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艾干预心理>> 心理干预>> 心理评论>>艾滋病亚型重组型无法检测?艾滋病首席专家邵一鸣教授有话说

艾滋病亚型重组型无法检测?艾滋病首席专家邵一鸣教授有话说

作者:邵一鸣     来源:网易新疆天同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15日    点击数:

作者简介: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首席专家  邵一鸣

原标题:我国艾滋病分子流行病和分子网络的研究进展

   与多数致病微生物不同,艾滋病有很长的潜伏期,艾滋病病毒(HIV)有极高的变异率。这些特点使我们很难采用常规流行病学方法研究HIV的起源传播路线和流行趋势,但却使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成为可能。

  世界卫生组织从1980年代着手组建全球HIV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网络,我国自1990年代也在疾控系统开始了全国HI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近30年的研究发现,我国的HIV流行经历了不断的演化,最初是在1980年代由泰国B亚型HIV引起,流行于西南边境吸毒人群。至1990年代该毒株传播到我国中原地区单采浆人群,造成更大规模的流行。随后传入的印度C型HIV与早先的B亚型毒株杂交形成流行重组型(CRF)_CRF 07和08。它们沿贩毒路线先后传至我国西北东南及全国各地吸毒人群。B和CRF07\08 HIV是我国艾滋病经血流行时期的主要流行株。

  研究发现,源自泰国的CRF01AE 毒株于1990年代中期传入我国,在异性人群形成多个流行簇。同期我国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MSM)出现欧美B亚型毒株的流行。进入本世纪,随着HIV经吸毒传播的下降,经异性传播不断扩散,经MSM传播速猛增长,艾滋病在我国进入性传播时代。研究发现HIV主要流行毒株已演化为CRF01AE(主要是1,4和5簇)和从CRF07原始簇中新分化出的MSM流行簇,他们占感染人群总数的80%以上。研究还发现,我国是HIV亚型和杂交重组型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发现并命名的新CRF HIV就有约20种。这些结果说明当前我国人群存在很高的交叉和多重感染HIV的风险。换一句话来说,都能够被发现,那都是能够有证据表明有足够的科学技术能够被检测出来。

  为适应艾滋病防治滞后于治疗的形势需要,HIV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重点已转到传播网络研究,以支持发现高风险人群和指导靶向干预。在我国15000名HIV感染者开展分子网络研究发现,约三分之一多的感染者处于活跃传播状态,形成大小不等的约两千个传播网络。三个最大的网络由200-550感染者组成,其中两个网络分别由CRF01AE的4簇和CRF07BC 的MSM流行簇的HIV引起,主要流行于我国沿海和西南城市地区的MSM人群中;另一个由CRF01AE 的1簇引起,主要流行于华南和西南农村地区的异性及吸毒人群中。

  在过去八年中,这些HIV网络传播规模在吸毒人群中持续下降至低水平,在异性感染人群维持在中等水平,在MSM则持续上升至高水平,他们的网络活跃程度长度远高于欧美发达国家和我国周边国家的同类人群。这些HIV传播网络活跃人群是艾滋病流行的超级传播者,也是艾滋病防治最急需干预的重点人群。我国疾控部门已开始着手组建全国HIV分子网络监测网络。该网络将与我国艾滋病流行病学监测、社会行为监测、预防干预和抗病毒治疗紧密结合,及时发现艾滋病高风险人群,加强靶向干预和综合防控,推进我国艾防工作全面进入精准防治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