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艾干预心理>> 恐艾干预>> 干预笔记>>从免疫球蛋白事件看中国为什么这么多恐艾症患者

从免疫球蛋白事件看中国为什么这么多恐艾症患者

作者:陈医生 (罗老师整理)     来源:成都市恐艾干预心理网    发布时间:2019年02月07日    点击数:

(图片:国家药监局对新兴免疫球蛋白艾滋病抗体呈阳性的初步调查结论)

 

(图片:本文作者成都市恐艾干预心理网陈晓宇医生接受CCTV NEWS专访)

 

为什么中国恐艾症患者会这么多,甚至远远多于东南亚其他艾滋病感染率更多的国家。就像越南,菲律宾和泰国等国家,由于暗娼或一夜情方式盛行,以旅行为目的的流动人员频繁,跨地区程度很高,相对应艾滋病感染风险更大,然而为什么却没有像中国有这么大一群艾滋病恐艾症患者呢。成都市恐艾干预心理网副理事长,疾控专家陈晓宇医生结合二十年的艾滋病防治工作经验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第一就是对于艾滋病的属性认识,在很多年前的宣传里,艾滋病在中国是直接被认为了是绝症,特别是为了避免新的感染率增长,部分地区使用了一些比较严重态和可怕化的词语,造成了很多中国人对于艾滋病的偏激认识和恐慌。正如成都市恐艾干预心理网常对恐友们说,恐友害怕被社会抛弃,孤独比死亡更可怕,贪一时之欢连累家人一同受难,罪恶感诛心等等,都是引起艾滋病恐惧症以及衍生的心理极度刺激的最根本原因之一。

第二就是艾滋病恐惧圈的角色混乱,鱼目混珠。大部分普通人对这个圈是非常忌讳的,唯恐躲之而不及。所以能够长时间在艾滋病恐惧圈层里面留下,并且为公众服务的,除了真正的艾滋病防治相关工作的老师就是过往有过恐艾经历的志愿者或正在恐艾进行时态的恐艾症患者,然而后者的数量是远远超过了专业人员的数量,这也就造成了需求和供出完全不平衡。艾滋病恐惧症患者需要专业的医学解释,更需要心理上的慰藉。像我作为防艾医生尚能做到一定的临床或流行病学医学基本解释,而作为恐艾干预或者说是心理咨询一对一,则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专业人员辐射的不可能是太多人,也不可能是一个大群体的辐射。然而每一位恐友都需要倾述,或者说是简单的安慰,那么更多就成了恐艾症患者相互倾述。以恐艾症患者的身份又无法在短时间内获得对方的信任,那么只能够靠将自己包装成专业人士,试图以这样的方式让对方信任自己,一方面一定程度去缓解自己的压力,在另外一方面又让别人尊重自己获得人格需求上的满足。因为受到恐惧的驱使,每个恐艾症患者进入网络都会几近疯狂的去搜索各种所能知道的艾滋病知识,大概一至两周,一个完全没有艾滋病知识背景的人就可以变成一个像模像样的“专家”。就像我每周星期三和星期六在恐艾干预心理网QQ群进行答疑,对一个恐友印象尤为深刻,星期三还在问自己的行为会不会引起艾滋病感染,到了星期五就开始说自己是医生是专业医生可以帮助其他恐友脱恐,然而到了星期六,又开始问我自己有没有可能感染艾滋病。在这其中,一些不明就里的恐友,特别是年纪没有超过30岁,社会交际单纯,思想还不是十分成熟的学生孩子们就很容易的相信了这名恐友是“专家”的身份,开始问相关的艾滋病问题。事实上这名“专家”到底是不是专家,是谁,在哪个地方工作都不知道,这问的问题和得到的回答能成为安全信号吗。最主要的是,任何做防艾工作的医生老师都有参与艾滋病工作的真实证明及项目工作活动的照片,如果连一点证明都拿不出来,那根本就不可能是专家了。也许恐友们并不是完全的去信任,但是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的信息反倒是对自己是脱恐的伤害。

