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艾干预心理>> 恐艾干预>> 干预笔记>>如何从行为和症状上来排除艾滋病感染风险

如何从行为和症状上来排除艾滋病感染风险

作者:张老师     来源:成都市恐艾干预心理网    发布时间:2016年07月02日    点击数:

咱们成都市恐艾干预心理网的电话(028-87876570)已经于6月28日恢复,如果是需要认证以便在在线版块留言的恐友,或者是需要预约本中心从事防艾和艾滋病感染者工作的老师,可以直接打电话联系助手进行认证和预约。因为老师作为访问学者学习了20天,以至于每周一下午5点在咱们成都市恐艾干预心理网官方群的即时答疑也取消了两期。那么在七月四日,美国的独立日当天,老师将继续在下午五点在官方群上即时和恐友们互动和答疑,并交流在学习过程中所接受到的一些最新知识。当然最主要的学习,还是学习到了如果要帮助一个恐友真正脱恐,那么是必须给制定一个详细的可实施的计划。这个计划大概需要包含5-6个步骤,俗称为艾滋病恐惧症患者的脱恐步骤。这个步骤是建立在以艾滋病风险临床评估和临床心理针对于特定性恐惧症,广泛性焦虑症以及强迫症的全面分析基础上。如果是恐友们通过自助学习,能够比较清楚的了解作为恐艾脱恐,首先的基础是什么。那么在回避网络乱搜,乱问,乱交流的情况下,会获得一个比较平稳的过渡前期。那么对于所谓的艾滋病感染排除,不是建立在100%的认为艾滋病绝对不会感染,因为通过临床医生和应用心理学,这都不是一种被认可可以付诸实施的论点。只有通过多个原因和情况的评估整合,得到一个可以被定义的α值,通过这个值的定义对比,从而获得第一步对于艾滋病临床感染风险的评估。以下将通过一些广泛被行业综合认可的言论来作为艾滋病恐惧症脱恐的第一步,以供为恐友提供下一步的脱恐进行铺垫。而以后本中心为了进一步让更多的恐友通过科学方法尽可能早和快的恢复,将针对于系统恐友全面采取恐艾干预量表评估标准,并且开启跟踪强化模式。

 

一、关于高危行为的艾滋病感染排除

关于什么是何谓高危行为?想必这个除了在中心,在网络上其他的论坛都经常看到。按照国家给于的定义,高危行为有很多标准,有性病高危行为,有皮肤病高危行为,有艾滋病高危行为,这里所指的高危行为主要是是针对HIV 临床感染风险的危险度而言的,容易引起HIV感染的行为统称为艾滋病高危行为。具体说来,高危行为是指与别人发生体液交换或共用针具的行为,即别人的体液进入到他们的身体内,或他们的体液进入别人的身体内,或HIV 药瘾者通过共用针具将HIV传给他人。简单的说就是足够载量病毒的液体进行了体液交换,具体的高危行为有如下几种:

l 、通过性途径的高危行为有,无保护插入性XJ、多个性伙伴、男男无保护性接触等。

2、通过母婴途径的高危行为有,被HIV感染的女性怀孕并生育以及哺乳,都可能引起孩子的HIV 感染。(重点:这里的哺乳主要指的是针对于新生儿的哺乳,这个和成年人进行吸食艾滋病感染者的乳汁不是一回事)

3、通过血液途径的高危行为有,静脉注射吸毒;卖血、使用未经检测的血液或血制品、医源性传播。

4、其他可以引起血液传染的途径,如理发、美容、纹身、扎耳朵眼、修脚等用的刀具不消毒:与其他人共用刮脸刀、电动剃须刀。(重点:这一点可能会导致很多恐友出现莫名恐慌,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疾控中心和医院的高危定义上,这些行为依旧被认为是轻度危险和中度危险行为,不过老师在这里说明一下,这个还是有一些前置条件,即所谓有大量足够病毒载量的液体交换。也就是您得考虑有不少血液的交换。而且因为考虑到在空气中的暴露时间,综合来说这个其他血液途径的感染方式被认为是一种辅助,而非随意拿出来进行作为高危的标准之一。所以还是那句话,等的确能够看到是有大量血液并且共用再说,但是呢,对于这种刀具等,我们还是建议是消毒为最佳。)

以上行为都属于高危行为(这是国家的定义),除此几种行为外不需要进行艾滋病初筛检测,包括很多恐友所担心的吃饭,握手,洗衣服等等。

因此,体液交换是艾滋病传播的重要因素。自己对照一下是否产生了体液交换,比如只是一次的外遇,然后采取了带套的行为,一般都认为这个是不用去践行检测的。

 

