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艾干预心理>> 心理干预>> 心理评论>>痛苦的事情很难忘,快乐的事情却记不住多少?

痛苦的事情很难忘,快乐的事情却记不住多少?

作者:佚名     来源:搜狐健康    发布时间:2016年04月03日    点击数:

题记:很多恐友打进中心的电话,或者有机会和咱们中心的专家老师们沟通的时候,都是在问,为什么这样的痛苦刻骨铭心,难以忘记。而有的恐友在多年前恐艾了,靠着时间的沉淀慢慢压制了恐惧,可是在多年后某一次事件中,这样的恐惧又像是昨天才发生一样,又再次变得十分的焦虑,痛苦和懊恼。反之,问问这么多年能有什么值得开心的,基本上都是淡淡的一笑。仿佛这样的快乐并没有呈现出多少。而有的恐友又会经常对自己的记忆进行怀疑,不断努力去搜索出的都是一些不太好的可能。为什么痛苦的事情很难忘,快乐的事情却记不住多少?以下引用一篇非常经典的论文,供恐友们进行学习。目的是希望恐友们明白,不仅仅是恐友,任何人都会有类似的内心体验,只是我们需要将这样的感受正常化,而非我们恐友刻意去关注,去特殊化,以至于产生不安全的体验——成都市恐艾干预心理网

  具体来说,在记忆的事件数和细节上,分别有:

  1.相对于正面情绪记忆,负面情绪记忆的数量多。

  2.相对于正面情绪记忆,负面情绪记忆的细节更丰富。

  以上两条综合起来:具有负面情绪特征的记忆持久性更好。其实,这可能仅仅是某部分人群的主观感受,反映了社会群体中部分人的记忆特质,但是并不能代表所有人的记忆特征。这里我要说的“所有人”,具有性格上的区分和年龄上的区分两个维度。考虑到这两个维度上的差异,更为具有普遍性的结论是:情绪性的记忆持久性/持续性更好[1]

具体的,正面情绪记忆的记忆强度可能略高于负面情绪,二者都高于中性情绪记忆;而正面情绪下记忆的可靠性(准确性)低于负面情绪下的记忆可靠性,但二者还是都高于中性情绪记忆可靠性[2, 3]:

也就是,With Sadness Comes Accuracy; With Happiness, False Memory. 刻骨铭心的,通常是失意的记忆;忘乎所以的,是高兴得意时的记忆。

  在情绪和记忆关系上,我们要注意两个特征[4, 5]:

  1.情绪和记忆的“相惜”效应(mood congruence):即我们当前的心情状态跟记忆有同性相惜特征——情绪低落我们会不由自主的回想起痛苦的记忆,情绪欢乐时倾向于回想起高兴的记忆。

  2.情绪和记忆的"依赖"效应(mood dependence):即回忆过去的事情时,先调整自己到与当时情绪类似,可以有助于忆起当初(encoding)的细节。

  造成这两个特征的原因在于记忆的编码存储(encoding)和解码回忆(decoding-recall)过程之中,情绪会强化其效果。具体的,则是由于大脑的情绪相关区域(杏仁核和前额叶等)参与了记忆的处理过程[6]:

在有情绪体验时,这些区域协助记忆,其作用是双向的。这些机制导致了上文提到的情绪与记忆的两个效应:“相惜”性与“依赖”性[7]。

通过以上解释,我们可以得到统计意义上的结论:对于一个中性情绪下人来说,TA对情绪性事物的记忆比中性事情记忆更深刻,并且正面情绪事物与负面情绪事物的深刻程度没有统计意义上的差别。

  那为什么很多人有总是有“痛苦的回忆很难忘记,而快乐的事却没记住多少”。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总是长期处于悲伤、羞耻、痛苦、紧张、嫉妒、仇恨这样一类情绪之中,而快乐、释放、骄傲这样的情绪都转瞬即逝[8]:

伴随我们成长的,几乎都是痛苦的东西。在情绪与记忆的“相惜”效应下,我们总是不由自主的回忆起过去的痛苦—— bad is stronger than good [9]. 痛苦很难忘记与我们的心态有直接关系[10]。

 

想更好地利用成都市恐艾干预心理网官网脱恐的恐友需要了解网站每个模块对应的核心功能,请“点这里

 

单位:成都恐艾干预心理网/中国目前唯一一个针对性病艾滋病恐惧症(恐艾症)进行恐艾干预恐艾援助的社会团体

口号:打造艾滋病科学防治官网/建设专业艾滋病论坛/宣传艾滋病传播途径等基础知识/促使恐友脱恐吧

服务对象:对艾滋病初期症状/艾滋病窗口期(艾滋病潜伏期)/艾滋病图片/艾滋病检测存在误区的性病艾滋病恐惧症患者

官网概述:成都恐艾干预心理网官网分恐艾干预恐艾援助板块及恐艾吧在线答疑板块,恐艾干预笔记和音频,实地艾滋病防治宣传活动图片,艾滋病学术交流大会上艾滋病专家针对艾滋病临床和流行病学数据分析和防艾心得是成都市恐艾干预心理网的核心资料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