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艾干预心理>> 心理干预>> 心理评论>>艾滋病检测频率过高反而影响恐艾症恢复 如何来做到科学脱恐呢

艾滋病检测频率过高反而影响恐艾症恢复 如何来做到科学脱恐呢

作者:郭老师     来源:成都市恐艾干预心理网    发布时间:2018年08月21日    点击数:

一般人都会对于艾滋病产生恐惧心理,毕竟对于这个疾病来说目前还是属于不能完全治疗好的,同时由于这个疾病的特殊性和过往的宣传策略,往往还附带上了很多道德的因素,所以不少人会因为有高危或边缘行为后开始出现恐惧。由于担心艾滋病感染而恐惧,出现这样的焦虑恐惧的情绪是正常的,一般来说通过学习艾滋病相关知识,并且检查阴性后,往往就能够减少这样的恐惧。但是还有一部分人,就是我们常见的一部分恐友们,往往在学习和检查之后,还是无法摆脱恐惧,这种恐惧让他们不断寻求摆脱的方式,最常见的就是不断地检查,但是这就像饮鸩止渴一样,越检查越害怕。

 

一般说来我们成都市恐艾干预心理网的老师们在咨询的时候会全面评估艾滋病感染的风险,对于确有高危行为,建议检查,如果已经过了窗口期的且检查为阴性的恐友,我们不会建议再做检查。因为这个时候这种担心和恐惧,往往不是对这个疾病本身,而是有其背后的心理因素,特别是很多反复多次检查的恐友,如果通过反复检查,反复咨询风险,还是无法缓解内心的恐惧状况,就需要好好思考一下如何调整心理状态。如果看不到这种反复检查背后的问题心理问题,而把精力放在反复检查上来缓解内心的恐惧,就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恶性循环的模式:焦虑出现——去检查阴性——焦虑缓解——外界刺激诱发焦虑——再次检查,在这样的往复循环当中,每一次的循环会慢慢缩短缓解的时间,焦虑会加重,而中间检查的环节又会产生有新的刺激,如对医院的环境、抽血的过程等担心诱发焦虑,如果不去调整心理问题,而是靠反复检查去缓解内心的焦虑恐惧,无疑是走向了脱恐的反面。

 

恐惧是人面临危险状况的生物本能,面对危险,我们都会有紧张、焦虑恐惧的情绪,这也是我们生物进化得以延续的能力,机体在紧张恐惧的情况下,会产生大量的肾上腺素等激素,以利于我们逃生战斗躲避灾难,但是一旦现实的危险解除,或者我们识别到危险已经消除,我们就会逐步恢复正常状态,恐惧的情绪自然就会消失。一部分恐艾的恐友由于认知偏差,认识不到危险已经消除,他们会不断采用逃跑的方式(检查)来缓解这种恐惧,一旦感受到紧张恐惧的情绪时,不是通过认知调整的方式去识别这种恐惧的真实性,而是想靠直接检查来让自己获得短暂安慰,结果自然就是越检查越恐惧,因为检查并不能消除认知的偏差,检查不能帮助我们调整对自我的认识。

 

成都市恐艾干预心理网郭老师在此告诉恐友们:艾滋病恐惧症起源于对艾滋病的恐惧,当然需要对艾滋病的了解,大多数恐友通过学习,已经明确这类性传播疾病的传播途径、感染方式,诊断标准,如果确有高危行为,已在正规的机构已经做过检查排除的,就放心的相信医院的诊断,如果还不能放心,还是存在焦虑恐惧情绪,这个时候需要的不是反复检查和乱搜来增加自己的焦虑感,而是需要思考自己是否还存在心理上的问题,是否需要从心理层面脱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