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艾干预心理>> 恐艾干预>> 干预笔记>>有一种方式,让您尽可能不得恐艾症

有一种方式,让您尽可能不得恐艾症

作者:张珂     来源:恐艾干预心理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22日    点击数:

图片:张老师受邀参加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森田疗法学术大会


上周张老师受邀参加了第十六届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森田疗法学术大会,并在大会上做了发言,也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心理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特别是针对恐艾群体的干预,还是获得了很多心得和经验。中国式森田疗法对强迫症的恢复有很好的帮助支持。而恐艾群体中较为严重的恐友,以我们中心16年来用量表评估的结果来看,包含强迫倾向占有90%以上。如果恐友在还没有形成恐艾症以前,就提早做到对心理伤害的重视和预防,其中90%以上的将不会转化为恐艾症。


艾滋病恐惧恐友,其实绝大部分刚开始并没有异于他人的心理问题,和普通人一样,在没有恐艾以前,都是该怎么吃就怎么吃,该怎么睡就怎么睡,虽然有时候也会因一些生活工作学习的琐事产生困惑和情绪,但是转瞬即逝。所以我们不能一听是恐友,就武断的认为对方是心理疾病,把恐友全部归为有心理问题或神经症的行列,而是应该针对每一个恐友的个体进行分析和评估,看的确只是受到了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还是在持续的刺激高压下心理产生了异变,出现了自制力不足或社会功能损伤等情况。


但是很多恐友却发现,自己在网络上学习了大量艾滋病防治基础知识,自己却还是脱不了恐,一步一步滑入了心理越来越严重的境地,甚至开始出现了恐惧转移(如从恐性到恐惧针头)和泛化(如恐惧的对象和行为开始增多)。很多恐友一想到自己没有恐艾前,生活一切如意,恐艾后总是怀疑自己稍微一个不注意就有可能感染性病艾滋病,检测了许多次,甚至逼着医生保证完全排除绝对没问题,但稍微缓解一点后又开始焦虑强迫,内心还惶惶不可终日,非常苦恼和郁闷。本来恐友没有什么心理问题,也就是在刺激后,到处搜索知识和概率,得到不同答案,没有办法自我内化,受应激反应的持续影响,情绪反复波动,意识层面没有接纳恐艾干预心理方法,将重心全部放在艾防知识上,最终导致头痛脚轻,生活工作学习人际关系等受到影响,才导致出现了严重心理问题,最终变成恐艾症。


其实如果我们恐友在最初开始恐艾受到刺激产生应激反应的时候,一方面跟着一位拥有防艾经验的专家去系统的学习艾滋病知识,另一方面同时重视心理疾病的预防,进行心理认知的矫正,了解在恐艾过程中我们应该避免进入哪些误区,强化心理耐受能力,这样就可以避免在应激反应持续的过程中,压力不断的累积,心理问题越来越大,直至成为心理障碍。


为什么建议最好跟着一位拥有防艾经验的专家系统性学习,是因为每一个专家都有自己对整合知识的理解和看法,还有自己从业经验和感染案例实践。就像今年全国性病艾滋病学术大会交流的时候,两位顶级专家对艾滋病检测准确率和排除发表了不同的看法,可能在恐友看来,截然不同的两种说法会让恐友们郁闷,但是在我们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者看来,其实就是一个客观事物的A面B面C面D面,都是正确的。如果一个恐友找了医生问到了A面,然后又去问了另外一个医生B面,再问了第三位医生C面,最终因为没有能力进行整合筛选和判断,出现了内心矛盾冲突。一次两次三次四次,不断的内心冲突就在到处咨询询问的时候产生,最终以强迫性思维为主的恐艾症就在不轻易之间形成了。所以如果要想避免自己在恐艾过程中变成恐艾症,变成日常恐,请务必找您最信任最了解的一位老师,让他把为什么给您这样的结论,有什么论点来支持,详细解释清楚也就足够了。


张老师的预约恐友在电话交流中就谈到了,以前想法是等到完全确定没有感染艾滋病的风险了,再考虑是否进行心理认知矫正。等到几周几个月后已经明明确定自己绝对没有可能感染艾滋病了,但内心还是抑制不住的恐惧和强迫,后来不仅有了被害妄想,对日常生活恐艾,甚至不敢出门。和张老师沟通才发现,内心中总是纠结“万一”和怀疑“糟糕的结果”,其实就是心理负向情绪开始蠢蠢欲动了。


对于大部分恐友,从来没有一个系统脱恐过程,不知道的是,在学习艾滋病防治基础知识的同时,受应激反应影响,不断出现压力,心理问题也在不断滋生,只是大部分还停留在潜意识层面,并不会被恐友们感知。如果从恐艾开始,一方面系统学习艾滋病基础知识(占脱恐20%),另一方面在恐艾过程中不断的调整心理认知和脱恐误区(占脱恐50%),使用适合的方法降低心理问题症状化,预防恐艾心理疾病的产生。既要重视前期系统的艾滋病知识学习,又要同时重视心理方法的干预,两手抓两手硬,前期打好基础,自然可以让在后期进行行为干预上少走很多弯路。最后祝中心所有恐友们越来越好,早日脱恐成功。


上一篇:严重恐艾,应该找艾滋病防治医生还是心理医生呢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