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艾干预心理>> 在线咨询>>正文内容
         

老师,其实上次问到你关于丙肝延长窗口期问题,李在村医生的文章虽然转发了这一点,也确实是出自最新的美国非职业暴露指南,但是他也解释了这种案例发生在很久以前并且可能是当时试剂不够好造成的,但是这一点明明已经从13年的职业暴露指南中删除了,不知道为何今年的非职业暴露指南又加进去了,所以非常担心。您说您和相关的学术专家咨询一下,我希望您有空的话可以在博文里面解释一下这一点,真的万分感激,要不然我都不知道该什么时候去检测了。因为任何人都无法确定是不是艾滋和丙肝合并感染的。


留言时间:2016-10-08     留言人:cobama
         
管理员回复:
回复内容:

张老师:您好,李老师都给您做了解释了,这里咱们就不做过多关于艾滋病以及丙肝交互影响的解释,如果的确您还是担心,这次继续开学术交流大会,我去问一下丙肝专家,有时间老外说英语,专业词汇我听得不是太懂。但是您想想,国内的顶级专家都给您做了解释,您还在纠结,那么和艾滋病问题本身有关系么。就像现在我们很多的恐友,总觉得大量问艾滋病知识就能脱恐,其实真的把力使错了方向。老师的同学是卢洪洲教授的学生,跟着卢教授坐诊了1年,那个办公室啊,除了艾滋病感染者,经常被一些艾滋病恐惧症患者包围和沦陷,事实上如果真的恐艾症是一个告知艾滋病信息就可以解决的,那么为什么卢教授的办公室里出现了那么恐艾症患者,而且同样一个人,可以连续来一个月呢,最后还是恐得不行了。我们不是说教授不专业,教授很专业,并且为国家防艾事业操碎了心,也帮助了不少恐友补了艾滋病知识。可是恐友还是在担心。这个问题就像您这里一样,其实这里主要的问题不是艾滋病知识,而是您为什么会觉得一定要弄清楚一个没有意义的东西干嘛,是弄懂了您就可以脱恐了吗,思想就消停了么。是不是又陷入了一种我觉得我可以怎么,或者消除一些仪式性质的感觉就可以做的更好呢。我们到底是因为矛盾恐惧焦虑,还是对自我生存与世界上或者一种不确定感,或者按照精分来说,是一种从小的一种依恋缺失来源于俄狄浦斯情结上的问题呢。这些才是您应该考虑的问题,否则就算帮您问了,下次您又会找出一个觉得不那么让您觉得舒畅的东西继续求问,如此下去,等您当了爷爷,还要拿着拐棍来找张老师说,我最近又发现了什么不合理的艾滋病问题,前来请教。所以说啊,您需要明白,促使您这种不断反复的动机到底是艾滋病知识的不足,还是性格人格上的一些不合理的成分呢。希望您深思,希望老师刚才所用了用来帮助预约恐友的一些恐艾干预方法,对您有一定的效果。虽然仅仅是文字,也希望您以及和您一样这样疑问的恐友能够消停,并且将自己脱恐建立在以艾滋病临床知识为基础的恐艾干预上来,好好加油吧。


回复时间:2016-10-09

推荐图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