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成都市恐艾干预心理网的诸位老师都很忙,陈晓宇医生被邀请到北京国家疾控那边去参加研究会了,认识了很多专家和朋友;而张老师则被四川省疾控邀请到大凉山去为基层医务工作人员做了一周培训,郭老师则接受系统接受多种技术方法的干预培训,以至于很多需求一对一干预的朋友没有时间为大家就近安排老师们的面询或电询,实在不好意思。做艾滋病防治相关工作,工作量大,工作任务繁重,身心都会有不小的压力,上网时间的确不是太多。就像上周一本该在官方QQ群的在线答疑,都只能在繁忙工作的间隙,紧急抽出一个小时上线和各位恐友即时沟通。这一次看到很多很多的艾滋病行业的顶级专家,他们的工作就更加繁冗复杂了,一大堆的数据处理,还需要上山下乡实地探访了解民生,别说有一大把时间在网络上呆着,就算是连一小点看网络新闻的时间都不见得有。着实让人感觉到在艾滋病防治背后的心酸和劳苦,若不是亲眼所见亲身所经历,真不一定是任何人都能体会到的。正如艾滋病恐惧症患者的痛苦,也不是其他未涉及到该圈的人所能切身体会到的。
在这里想和大家沟通几个问题,这几个问题其实也是很多艾滋病恐惧症患者最想了解的,然而因为网络说法不一,导致了很多艾滋病恐惧症患者出现了矛盾,以至于影响到了认知系统。在我们日常做艾滋病恐惧症一对一干预的时候,按照科学干预方法,艾滋病恐惧症及对应的躯体化症状是应该根据测评结果的对比有所改善,但是一些艾滋病恐惧症患者在网络上沉沦太久了,就像《盗梦空间》里的主角们,都已经分不清现实和虚拟世界了,他们尚好还能靠一个螺旋来区分现实和梦境。可怜我们的艾滋病恐惧症患者呢,一旦行为惯性驱使,无法脱离网络生活,网络环境以及网络角色,硬生生的将自己活在了网络之中。以至于部分恐艾症患者躯体化日趋严重,除了部分严重的进了精神卫生中心接受大剂量的药物治疗,还有部分却将一切问题归为了无法检测的未知之中,不得不让我们感觉到若能将经典的心理模型以抗拒网络的形式建立在防艾的现实生活里,那么该多好,也不会看到这个恐艾症患者的人数在这么短短十年内翻了好几番,而卖艾滋病试纸的商人也有从最开初一个才毕业的小恐友变成了一位腰缠万贯坐拥一线城市几套房的大佬了。
关于艾滋病窗口期,这个是很多艾滋病恐惧症恐友所一直纠结和担心的问题,迄今为止,大家对艾滋病窗口期到底是什么定义,都还持有疑问。这次综合了很多大专家在开会期间的随意沟通,因为专家们来自于不同艾滋病研究领域,有临床的,有流行病学的,有实验检测的等等,大致算是可以给大家整合一下,以供大家参考,这也是当时被邀请参会出席会议的一个重要目标。对于艾滋病窗口期,向来就没有明确的定义,以至于很多有医学圈关系的朋友都知道,并没有明确的说过艾滋病窗口期。艾滋病窗口期也就变得不明不白了。很多人以前认为国家艾滋病窗口期是三个月,就是国家要求有三个月的复检,就认为国家定义的艾滋病窗口期就是三个月,很多人也就开始认为,那么现在试剂精准了,那么国家的艾滋病窗口期也就应该提前了。事实上,现在所说的艾滋病窗口期和以前所说的艾滋病窗口期在定义上是不一样的。就以世界卫生组织说的为准吧,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艾滋病窗口期为14天到21天,可以明确的说,这是一个非常科学的定义了。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以及全世界很多国家都认可这样一个标准,这或许是最简单明了的定义艾滋病窗口期的说法。但是咱们在这里面不应该存在着这样一个误区,就是觉得既然是艾滋病窗口期,那么所有的艾滋病感染者都将是在14-21天就完全被检测出来了。其实这就是一种错误的说法了,世界卫生组织所定义艾滋病窗口期是符合绝大部分人群体质的一个标准数据,按照现在一些实验室的数据也是差不多这样,95%的感染者在两周内就能被检测出来,99%的感染者在三周内基本上就能被检测出来,但是这不代表绝对,这只是代表了一个极大概率的分布。所以目前所定义的艾滋病窗口期说法是表明艾滋病在2-3周内极大程度就能被现在先进的方法给检测出来。
