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艾干预心理>> 心理干预>> 恐之明灯>>艾滋病恐惧症患者和志愿者的自负与自卑

艾滋病恐惧症患者和志愿者的自负与自卑

作者:张老师     来源:成都市恐艾干预心理网    发布时间:2016年06月11日    点击数:

    很多恐友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艾滋病论坛或者QQ群里面,总不免有这样的话痨或恐友存在着。说起其他恐友的艾滋病感染风险时,他们总是一副非常自信的神态,或许还有点“才”大气粗,盛气凌人,或者对恐友们就自己行为解释不屑一顾。谈到别的恐友的问题的时候往往喜欢高谈阔论,云山雾罩,让恐友们觉得这个老恐友或者志愿者很牛、很在行,似乎和他多沟通两句就觉得是脱恐成功在望;然而相识久了,却又发现这位恐友或志愿者总还距离理想“一步之遥”,特别是有时间发现这位恐友也会在艾滋病论坛或者QQ群里面表现出焦虑,抑郁和强迫的一面,自己对自己艾滋病感染风险评估并没有什么自信。对别的恐友的感染风险可以任意评估,但是对于自己的感染风险评估就是唯唯诺诺。如此的反差让恐友们或者已经从恐友阶段上升到志愿者阶段的志愿者都无法理解自己, 其实说的简单点,主客观的判断,而说的更加深层次一点,是自卑和自负的角力。

    就像一些艾滋病论坛上的志愿者,高冷傲气,有点觉得别人都是蝼蚁一般,不值得一提,自负;但又喜欢偷偷摘抄别人的原创文章,或者略加以简单的修改就整合成自己一篇新的文章,这是内心深层的自卑。自负和自卑就是转手之间的事情。

