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艾干预心理>> 在线咨询>>正文内容
         

这是我在搜狐健康上看到的,老师你怎么看?

艾滋病窗口期( Window Period )究竟是多长时间?这些年来,国内不同医疗机构、医生给出的答案简直是五花八门, 1 年、半年、 3 个月、 6 周、 1 个月、 2 周等等,众说纷纭。实际上,对窗口期说法的混乱,本质上是因为人类对艾滋病毒的认识和检测技术一直在不断进步,而国内部分机构、医生知识更新滞后造成的。它的直接影响就是加重了患者的精神负担,甚至成为许多恐艾症患者慌恐、纠结的主要原因。

  其实,包括艾滋病窗口期在内,人类对艾滋病的认识一直在不断更新、进步。1981年人类发现第一例艾滋病患者时,还不知道它的病因,从命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就可以看得出来,只是把它作为一种综合征,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1983年科学家才发现引起它的原来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即我们现在熟知的HIV。之后有科学家在早期的艾滋病研究基础上,提出了艾滋病窗口期为3个月的概念,这是针对80年代较为落后的检测手段而言,随后被世界卫生组织所采纳,同时被编入世界各国的医学教科书。

  时间到了90年代,随着人类对HIV认识的不断加深,HIV的酶学、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突飞猛进,HIV抗体检测试剂盒中的抗原成分从第一代的混合抗原,发展到第二代的基因重组抗原,第三代的嵌合抗原等,第四代又结合了HIV核酸检测及HIV抗原测定,试剂检测的灵敏度、准确度大大得到提升,窗口期被一再缩短,1996WHO就已将艾滋病窗口期修正为2~3周,不同国家在此基础上也将本国窗口期修正为3-6周不等。

  2014年美国CDC 发布的HI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最新推荐里再次确认3周就可以查出HIV抗体,若用四代试剂甚至可以缩短到10天。2014年,我国卫计委科技教育司副司长王辰宣布,我国艾滋病毒检测窗口期已缩短至2周以内。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是指用四代试剂检测的窗口期,考虑到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的是三代试剂,四代试剂使用的较少,因此仍然可沿用WHO 3周的窗口期。若考虑到国内试剂生产厂家众多,部分试剂质量、敏感性、稳定性和国际上相比可能尚存一定的差距,也有专家认为最长可把窗口期延长到6周。

  因此,在我国,3-6周作为艾滋病的窗口期是可以完全放心的。换言之,高危后3周阴性就可以基本排除艾滋,6周则可以完全排除。


留言时间:2016-02-16     留言人:恐艾患者就是我啊
         
管理员回复:
回复内容:

张老师:您好,老师看到您的用户名是红色,应该还是重复留言了吧,建议等老师回答了您上一个问题再重新新开问题留言,否则会自动删除,这样对您的精力是一种浪费,敬请谅解。另外建议恐友最好不要在原来的问题上补充问题,因为老师平时时间不多,都是看新问题,所以建议恐友们等老师回答了您们的上一个问题,重新新开问题进行留言,这样老师才看得到。老师看了您的这个描述,这个描述的说法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医学是严谨的,所以现在国家和疾控中心都还是坚持三个月,这个并不一定是错误,这个只是一个标准参考的问题,就像老师说过,一般来说,过了四周,您认为窗口期是多少那就是多少,其实问题最主要的就是自己定的窗口期不要随意变换,而且对于网络上去问问题,特别是到处乱搜乱问应该谨慎。举一个例子,有恐友自己认为自己是六周就能检测出来,本来恢复还不错,闲得无聊就乱问,在网上找了一个志愿者,可能也就是以前的恐友,在网上学习了几天懂了一些简单的基础知识。恐友们都知道恐友喜欢问问题,然后这位恐友就随意问了一下对方窗口期的问题,结果这位志愿者说了听说过有三个月以后转的。当时这位恐友觉得这个志愿者可能很奇葩,也没有再理会他。可是过了一周左右,这位恐友却自己愈发觉得心理不踏实,隐隐不安,甚至开始觉得六周是否可靠。所以作为恐友真不要认为自己掌握了多少知识,看了多少知识。其实恐艾干预有一个很大的参考标准值,这是咱们中心这几年不断研究总结的,就是一个稳定性和一个倾向性。恐友总觉得自己懂了一点知识就觉得万事大吉,可以脱恐,事实上这个对脱恐的促进只是基础的基础,或者说第一步,到中间的,如何提高稳定性和在有机的一对一指导下规范倾向性和一个发展度,可能更是关键。所以基于这个贴,老师就抛砖引玉,说了一些平时咱们成都市恐艾干预中心老师们在日常临床中和实践干预中的经验,希望对恐友们有一些触动。


回复时间:2016-02-18

推荐图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