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艾干预心理>> 恐艾干预>> 防艾动态>>艾滋病恐惧偏激与歧视比艾滋病更可怕

艾滋病恐惧偏激与歧视比艾滋病更可怕

作者:乌金     来源:南方周末    发布时间:2017年12月06日    点击数:

2017年12月1日是第30个世界艾滋病日。与以往一样,我们看到了各种各样的宣传和报道。但是在普通人的认知里,他们似乎距离艾滋病还很远。或许,主要原因并不是身边的相关信息不够多,而是我们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事。

比如前一段时间有一则新闻,江苏一对夫妻在婚检机构进行婚前检查,各项指标显示不存在不宜结婚的状况。但是婚后不久,女方生了孩子,男方忽然发现女方患有艾滋病。他在一怒之下,将婚检机构告上法庭,并索赔10万彩礼损失和2万精神损害赔偿。但是,法院驳回了诉讼请求。理由很简单,婚检机构应该保护女方的隐私权,女方应该自己将病情告知男方。

这对夫妻,一个只相信隐瞒可以挽留婚姻,另一个只相信隐瞒能够撕裂婚姻。但是隐瞒背后对艾滋病的恐惧和偏见,他们似乎都不愿去了解和面对。

(成都市恐艾干预心理网微信号,将会与近期开展100名恐艾患者干预研究)

从男方和女方的两个角度来看,他们其实都值得同情。男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和女方结婚,自己和孩子都面临被感染的危险。更重要的是,婚姻的基础是互信互爱,如果对方连自己的病情都隐瞒,那么两个人未来的生活自然危机重重。而女方如果在一开始就告知对方自己患有艾滋病,那么这桩婚姻就极可能毫无希望。无论自己多爱对方,在严峻的现实面前,爱情都禁不起生活的碰撞和考验。

在这个个案上,我们暂且不论男方的知情权更重要,还是女方的隐私权更重要。单从两人对艾滋病的态度上来看,我们会发现普通人对艾滋病的恐惧和偏见依然十分严重。如果女方对艾滋病的了解多一点,或许感染的风险就会小很多,而即便感染,也不会以这种欺瞒的方式对待自己最亲密的人。同样的道理,男方面对艾滋病的反应也仿佛如临大敌,似乎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他们对待艾滋病的态度,或许也是我们大多数人面对这种疾病的态度。

几年前还有一则新闻。

1995年,上海的一对夫妻婚后生下一女。由于剖腹产大出血,女方在老家医院接受输血时感染艾滋病毒。但是,直到十年后她因意外怀孕做检查时,自己才发现真相。雪上加霜的是,男方也被确认感染艾滋病毒。值得庆幸的是,他们的儿子通过HIV母婴阻断治疗顺利出生,非常健康。

可敬的是,这对夫妻始终不离不弃,携手和艾滋病作斗争。19年以后,他们的大女儿考进了重点大学,还帮着母亲照顾父亲。他们的小儿子也已经长大,学会了游泳,成绩年级第一。一家人吃饭不分餐,厕卫不分隔,因为大家知道一般的生活接触并不会传染艾滋病。这位妻子说,仅仅活着,感受着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就已经很值得感恩了。

两则新闻里的两对夫妻,对待艾滋病的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他们的生活轨迹自然也迥然不同。对于前者来说,他们选择相信无望,所以艾滋病是压垮他们婚姻的一根稻草。而对于后者来说,他们选择相信希望,所以艾滋病只是生活里万千磨难的一种而已。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真正可怕的并不是艾滋病本身,而是对艾滋病的恐惧和偏见。如果选择相信恐惧和偏见,就会收获成倍的恐惧和偏见。如果相信在恐惧和偏见之外还有新的可能,改变或许就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