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艾干预心理>> 恐艾干预>> 防艾动态>>五花八门的网络信息是滋生大量恐艾群体的主要原因

五花八门的网络信息是滋生大量恐艾群体的主要原因

作者:北京日报     来源:北京日报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10日    点击数:

为什么以前并没有这么多恐友,为什么恐艾的恐友们脱不了恐。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以前网络不发达,也没有莫名其妙的说法,现在网络信息的杂乱,网络身份的不明,导致了恐友在网络上没有办法去验证和判断,引发自我混乱出现心理问题。


有的人为了博眼球吸引流量,会在网络上杜撰一些故事,以讹传讹,说着无心听者有意,恐友们看到各种的奇葩感染案例,导致了严重的心理应激反应,最终从恐艾刺激变成了恐艾症。有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获得支持和尊重,在网络上摇身一变,学习了几天艾滋病知识便成为了专家,从早到晚给别人保证没事,但是如果并没有透露自己真实的身份信息和专业背景,无法和恐友建立彼此熟悉了解的稳定亲密关系,恐友们没有获得有效的安全信号,就会出现,刚得到没事保证的时候,会非常愉快,觉得自己瞬间脱恐,但过了一阵子,又会开始反复担心和焦虑,自己假设的万一可能性。


只有从网络虚拟的世界剥离,重新回到现实世界中,才能真正学会筛选正确的信息,作为自己稳定安全信号的来源,最终彻底脱恐成功。网络上是是非非,恐友们只有真切的学会判断客观,掌握恐艾心理干预的多个步骤,加以训练和强化,就会越来越好。从以下的故事中,不难看出,目前自媒体发达,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上表达观点,发表信息,但是到底是不是真实的,网名大多数没有筛选判断能力。只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站在一定高度,有了一定的心理防御意识,才能不容易受到心理暗示,才能真正抗过刺激,脱恐成功。


原标题:“交友不慎染上艾滋病”?警方回应


“一次放纵使我感染上艾滋病,我是一名大三学生,我和他是在一次酒吧聚会上认识......”


交友不慎?偷尝禁果?感染艾滋病?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2024年4月22日,西安市公安局未央分局接到网民举报称,有人在自媒体平台连续发布多篇以不同“美女”为封面的短视频,且视频内容均声称自己因意外遭遇罹患艾滋病,让人不禁怀疑,其中或许另有玄机......


经公安机关调查发现,以上短视频均为一男性网民发布。据该违法行为人齐某某交代,其在2023年接触短视频后,萌生了依靠短视频赚取流量变现的想法。由于自己发布的多个作品流量惨淡,且粉丝量提高缓慢,便想出通过“美女卖惨”的方式博取网友同情,以此吸引眼球,提高关注度。


齐某某供述,通过编造剧情卖惨,他的多个短视频账号粉丝量迅速过万,每天有不少粉丝私信他希望能相互认识并提供帮助。粉丝量提高后,齐某某利用多个短视频账号通过完成平台发布广告任务的方式获取报酬,违法所得累计上万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之规定,西安市公安局未央分局依法对齐某某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给予行政拘留五日的处罚。


网警提示:

互联网并非法外之地,利用广大网民的同情心,编造虚假视频,制造话题博取流量,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不法行为,公安机关将依法查处;对构成违法犯罪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请广大网民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上一篇:坚持实地15年 中心永远是各位最值得托付的靠山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