二、关于艾滋病初期症状排除艾滋病感染

 

HIV感染急性期无任何特异症状,不是说没有艾滋病初期症状,是没有任何特异性的症状,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没有一个症状可以明确表示就是艾滋病感染的前兆,包括发烧,淋巴肿大,腹泻等等。所谓症状只是一种警示,并不能由症状就断定感染了HIV,而且很多时候在恐友的环境里面,因为高危后产生了恐艾心理,很短时间就可以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免疫力快速下降,也会出现一些与艾滋病初期症状类似的症状。只是很多恐友都是觉得免疫力下降就会是艾滋病病毒造成的,不过艾滋病病毒导致人免疫出现问题可能需要好几年,而不是短短的几天甚至几周。因此,只有去医院或者疾控中心进行科学的艾滋病抗体检测,才能确诊是否感染HIV。如果恐友们受到网络言论,以发烧,体重降低和腹泻作为判断,从而沉迷于所谓的艾滋病初期症状,就会陷入无法自拔之中,严重的还会导致就算进行了艾滋病检测,所谓的艾滋病症状依旧存在的现象。所以对于恐友们,无论您们有什么样的症状,您们总能在网上找到资料证明你的症状完全符合艾滋病急性期症状。其实这样的错误每天比比皆是,艾滋病初期症状虽然存在,但是从来没有作为过临床判断标准来实施过,除非是到了中后期,有一些典型的艾滋病感染症状了,才进行判断判定。所以在高危的几周以内,我们一般都会认为,症状越多,越能证明恐友本人心理因素所占得比例最大的。所以一般高喊有艾滋病症状很多的,疾控中心都不会以此作为判断的依据。

 

三、艾滋病初筛检测进行艾滋病感染排除

 

目前大部分初筛都是使用快速法来检测的,按照现在血站合并和核酸和抗原抗体检测,一般两三周检测后就被认为并没有什么问题了。但是如果单纯的抗体检测,广泛性的说法还是6周就没什么问题了。考虑到国家在窗口期上一直咬定三个月,即确诊实验所有条带显色大概需要80多天的时间,所以很多医院和疾控中心是采用3个月可以相对彻底排除的说法,什么是相对彻底,就是说没问题了,但是医学又不会给谁100%的说法。就像有的恐友去华西医院找老专家,老专家还有说彻底排除需要六个月的说法,也就来自于所谓的非100%。至于艾滋病试纸,在疾控和医院广泛使用,疾控中心免费,医院按照级别也就是几元到三四十元不等,而且是由实验室医生进行操作,相对是比较稳定的。就算出现了假阳还可以进行再次验证,所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都是建议由医生给恐友进行快速的自测,一般不建议恐友在没有保护和监督机制下自行艾滋病检测,这样因为假阳和操作不规范导致结果不准确的案例每年都有。一般来说,6周后的检测都一样有效。按照国家的结论,如果没有检测过艾滋病的恐友可以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艾滋病检测,国家给于这方面是全免费的,主要目的是尽可能更大程度的筛选出感染了却不知道感染的案例,咱们国家预计有50%的感染者并不知道自己被感染了艾滋病,这也是为什么国家大力提倡艾滋病检测的基础。对于艾滋病检测,超过窗口期,可以直接明确的说出了基本排除,所以大部分对艾滋病有所担心的人,大约80%,在进行了艾滋病检测以后,心理获得安全信号,一般来说恐惧的情绪就被压制了,只要不是出现特殊事件,在生活工作上就难以表现出恐艾的反应了,我们称之为这就做相对安全信号下的维持。但是这种和真正绝对安全信号下脱恐,还是有很大差别的。特别是本身性格就相对多疑,性格有缺陷的恐友,那么基本上单纯靠艾滋病检测,是无法从根本上脱恐成功的,也就是这个道理。相关统计是,配合艾滋病恐惧症的恐艾干预,可以有效将这一部分恐友的恐艾时间和恐艾程度大幅降低。

 

四、心理对抗的艾滋病恐惧症消除

 

