原来相对安全信号,一旦冲破恐友回复原先纠结的状态,又会继续去索取安慰和保证,周而复始便成了一种循环。

做安慰保证这不是医生或志愿者故意敷衍大家的问题,如果说医生或志愿者在积极的和恐友保持持续的沟通,并给恐友们做详细解释那就更好了。安慰保证也是一种支持性系统,只是我们恐友要想彻底的脱恐,除了基础的支持性系统,还需要干预性系统。支持安慰是医生志愿者和恐友之间相互交流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潜移默化的模型,在没有深入的恐艾干预心理方法作用下,安慰保证来的最直接,恐友也瞬间舒服了。但是很多恐友经历了安慰和保证,却还是在纠结。我相信,所有愿意真心为恐友付出精力和时间的医生和志愿者,都能深刻理解恐友们的担忧和焦虑。但单纯靠一句“没事的”的保证,通常无法真正、持久地脱离艾滋病恐惧心理,核心原因是没有促使恐友去理解和内化,这需要时间和精力,更需要双方彼此提高熟悉了解程度,构建稳定的咨访关系

作为艾滋病恐惧心理的朋友,一定要理解恐惧的非理性本质。艾滋病恐惧症往往包含着强烈的焦虑和强迫思维。理性层面的“安慰保证形成的知识认识”和心理感性层面的“恐惧的原因”常常是脱节的。即使理智上理解检测结果可靠或风险极低,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对严重后果的灾难化想象依然难以驱散。

“没事的”只是一句泛泛的安慰,对恐友是有快速缓解痛苦情绪的作用,但是其缺乏具体内容的支撑,比如详细检测结果解读、科学风险评估、对特定行为具体的专业分析,因为不是深入系统的沟通解释,它缺乏深度和说服力 。对于深陷恐惧的人来说,这种空洞的安慰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去论证的时候显得苍白无力,甚至可能让恐友觉得自己没有被真正理解。所以,我们在进行安慰保证的基础上,着重于解决恐友们形成的错误认知,恐惧的第一层信念,往往源于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窗口期、检测准确性、治疗现状等的误解或过度担忧。

一句“没事”无法纠正这些根深蒂固的错误认知。大部分恐友存在着强迫性思维和行为,恐艾者常伴有反复思考高危场景、不断回忆细节、反复查阅资料、反复要求检测和保证等强迫性思维或行为。一句简单的保证无法打断以上这些行为反复的恶性循环,很可能这次保证让恐友舒服,当恐友觉得难受的时候又继续去索取安慰和保证,最终又便成了一个强迫循环。

艾滋病恐惧心理干预的核心是在于焦虑管理的技巧缺失,比如我们如何利用恐艾中心的一些恐艾心理方法去管理强烈的焦虑情绪。“安慰和保证”只是给了一条鱼,无法教会您应对焦虑的症状躯体反应和心理困扰的具体技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真正做到学会“渔”的恐艾心理处理方法,而不是要一条“鱼”的保证式结论。大部分恐友在受到心理极大刺激以后,存在着心理潜在问题, 已经泛化或转移到日常生活的严重恐艾有时与其他心理问题相关,如广泛性焦虑症、强迫症、疑病症、健康焦虑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等,这些需要专业的心理评估和干预。

一句保证就像试图用创可贴缝合一个深层伤口,它只能暂时掩盖问题,无法触及恐惧的根源。真正的安全感分为相对安全信号和绝对安全信号,来自于科学知识、可靠的检测结果、对自身风险评估的正确理解,以及在必要时专业的心理干预。了解防艾知识的客观事实、通过检测去验证实施、挑战错误的思维模型、学习管理焦虑等心理、必要时寻求专业的恐艾心理帮助,最终形成一套属于您自己的独有脱恐经验,能够举一反三,这才是摆脱艾滋病恐惧心理的有效途径。

张老师见过无数深陷于恐艾心理的恐友,最初大家都是迷茫和绝望的,也许现在的您经历的恐惧和焦虑是真实存在的,但这种感觉并不是存在艾滋病感染风险的暗示,我们一方面靠自己的理解,但另外一方面也要靠有经验的医生老师和志愿者,他们能告诉您目前处于恐艾的什么阶段,您们在这个阶段应该做什么,给您构架一套完整的框架可以降低对未知的恐惧。寻求帮助并不是软弱的表现。恐惧源于未知,而掌控感始于理解与行动。 当亲爱的恐友们一步步用科学知识填补认知空白,用理性思维审视担忧的原因,您们就会逐渐发现那些曾让您夜不能寐的恐惧,正在被清晰的思考和具体恐艾干预解决方案所取代。恐艾干预这条路或许需要时间和耐心,但每一步都在将您带向内心的平静与安宁,无论何时何地,恐艾中心都是您背后最稳定坚实的靠山,祝各位早日脱恐成功


上一篇:什么才是科学脱离艾滋病恐惧心理的方式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