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师,您好。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您的指导,对于担心生活中的日常行为传染艾滋病和性病的问题,心里已经有了一定的安全信号。已经不是那么特别的恐了。在这以前,触摸电梯,公交车,卫生间之类的公共设施,或者空气中突然飘来的不明液体,通过学习后,我明白了,体外环境暴露在空气中的间接感染是不可能感染的。不符合感染原理,或者说感染量。今天因为需要办理体检,体检网站链接中国疾控中心网站,手贱点进去看了里面的艾滋知识,发现里面有一句话【病毒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在血液或者体液中会存活几个小时到几天时间】,看到您对之前网友的回答提问到了这段话,您说这句话是比较旧的知识了,的确中国疾控中心的这个文章显示还是2009年的,您说病毒在体外的存活性和感染不是一样的道理。虽然可能还有病毒存活,但是不会造成感染。因为病毒暴露在空气中,离开人体后就会很快失去活性了,所以不会感染。所以我对这个病毒在常温既然可以存活这么久的时间,但是暴露空气中又很快失去活性,我有些矛盾了,不知该怎么理解?第二个问题是,今天也是无意间在中心学习时看到了一篇转载吴炎老师关于病毒分型的文章,说实话,都是专业术语看的不是那么明白,以前一直以为病毒虽然分1型和2型,各种亚型,但是如果被感染了,抗体都还是一样的,所以窗口期后都能被检测出来,但是文章里有句话,关于O型,N型,都加入了合成肽,都能被检测出来,只是敏感性不是那么强。就是这一句敏感性不是那么强,让我又有些纠结和紧张,让我一直以为我在三甲医院做的初筛检测,抗体是不分型的,不论病毒怎么变化,抗体都是一样的,如果抗体都变了,就说明是新病毒了的安全信号有些动摇。以上这两个问题,麻烦张老师您再为我解答一下,心里老是有波动,虽说没有以前那种担心害怕到浑身流汗的地步了,还是需要时间慢慢来脱恐啊。
张老师:您好,老师这个不算什么指导哈,只能说是在线问题会尽可能的回答的详细点,这样能多给恐友一些帮助那就多给一些。毕竟恐友留一个言,看都不看清楚,三句话就打发了,实则上没有什么帮助。毕竟恐艾症又不是单独探讨艾滋病,而是一个深层的多方面考虑,这也是我们机构的官网和其他一些个人脱恐网站不一样的地方,所以我们机构为什么一直忙不过来,的确会花很多时间在帮助在线版块的恐友上。您能拥有一定的安全信号,也是靠您自己的努力,至少您现在能够判断出网络上哪些是故意吹嘘,哪些是一些实在的东西了。对于日常生活您不去担心,这样非常好。对于第一个问题是一个相对性问题,就是完全存活和导致是不是感染不是一回事,这个问题要在这里解释可能比较绕,所以一般电话或者面询的时候都会和恐友就这个问题有所沟通,这也是一个容易造成恐友出现判断错误的问题。第二个问题,的确是这样,当年吴博士写出这个型号的时候,被一些恐友攻击过。事实上的确是按照这样来进行分型号,包括现在研究的深入,还有重组毒株。上海市疾控中心今年一篇研究AE亚型重组毒株的论文还得到一等奖,所以看得出来国家对这些重组亚型的重视,但是您可以放心,现在基本上在中国流行的都能检测出来。不是说新病毒哈,您这个想多了,所以说脱恐一方面方向要坚定,在另外一方面,您所借鉴的权威模块也是需要稳定的,是一套系统化的知识体系。这样才能让您不断的前进和脱恐,相信您慢慢就会越来越好的,这是一个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