一般来说,没有特殊情况,6周艾滋病检测完已经可以确定并没有感染,这就是很多恐友们自发组成了一个所谓的“生理脱恐”的词语,即生理并没有艾滋病感染的可能性,这个6周包括了服用了一般的药物,以及可能恐友们担心的多种因素;其实事实上以后无论再怎么进行艾滋病检测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成都市恐艾干预心理网在心理干预板块罗列了很多心理测量表,恐友们可以进行自助测试一下。对于改善心理,从而达到脱恐的时间根据个人的心理素质和个人的经历而定,时间是一个脱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前提是有科学方法,没有谁可以自我想通,只是说时间可以压制一些情绪的感受,但是不能说是消灭。这也是为什么说不是单纯的时间可以脱恐,如果单纯的时间可以脱恐,也不会出现了恐艾恐了两年三年五年,甚至十年,还在不断的恐艾。所以有的恐友有一点脱恐,就把原因归结为时间。时间是任何事物持续的一个要素,最主要的还是恐友们在这个时间段之中,做出了哪些对脱恐有意义的事情。真正的领悟和醒悟,不是说我想醒悟了就醒悟了,脱恐虽然说只是单纯的两个字,但是其太讲究方法了,这也是为什么一定要引入艾滋病恐惧症临床评估的概念呢,也是为了更好的对症下药,帮助有心理障碍且长期恐艾的恐友脱恐。只是对于恐艾不是很严重的恐友来说,艾滋病检测了,很多时候就不要想太多,检测完了是阴性了就慢慢远离它吧,如果就算是想当志愿者的恐友,咱们成都市恐艾干预心理网给予的建议也是,在离开恐艾圈子三个月以后,再来考虑是否回来当志愿者。如果还没有获得喘息的机会继续当志愿者,这个极有可能对心理造成严重的影响。成都市恐艾干预心理网对大约100名从恐友转成志愿者的人做过一个统计,发现大部分志愿者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心理障碍,且当志愿者的时间越长,心理障碍相对就越严重。举个例子,就像心理咨询师都有督导师进行干预,从而减少心理障碍的可能。对于没有基础的志愿者来说,也是非常建议有自己的恐艾干预督导老师,来作为自己从事相关工作的辅助。这一个建议来自于老师在斯坦福学习的经历,所以也希望有心想从事艾滋病恐惧症患者帮扶的志愿者引起重视。对于恐友,恐艾无异于人生中的墨点,所以忘记该忘记的种种情境,会发现原来阳光一样的灿烂。恐艾的日子可以让恐友生不如死,但是也足以让恐友们知道什么是敬畏,什么是自然,我们人类不过仅仅是自然中一种极其平凡的产物构成。

 

五、防艾宣传恐艾干预的作用意义

 

防艾宣传主要是由国家认可的防艾机构实施,这个往往是针对那些处于HIV感染危险中、但尚未明确感染的人们。他们中的一些人已认识到他们处于危险之中,但有些人尚未认识到,侧重于强调讨论艾滋病高危行为以及改变危险行为的方式。主要目的是防止感染HIV和传染他人,帮助人们在没有恐艾以前就做到适可而止。而对于恐艾干预,最有效的是面询,一种相互最为了解的方式,通过恐友了解自己的脱恐老师,脱恐老师了解自己面对恐友的情况,达到一种互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最基本的艾滋病科学防治内容和艾滋病临床基础知识,1+1+1将成为接下来的一个主要模式模型。另外如果没有建立长期的根本信任和情感交流,恐艾干预较难达到理想的效果。这也是为什么尽可能提倡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

 

   当然对于艾滋病恐惧症进行恐艾干预的前提得有以下的几个基本原因,供恐友和志愿者做相关的参考:

 

(1)评估艾滋病恐惧症患者的行为(艾滋病感染风险评估),不能使用绝对,一定,保证等主观性的词语。特别是在艾滋病恐惧症患者对评估师本身并不了解或者信任有限的情况下。越是违背医学常识使用绝对化词语,越是容易引起恐友的焦虑,毕竟恐友对于来自于网络上的“专家”,并不清楚对方是谁,或者是不是对方也仅仅是恐友过度而来。所以对于艾滋病感染风险评估,理应采用客观合理和可被证明的数据,绝对自我杜撰的数据。

 

(2)艾滋病恐惧症患者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危险性及相关的承诺保证,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危险,主要以自述的方式对自我行为进行分析,有点类似于叙事疗法中的白描。

 

(3)艾滋病恐惧症患者认识单纯的艾滋病检测并不是完全脱恐的真正方式,艾滋病患者理应知道行为塑造的重要性,这其中包括思维,抑制,感觉等方面。

 

(4)艾滋病恐惧症患者的信任程度和行为动机,这个程度决定了他们是否执行相关科学方法的动机。并且,相关科学方法的效果产生源于持续的频率和其他等多个因素,需要时间量度来衡量。一个强大的意志和脱恐的目标有助于艾滋病恐惧症患者改变自己应有的惯性行为模式。

 

(5)在面对可能的复高和复恐状况下,如何长期保持低危和安全行为,以及保持一个恒等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认识架构。

(以下内容需要认证后才能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