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艾干预心理>> 在线咨询>>正文内容
阅读数:
         

张老师您好,这是第二次留言了, 您在中心为众多病友答疑,不知是否还记得我。 当我意识到自己恐艾时不敢跟任何人说,可自己一个人每天消化太多的焦虑情绪实在是一件辛苦的事情。第一次留言后,您的回复让我心里踏实了一些,对于您的关怀也想衷心地说一声谢谢。 其次我想讲一下您提到的“是否有其他方面的心理敏感或创伤”这个点。我妈妈在计划生育那几年是妇科医生,出于职业习惯她的洁癖比较严重,对家人要求也很严格。上班之后我一个人到市里上班,她总是叮嘱我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卫生健康方面的安全。次数多了,我开始对生活中可能存在的隐患越来越较真,结果那次图省事就去了诊所,采血时由于害怕扎针忘记了仔细看,过后后悔也来不及了。了解到中心之前自己在网上搜各种艾滋病的文章,有一些能帮到我,还有一些却越看越害怕,尤其是那些介绍艾滋病窗口期症状的文章,恰好与采血之后的一些身体不适相吻合,心里更加不安了。 我也想过像您说的回诊所亲眼看一下采血的过程作为安全支持,但当时跟医生闹得有点不愉快。因此,想再向您确认几个问题,望您一一解答: 1.上次回复中您说“采血过程不存在血液的交换,没有见过我这种情况类似的感染案例”,我是否可以简单粗暴地理解为您认为我的这种情况没有感染风险呢?并且我出现的各种身体不适(头疼、发热、嗓子疼)跟艾滋病窗口期没有任何关系呢? 2.在收到您上次的回复之前,11月初我曾外出参加了一周的培训,在酒店里没来得及做彻底地清洁消毒。恰好耳洞发炎化脓,用擦完脸的洗脸巾(湿润不滴水)擦拭耳朵和耳洞时留下了血迹,忘记了洗脸巾是否被我随手放在不干净的地方,害怕沾到了病毒病菌会从耳洞的伤口感染;卸妆的时候把卸妆棉习惯性放在洗手台上又拿起来敷眼睛;上厕所时不小心碰到了坐便的马桶圈,身体下面沾到了溅起的水。总之就是接触到了很多不干净的东西,从上周开始,身体又出现了许多不适症状,已经持续了一周多的头疼和下颌淋巴结肿大以及反复口腔溃疡。基于此,您认为我前面说的几种情况有感染的风险吗? 3.我曾在一篇脱恐文章里看到这样一句话,“普通人没有不洁性行为,不沾染各种毒品的话,基本没有感染艾滋病的可能”,您是否认同这句话呢? 说到底是不甘心吧,我还这么年轻,没有不洁性行为,也不沾染毒品,不想因为生活中这些永远躲不过来的细节,从此诚惶诚恐,担惊受怕。仔细阅读了您上次的回复,也明白在医学领域没有那么多绝对,但短时间内,或许一个明了确切的答案更能让我安心。同时我也会听从您的建议,尝试自学中心的干预笔记和孔之明灯内容,我知道这才是彻底战胜恐艾的长久之计。 期待得到您的答复,祝中心的各位老师、志愿者和工作人员身体健康,万事顺遂!


留言时间:2024-11-23     留言人:nnbn
         
管理员回复:
回复内容:

您好,艾滋病宣传日快到了,网络上肯定会涌现出大量真真假假的艾滋病信息,还请咱们中心的恐友在这段时间尽可能少看一些视频,极有可能会推送大量恐友们无法消化的信息,敬请注意。不好意思,刚才回复了很多,点击回复没保存成功,几千个字白回复了,这儿就把重点给您说一下吧,心理的创伤不一定是每一个都能明白和理解,很多恐友只会把问题完全归纳为有艾滋病感染风险才会害怕,没有风险就不会害怕,但是很多时候明明都是边缘行为,那害怕的是什么呢,害怕的只是我们心理应激的转移。心理问题也有潜伏期,只是我们并不一定意识得到,的确如您所说,家庭的潜移默化,会给我们从小就带来一定的认知偏差,不断的累积,强化,以至于我们在一些问题的感知判断上,总是喜欢以一种固化的模式来防御。就像为了避免一些可能手上的伤害威胁健康,我们不得不消耗大量精力去防御,如果您已经感知到是心理影响了您的一些观念,这对您有更好的恢复是有帮助的,只是您目前还不知道您的成长史和性格思维判断等对您的影响有多大,哪些是真实的,哪些又是假的,可能需要您慢慢的进行揣摩。采血属于一次性针头,有保护机制,不会存在着回血等情况,也没有感染的案例,老师表达的是自己多年的经验,但是您能不能将老师告知您的内容内化,是您和老师之间熟悉了解程度成正比的,您也可以尝试换位思考一下。但是如果您非得把一切问题和症状牵扯在一起,是需要去考虑是不是在前期受到应激反应的过程中,强行进行了错构,没症状我就开心,一旦有症状那就是很糟糕的结果。艾滋病初期症状没有明确的特异性,很多恐友是因为没有通过恐艾干预找到正确的安全信号,他只能靠症状是否存在的判断来获得安全信号,希望您可以找到一些消除这样行为的方式。对于您在酒店里面的一切行为,可以确定您的知识体系并不稳定,可能和过往到处搜索和看文章有一定关系,因为没有一个系统的体系,我们大脑里面就会产生各种假设的冲突,因为我们需要随时去验证我是不是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我是不是真的没有问题,艾滋病脱恐有三个模块,第一个就是稳定的基础知识体系,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如果您能将第一个模块的知识变得稳固,可以举一反三,就能知道第二个问题担心没有过多的必要。艾滋病传播主要是毒品,母婴和性,其实毒品更多是血液交换传播为主,日常生活中要达到血液传播,是必然有满足前置条件的,没有达到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群体等三个原则,我们怎么去假设,都不科学。您说的很好,您能有一些感悟是非常好的,您先自学,如果自学的效率慢或者效果一般,您可以在您们当地找寻一个专家跟着他好好交流,因为语音的沟通有效性远远大于单纯的文字,谢谢您的祝福,最好也祝您越来越好,加油。


回复时间:2024-11-23

推荐图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