因为没有专业系统的接受过医学培训,没有参与过艾滋病防治项目和工作,他们大多数会将一些临床医学中的术语说得非常绝对,完全没有周展的空间和余地。如在高危两周后使用艾滋病检测绝对可以百分百排除。一方面可以瞬间获得其他恐惧症患者的立马支持和肯定,毕竟惧怕艾滋病窗口期检测时间过长而产生过分的焦虑也是一种心理痛苦,通过绝对化的词语可以比较机械的在短时间内压制这样一种焦虑的存在;在另一方面,有过过往恐艾史的人,自己非常偏执的去推崇这样的绝对化,也是为了满足自己对安全感的过分需求,借用绝对来增加自己对恐艾对抗的决心。毕竟,真正脱恐的恐友一旦感觉到自己有恢复迹象,或者选择回避或者选择隔离,面对恐艾圈早已经是逃之夭夭,而留下来继续呆在恐艾圈号称自己从没有恐过的恐友,也许靠一种暂时的安全感压制了恐惧,但是因为内心深处的压抑必须靠更多的安全感来维系,也就继续留在网络上,和其他恐友进行交流沟通和分析,这间接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近恐友的分析判断。网络文章来源不明,知识体系混乱,很多科学的知识点以讹传讹变成了自相矛盾的东西。就拿艾滋病窗口期来说,有的可以说一两周直接排除,而有的文章却建议必须检测到三个月。而关于艾滋病毒在体外生存的时间,有的说离开人体瞬间失活,而像知名传染病医院佑安地坛的很多专家则提出了艾滋病毒依照不同的环境在体外生存时间是不一样的,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分析。这样无形之中又形成了一种矛盾对抗,这样的矛盾对抗又无形之中加剧了恐艾症患者的心理冲突。让恐艾症患者对于网络上的言论既爱又恨,但是无论怎么样,在网络上想好好脱恐,我们都建议最好去信任唯一一位医生老师,杜绝逢人便信,逢人就肯定的这种局面。这不就变成了中国足球一样,觉得巴西行,就学习巴西;觉得德国行,就学习德国;后来西班牙发达了,又开始学习西班牙。最后落下个邯郸学步,搞得中国足球退步了不少。恐艾亦是如此,每一位专家都有其相对稳定的知识体系和干预体系,特别是像我在疾控中心艾滋病防治方向工作了二十年,也是有我自己一套独特的经验和心得。有感兴趣的恐友,可以关注一下成都市恐艾干预心理网的微信公众号和百家号,以及新浪微博,就能够看到陈医生做的艾滋病相关大量的工作。

为什么恐艾症患者这么多,第三就是现实生活中的影响。国内现在食品安全问题,药品安全问题,教育及医疗问题,搞得人心惶惶,幸福感不高,安全感极低。从以前的毒奶粉事件到去年的狂犬病假疫苗事件,再到前几天静脉注射人体免疫球蛋白查出艾滋病抗体呈现阳性,这样在国外看来是匪夷所思,性质极其严重的问题,却接二连三在国内产生。举一反三,人们就开始思考,能够报道出来的,是否还有没有报道出来的,一结合每天看新闻,都是这里谁把谁给砍了,那儿又有人开始厌世跳了,每天都是大量的负能量影响,每天都是生活在担忧之中,又有谁不会去优先处理最坏的结果。就算是一个心理相对健康的人,那这样长久下去,还不就变得疑神疑鬼。也许,很多事件并不是报道那样,也许很多问题只是因为误传,然而一些媒体也是因为发现了新闻点,没有经过考量,就将新闻报道出来了,无异是为这样的恐慌恐惧添砖加瓦。个别新闻工作者或许也希望自己能够第一时间报道出有效的新闻,但是如果没有调查清楚就开始按照主观意识报道哗众取宠,可是最终伤害的,还是不明真相的群众。所以我们也希望,我们的媒体也能有责任感,也能多报道一些积极有正能量的信息,也为华夏儿女的幸福多担一分道义。

对于有媒体报道了上海新兴股份医药有限公司的免疫球蛋白查出艾滋病抗体呈阳性,有人在分析有可能是因为提供血液原材料的人本身处于艾滋病窗口期没有查出,也有人分析可能是监管监督机制中途出了问题,网络评论中甚至还出现了一些恶意投毒的假设。如此这样不负责任的键盘侠们,也无异于将更多的不安全感赋予了民众,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危险。再加上民众本来就对食品药品安全的敏感性,这很容易引起极大的恐慌。按照国家药监局给出的最新调查结论,是相关批次的各项病毒检测均未发现异样,包括艾滋病毒抗体也没有查出。那极有可能是某一种特定试剂的检测出现了特定的假阳性,具体最终调查报告还需要进一步调查才能得出。我们非常希望这是一次乌龙事件,是一次彻底的误传,毕竟如果将艾滋病感染者的血液用于生物制品,那毕竟是一件性质非常恶劣的严重事件。再次希望我们的恐友都能少受一些负能量影响,都能平平安安稳稳当当的脱恐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