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艾干预心理>> 恐艾干预>> 防艾动态>>人心最难猜 歧视比艾滋病病毒更可怕

人心最难猜 歧视比艾滋病病毒更可怕

作者:王铮 张秀芳     来源:济南时报    发布时间:2016年05月31日    点击数:

目前恐友这么多,除了网络环境是一大推手以外。更主要的是,在于歧视和被歧视之间,怕被感染艾滋病,影响自身或连累家人的名誉,已经成了艾滋病恐惧症患者最主要的一个归因——成都市恐艾干预心理网

 

    面对具有潜在传染性的标本,面对随时可能被艾滋病患者感染的风险,济南市第九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张秀芳一干就是34年。“检验工作是为临床及时提供准确诊断依据的前哨工作,检验工作者是侦察兵,要想当好侦察兵不但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还要有默默奉献的精神,要甘做无名英雄,要时刻把患者的健康放在首位。”张秀芳说。

  买来食物和日用品送给艾滋病患者

  34个春夏秋冬,张秀芳的工作时刻充满着艰辛。有一次早上7点钟,张秀芳正值晚班,一位从乡下来院看病的老太太来到她的门诊化验室,询问去哪个科看病。虽然这不是张秀芳的职责所在,但她还是耐心地问老人哪里不舒服,应该去哪个科挂号,老人听后,似懂非懂地离开了。

  当她下晚班时,又偶然在CT室外面遇到了这位老人,原来,老人在医院里转了很久,还是不知道怎么去看病,看着老人着急的样子,张秀芳顾不上晚班的劳累,带着老人挂号、看病、做检查、拿药。最后,老人感激地说:“你就像我的亲人一样,还是到区医院看病好啊!”这一次,张秀芳感受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

  张秀芳告诉记者,千万不要歧视艾滋病患者,其实歧视比艾滋病病毒本身更加可怕。当张秀芳面对艾滋病感染者时,总是关切的与患者交谈,疏导患者的心理障碍。众所周知,吸毒者的血管条件非常差,有时打三四针都抽不到血,每多打一次,就会增加一分被针刺而感染的危险,但张秀芳坚持抽到血为止,不放弃任何人的一丝丝希望。有时候碰到因吸毒而生活窘迫的艾滋病患者,她还会买来食品和日用品给他们。

  定期无偿献血一次就献400毫升

  张秀芳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同时又是一名普通而平凡的无偿献血志愿者,她真实而无悔地诠释着志愿者的内涵和意义。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她也比别人更懂得血液的珍贵。2013年春节,由于临床用血紧张,刚满献血间隔期的张秀芳,接到单位通知后便匆匆赶到临时采血点。爱心血库采血大多都是每人200毫升,当张秀芳给采血人员说献400毫升血的时候,在场的工作人员还关切地问,身体能行吗?当采血人员得知张秀芳已献血多次并到了间隔期时,才放下心来,就这样,400毫升鲜红的血液从张秀芳的血管中缓缓流出。

  到了2015年冬天,刚下班的张秀芳还没来得及休息,又赶到采血车上献出了400毫升血液。从参与无偿献血至今,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她都会定期去献血。在她的带动下,周围的朋友、家人、同事也参与到了无偿献血中来,她所在的检验科,就组建了一支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每次无偿献血活动时,总能发现她们活跃的身影。因为积极献血,张秀芳还多次获得济南市输血管理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勤学习多交流科室连续多年被评优秀

      

   作为一名检验科主任,张秀芳对同事的要求非常严格,从工作纪律、工作态度、工作责任心都作了严格的要求。自上任以来,她对科室业务建设动了很多脑筋,通过观察各位同志的特点和优势,确定每名同事的发展方向,并进行训练、培训,让每个人都能负起相应责任,做到分工明确而又有合作。有时遇到疑难的技术问题,她总是召集科室同志一起讨论,听听每一位同志的想法、看法,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把问题正确解决好。


  平时看书、看报遇到什么好的例子和问题可以借鉴于工作之中,张秀芳总是与大家一起讨论讨论,吸取其中精华。张秀芳常说,检验医生必须掌握多门医学知识和相关科学,才能对检验数据有一个正确的判断,能预见检验数据发出的健康危险信号,“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学习,更新和补充各门知识。”在她的带领下,检验科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科室,更被授予济南市优秀志愿服务团体、市级青年文明号的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