     话说回来,自负可以说是自我膨胀,指的是一个人表现出来的自信心超出了他本人的实际情况,演变成盲目自大和自负。就像从网络上所习得的这些知识千疮百孔,毫无系统可言,前后矛盾,也没有站在国家就具体问题时国家的考量角度,临床医学就临床医学角度所考究的内容。上次在疾控中心门口遇到一个恐友,嘴巴里还说疾控中心这群人什么都不懂,还配当医生。仿佛在网络上学习了一个月左右的所谓艾滋病临床基础知识,已经远远超越了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和医院相关科室的医生。国家并没有取消该方面的高等教育,以及再教育培训,我们每年都要参加多场大会和培训,获得足够的医学学分,并且被要求要看多门相关的书籍。所以说啊,可真不要觉得随意在网上看看就对整个国家的医疗教育针砭时弊去了。适度的自信自尊才是一个人拥有健康心理状态的基本前提,您尊重别人别人也才会尊重您,对于志愿者和恐友之间同样也是如此,本来志愿者和恐友就没有所谓的人格差异之分。一方也没有义务必须帮助另外一方,另外一方也没有权利使劲的把自己的负能量给对方。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如果真是尊重对方,就和声客气礼貌的去请教艾滋病相关的问题,如果另一方真的是想帮助恐友,就最好将自己至少99%认为是这样的结论告诉恐友,而不是自己内心都很忐忑,还告诉对方没事,或者对方本来没事,却告诉对方情况不容乐观。为什么要说,信任,有了信任才能谈平等,如果没有信任,对方不过是对方的消遣工具。如“我”为了想获得更好的口碑,就尽量的表现的谦逊,可是事实上在本性之中是对恐友颇有微词的,那么迟早会被负能量魔化。最典型的一个判断,就是自己先扪心自问,是不是脾气越来越差,情绪越来越不稳定每天都会觉得自己越来越累。这就是一种被负能量吞噬的状态。其实还不如就本性使然,有什么说什么,想帮助就帮助,不想帮助可以去做自己认为的公益,世界上缺乏志愿者的行业还有很多,不一定都是需要挤在仅仅只有一根光纤的网络之中,反而惹了自己一身燥。所以说,良好的心态,系统的知识储备和被行业部门认可是作为志愿者必须考虑的。否则就很容易受到恐友的负能量,把自己拉向自负和自卑的双面。话归原题,无论是志愿者,还是恐友过度的自负与自我膨胀,不仅有损于心理健康,还会给人际关系带来负面影响,这也是为了经常有艾滋病论坛会爆发小规模的口水仗,和这个不无关系。怎么来对恐友们或者志愿者的自我膨胀进行定义呢,自我膨胀又可以称之为是一种夸张自慰手段,实质上是在我们缺乏足够自信时,对自我进行的一种过度补偿。咱们可以想象一下,志愿者大部分恐友出生,网络出身,得不到行业认可,得不到恐友认可,大部分恐友不过就是过来问个问题,拍拍屁股走人,这样的能树立起自信么。对于恐友,大部分都是干了违背家庭道德的事情恐艾,已经在家庭关系中认为自己属于不平衡那一方,在网络上还容易因为自己就一些艾滋病风险不理解和情绪失控,而被他人嘲笑。久而久之这样的恐友能有自信么。基本上不会,没有自信需要补充自信,就像恐友没有知识需要补充艾滋病知识。自信补偿的方式错误,就变成了自我膨胀。而恐友在网络上去补充知识,稍微选错一步,那么换来的就是内心更加的忐忑和矛盾。所以说,自我膨胀是一种扭曲的主观实现,是一种自卑的表现;自负与自卑,就像是一元的硬币的正反面一样,联系密切,不可分割。因为缺乏稳定的自信与自尊,自我膨胀的人极易受到来自外界环境和事件的影响。偶然回答恐友一个问题获得认可,就会使得洋洋自得,放大成绩,充满全能感;而一旦遭遇一点挫折甚至被恐友羞辱一顿,或是受到其他同行的批评和指责,又会使得硬币翻到自卑的一面,对自己充满了怀疑和厌恶,感到抑郁和无助,丧失动力和进取心。而恐友表现出来的不稳定在于哪块呢,看到自己喜欢,期望看到的知识点就会很高兴,全面的放松。看到自己不喜欢,甚至是不希望看到的知识点或者案例,就又会陷入深层次的恐惧之中。这样的两面性,让自卑自负得到了足够的体现。所以有时候,自我为了避免陷入自卑的痛苦,往往会有意或无意地使用更多的自我膨胀机制来保护自己,表现出对他人的不屑、贬低、愤世嫉俗,而这也使得恐友之间或者恐友和志愿者之间的沟通出现了问题。另外,在自我膨胀的机制作用下,个体通过回避现实来避免接受自己的弱小感,就像恐友采取回避的方式来减少自己对艾滋病的恐惧危机感。但是这样的主观,却对现实的判断和检验能力变差,无法准确评价自己,也无法切实地评估客观环境,这将导致其难以对客观做出合理预测。这会使得恐友们总是在判断艾滋病感染的风险过程中更容易敏感,更容易觉得自己就是有感染的风险和失败倒霉,从而陷入新一轮“挫败-自卑-防御-自我膨胀”的恶性循环。想必恐友对一些恶意循环不陌生,以前咱们成都市恐艾干预心理网提出的“恐惧—乱搜—恐惧”是有一定的关系。

    过度自我膨胀是对自卑的一种不成熟的心理防御,大部分出现在心智并不完全成熟的人身上。而恐友受到恐艾情绪影响,或多或少也会影响该段时期的心智水平。所以要改善这一问题,获得更成熟的心理状态,需要一个人对自己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恐友觉得怎么样的方法更适合自己恢复,而不是不断的在网络上乱搜,在网络上随便抓一个自称是专家的人来咨询,要明白自己的特点和优点是什么,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又是什么。只有意识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也了解并接纳自己在某些方面弱小和不足。这样无论是在做恐友的过程中,还是逐步成为一名艾滋病恐惧症帮扶志愿者的过程中,都可以逐步获得自信和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