而且,也说到了我们国家和美国对这样一个2-3周艾滋病窗口期都一直很认同,可是为什么我国目前各大医院,疾控甚至美国疾控都没有说您检测三周,就完全排除呢。那是因为同美国一样,中国也不是说艾滋病窗口期就是三个月,而是此“窗口期”,非彼“窗口期”。考虑到人体体质的差异,而且这个差异化是比较明显的,所以虽然绝大多数人群在三周以内差不多就得到了检测并且被证明,但是总还是会有极少数的漏网之鱼,据实验室的大专家反馈,三周后转阳的案例是明确表达有的,如果是高危行为,在六周后进行复查是有必要的,毕竟医学检测是严谨客观的体现。然而随着将检测时间轴的拉长,那么对应的艾滋病检测漏网之鱼就将变得更少更少,所以为了更多的将“漏网之鱼”全部抓住,就尽可能将概率分布的小尾巴给囊括进入监测范围。而这个监测范围则是根据一个流行病学的大概模型进行预估。比如有的地方就往后延长到四周,六周,八周的可以进行复检;也比如说最早定到需要复检三个月或者六个月的,包括如果出现职业暴露需要复检到三个月,六个月,甚至更长的,还有部分其他的检测时限言论。我们觉得相关医学讨论范围都是属于医学科研上的,并不是艾滋病恐惧症患者将自己放置成一个个体,将自己考虑成“万一自己是特殊个体”这样进行思考的。所以当医生说出艾滋病检测还需要三个月来进行复查时,他其实想表达的并不是艾滋病窗口期是三个月,只是想表达一种对医学严谨态度的一种尊重。在这一点上,实验室检测的专家们由于是长期从事检测检验工作,相对就更倾向于一种对于自身专业的严谨了,而不是他们就认为艾滋病窗口期一定是三个月,只是说处于将小概率变得更加的小概率,他们会觉得或许更好一点点。这仅仅是大家对于这样一个词条采用了不同的定义。
包括国家现在目前在各个层面都试图来改变普通民众对艾滋病窗口期的认识,甚至大家都会说艾滋病窗口期(代表着绝大部分人群在这个时间段能够被检测出来)就是2-3周的时间(比如2周后5%的未检出率,3周后1%的未检出率,4周后0.1%的未检出率)。但是为了考虑到小概率漏检或未查出的分布,会建议进行二次复检,至于是四周,六周,或者是三个月复检,就看医生自我的严苛要求和程度了。同样是对于艾滋病恐惧症患者也是一个道理,就像咱们成都市恐艾干预心理网以前给大家所说的,如果四周以后,您自己觉得自己在什么时候就属于小概率以外了,接受那个小概率发生的可能性,就把那个定义为您自己的艾滋病窗口期就行了,毕竟世界上没有所谓的百分百,医学更是没有百分百,百分百就是在给自己抬杠,俗称“杠精”,已经是属于心理学恐艾干预的范畴了。在目前试剂的基础上,四周以后还未查出的概率已经都是属于千分之一以内的概率了。重点的不是在于艾滋病窗口期是多久,因为艾滋病窗口期就是21天以内(大概率分布在该区间),而是在于窗口期后的小概率漏检,那就是需要自我结合自己的性格心境来进行定义了,这个才是作为每一个恐艾症患者朋友尤其重要的参考。我们也不建议大家,为了节约时间提高所谓的“效率”,为了避免具有强迫症焦虑症等神经症障碍对自己反复询问,就以百分百,绝对这些词语来安慰恐友,实则除了短暂让恐友舒服以外,这种从根本上并没有解决艾滋病恐惧症患者心理障碍和矛盾冲突。
(图片:陈晓宇医生受邀到北京参加研讨会,台上为韩孟杰,沈洁,郝阳等顶级艾滋病专家)
就像和大专家一起闲聊时,说了网络上有人百分百保证高危后两三周绝对排除艾滋病,专家则表示异常惊讶,再三叮嘱大家不要听信于网络,不可取也不专业。其实大家有可能会发现恐友的特性,就算给予其完全保证,该名患者过几天又会像一个复读机一样的反复来问同样的问题或者类似相关的问题。所以脱恐并不是靠单方面保证来强制压制恐慌,促进患者辩证科学的思考,学习自我体验,无论是临床医生,还是心理医生,还是经过专业培训的志愿者,都应该在这个方面下重点工夫对患者进行循循善导。毕竟,心病还需心药医,这不是说简单的一两句话就能让他立马走出来,能够帮助其走出来,必然是需要大量的精力付出和双方建立一个相互了解信任的长期稳定关系。
当然以上的说法主要针对于医院和疾控的标准血样试剂,考虑到目前艾滋病自测试纸的准确性及不稳定性,包括类似于邮寄过程中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假阳率假阴率相对于试剂来说要高点,未经专业人员指导进行的艾滋病试纸自测检测结果不作为我们探讨这篇文章的一个参考。下一次,成都市恐艾干预心理网有时间将可以继续沟通一下艾滋病初期症状和神经症症状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