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艾干预心理>> 在线咨询>>正文内容
阅读数:
         

大部分恐友担心的其实都是日常风险以及体外传染性,特别是物品的传染风险。我也很纠结这些,但很多文章只是告诉我们病毒很脆弱,离体很快失活,仅仅是这种对于资深恐友来说,信心不是很牢固。我自己在知乎看到一个说法,大概意思说病毒主要传播靠包膜蛋白,离体失活主要就是包膜蛋白在体外干燥环境下很快就会被破坏,同时离体后病毒养分供给不足,也不容易存活。这么一看好像对于“离体失活”的认知就更明确了,但是网络上真真假假,所以,建议咱们网站是不是可以做些这类方面简单的科普,让恐友克服心理障碍时有更多的科学依据。谢谢老师了


留言时间:2024-05-28     留言人:342137641
         
管理员回复:
回复内容:

您好,张老师认真看了您的留言,非常认可您的说法,张老师也特别希望各位恐友进行脱恐过程中一定要多思考,多领悟,我们最终的脱恐,显然是自己提高成长了,但是提高和成长不是靠躺在床上睡一觉他就形成的,是需要靠不断探索,但是探索又容易出现一些误区和错误的路线,如何避免错误和减少误区,减少主观的影响,对我们才是很好的。对于日常风险和体外传染,不是说法不一,而是科学具有相对和绝对性,科研专家们写文章,是肯定不会说出绝对的话语,因为研究的是所有人群,有很多前置和个体化差异,恐友看文章,大概知道什么样的位置,但是每一个恐友具体的情况还是需要具体分析,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不得不针对恐友具体的留言给予具体的原因了。举个例子,就像您所说的知乎,或许这种离体失活的说法,他有一定科学性,代表一定倾向,恐友也希望听到类似这样的。但是国家研究这一块的专家可不会这么来表达,您们看看最近中疾控的金聪老师,梁华老师,他们都明确表达了病毒在体外不可能瞬间失活,也就证明了站在科研角度上瞬间失活的表达不严谨,但是如果您把您个人的具体行为给金聪和梁华两位老师说了,他在针对您具体情况分析后,就可能直接告诉您没问题了。所以正是因为专家老师们对大家负责,才是用相对和绝对的两套表达,一方面证明了科学,一方面又参考了个体。如果说只是想安慰恐友,那么对于所有人群全部采用统一的保证,好像也并没有什么错误,但是对恐友负责的老师可能不太会这么做,也希望您和有思考的恐友针对于个体和整体的差异,写文章的科研工作者的动机进行分析,看大家的出发点是什么,才能更好脱恐。我们脱恐不是简单靠字面意思,也不是靠您花了很长时间描述您的情况,别人花几秒给您一个绝对保证达到的。您说的很好,正是因为心理障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彻底解决它是需要靠我们有综合支持,您所在乎的知识点,属于认知层面,他也只占有整个脱恐的20%,如果我们把脱恐的至少三个基本体系都掌握了,并且熟练运用了,那么您就会真正的上脱恐通道,并不会因为网络上不同的说法,以及写文章老师们不同的动机和倾向受到影响,希望在这个问题,您和其他恐友都能理解为什么不同老师说法不一,倾向不一,那是因为大家写文章的关注重点是不一样的,欢迎多提类似的问题,祝您越来越好。


回复时间:2024-05-28

推荐图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