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艾干预心理>> 疑病干预>> 恐惧干预>>恐艾必读:解密你眼中的艾滋病高危行为

恐艾必读:解密你眼中的艾滋病高危行为

作者:防艾宣传项目组     来源:昭通卫生局    发布时间:2018年07月30日    点击数:

相信有很多初次接触过HIV感染者或曾与HIV感染者发生过性行为的人,心中会有很多与上述类似的疑问或担忧,你眼中的高危行为真的高危吗?发生了不安全性行为就一定会感染HIV病毒吗?检测几次才能确定自己没有感染呢?……让我们一同来解密吧!

什么是高危行为

根据HIV的传播途径,容易引起HIV传播的行为就属于高危行为,比如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性交行为(包括没有采用安全措施的同性和异性性行为),共用注射器静脉注射毒品,输入未经HIV抗体检测的血液或血制品,职业暴露,母婴传播等。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因对艾滋病的恐惧,对高危行为的理解常常存在着很多误区。在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与艾滋病患者日常接触,如共用办公用品、桌椅板凳、餐具、毛巾、被褥,甚至是马桶等,是绝对不会感染HIV的。

有过高危行为一定会感染HIV

这个答案无疑是否定的。因为高危行为和HIV感染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概率。对于没有采取安全措施的性行为,如果对方是HIV阳性,其感染概率大约在0.1%~1%;但如果是输注了被HIV污染的血液,那可能输注一次其感染率就会是90%~100%

高危行为后,有“后悔药”吗?

还真是有“后悔药”的。

“后悔药”就是一般用来治疗HIV感染者的药物,但是对有高危行为的人也有保护的作用,称为“暴露后预防用药”。预防用药越早越好,刚超过72小时一般认为就没有预防作用了。

需要注意,按国家规定,仅向职业暴露的人员提供免费的预防药物。如果是有非职业原因的高危行为,是需要自掏腰包买药的,这些药物比安全套可要贵多了。而且,预防用药不是一定成功的。所以,还是要注意安全性行为,尽量避免吃“后悔药”。

高危行为后身体出现各种不适,是感染年HIV的表现吗

一般来说,如果高危行为后真的感染HIV了,40%~90%的人在接触后2~3周会出现急性期的表现,如发热、头痛、咽喉痛、腹痛、腹泻、起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等,持续1~2周会自动消失。这些表现没有特异性,不是说只要身体出现了这些不适,就一定是感染了HIV。但高危行为后2~3周出现了这些表现,也提示我们接下来需要做相关检查来确定到底有没有感染。

发生高危行为后,应立即去医院检查吗

这是一个涉及窗口期的问题,从感染HIV到体内可以检测出HIV抗体有一定的时间间隔,这段时间就是窗口期。在窗口期内,抗体检查结果是阴性的,所以说高危行为后立即去医院检查还不能得到准确的答案。

那么,窗口期一般为多长时间呢?

这个与检测方法和个体体质有关,目前第四代检测试剂,一般接触后2~3周就可以检测出HIV抗体,但是要注意,2~3周内检测不到HIV抗体也不排除HIV感染。有的人会因为放化疗、器官移植、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情况导致免疫功能低下,产生抗体的时间可能会稍长一些,需要6~12周,但一般最晚不会超过12周。因此,国内外很多指南都把抗体检测时间最长12周来算,如果高危行为12周后,抗体检测仍为阴性,就可以排除HIV感染了。

但是,仍然有很多人在发生高危行为12周后,即使多次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却仍担心自己感染HIV。甚至有的人在高危行为后1年、甚至10年仍在反复检查。这种情况往往是因恐艾带来的焦虑症或强迫症,会严重影响其工作与生活质量,应及时做心理疏导或者服用抗焦虑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