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艾干预心理>> 在线咨询>>正文内容
阅读数:
         

张老师,您好。 中心网站 新手学堂 关于窗口期的文章,《看了就脱恐,艾滋病初期症状艾滋病窗口期艾滋病传播途径艾滋病检测艾滋病图片 》。 曾毅院士的言论很恐怖。原话是 现在也发现个别人感染了他有极少量的病毒,但是也没有抗体,也可以有这样的情况。 之前看过李侗曾转载的阴性艾滋病论文,论文是2007年的,了解到存在一些人抗体阴性,但这部分人都会有病情快速发展的特点,症状不断。 我觉得这些人为非正常人群,可能存在免疫缺陷的问题,跟我没有关系。我是一个正常的普通人群,对我来说,如果感染病毒是肯定有抗体可以查出的。 但是,曾毅所说的阴性的人是哪些人,我感到恐慌。他的说法是,极少量病毒,没有抗体。他说的是不是那种免疫力超好,感染了,把病毒杀死,控制在很低的水平,没有抗体,但又没有任何症状呢?我对这个极少量的词语感到害怕。 如果存在这种人,我觉得李同曾那篇论文里,应该会有记载。事实那篇论文里没有记载我担心的那种情况。 如果存在我担心的那种人,应该会在李侗曾转载的论文里有记载才对。    正是因为,我不是医学研究者,对艾滋病的知识不了解,一知半解,才会恐惧,缺少专业的医生帮我判断。 由于没足够专业知识能力研究李侗曾转载的论文,也就不知道那些阴性艾滋病是不是也是病毒极少量的情况,也就无从判断曾毅所说的阴性艾滋的情况。自从前天看到这个信息,就不能平静下来。 语言有点混乱,我不知道我表达清楚了没,曾毅所说的阴性艾滋病,是哪种情况的人? 另外,老师上次回复说,生理医学上没有绝对的100%,这个我认同。但我觉得,通过医生的专业知识临床经验,不断的排除可能存在的因素,是可以有临床上的值得信赖的绝对判断。就好比,我怀疑自己感冒,但是没有什么症状,医院通过医学检查结合症状,是可以肯定没有感冒的。理论上的东西,可以通过客观现实的分析,认为有还是没有。对于艾滋,如果我的担心,是未知的,也没有临床上的实际案例,我觉得可以不用担心。   我的问题,1,对不起,说了这么多,就是对曾毅的言论感到不理解,感到恐惧,希望得到老师的解答。 2,另外上次咨询的关于丙肝艾滋混合感染的美国职业暴露12个月检测规定,是服用了一个月阻断药物后的规定。 按照美国的规定,如果不考虑一个月的阻断药物影响,检查11个月是不是就足够可以了。 我是11个半月,没有服用阻断药物,做的四代试剂检测,是不是就可以完全不考虑丙肝的因素?  


留言时间:2015-12-25     留言人:zhangjianfeng25
         
管理员回复:
回复内容:

张老师:您好,国家总会有医生严谨保守,也会有很多志愿者夸张安慰,这两者形成了一种对于恐友恢复不太好的作用,过余严谨保守恐友心理受不了,理解认知偏差;过余宽松会被恐友认为是一种安慰,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反而让恐友觉得更不信任。其实记得以前很多专家都说乙肝丙肝影响艾滋病的窗口期,可是去年艾滋病学术交流大会巴斯德病毒研究所所长一说,大家都不再这么说了,可以明确说,艾滋病目前还有很多未知的难以没有被解开,所以无论现在对于研究者还是专家,一些东西他们自己本来也不一定完全有底。所以当听到哪个专家给恐友保证百分百的时候,老师更能理解这些专家的无助,因为他实在无法通过其他方式来对恐友实施干预,而选择了一种几近安慰的方式了。其实作为恐友更应该对疾病产生一种辩证的看法,老师的书里面写了关于集中思辨的这样一些方式。对于论文很多是一种假设来论证的,至于是不是得到广泛的被认可,这个并没有明确表达。对于病毒在体内,要么感染人,要么被消灭,就两种方式,没有所谓的一种中间方式,这个就像正粒子和反粒子一样,没有所谓的中间阶段。是的,正是因为您自己不是作为研究者,您要真的想脱恐,就真的不要到处去看开放性的论坛,人言可畏,也许您看到的百分之九十是好的,但是有百分之十是不好的,依旧会很受伤,只有一个老师或者志愿者陪伴您,告诉您真与假,也许这样对您来说是最好的,至于11个月了您还在担心,老师十分体谅您,但是也希望您更改自己不合理的思维,加油吧,小张。


回复时间:2015-09-02

推荐图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