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陈医生和张博士郭医生的文章被2021年全国艾滋病学术大会收录
很多艾滋病恐友都在埋怨自己如果能够早日认识陈晓宇医生,早日能够来到恐艾干预心理网,也就不会走很多心酸的恐艾之路了。陈医生想说,一切都是缘分,在陈医生的能力范围以内,陈医生会努力认真听大家的经历,然后细致的帮大家做分析。走出恐艾症不是说告知恐友一个没事和绝对的答案,而是该名恐友和他唯一长期咨询医生建立深厚的关系。陈医生做了这么多年艾滋病恐惧症恐友的干预,在这点上非常有心得。
陈医生每周六晚上九点在中心1群答疑,经常发现有恐友已经连续问了三个月到半年,问题一模一样,每次都是解释了说这样的情况不会感染艾滋病,建议如果是恐艾症引发了心理问题,可以选择具备艾滋病基础知识的心理医生进行干预脱恐。当时恐友可能觉得陈医生给他一个明确肯定的回复以后,自己舒服了,但可能不过一两天,他又会陷入强迫的思维冲突中去,继续就这个问题到处反复去咨询。根本原因就是此类恐友缺乏一个真正的安全概念,或许他自己都不清楚给他回复问题的医生是谁,又或者是不是医生。陈医生发现该类老油条式的恐友喜欢复制粘贴问题,为了避免问很多志愿者出现叫错名字的尴尬,统一将称呼改为无标志性的老师,而非陈晓宇,陈医生,陈老师。他已经强迫到了逢人便问,逢人便叫老师,乱搜乱问已经变成了一种习惯,乱搜乱问后得到的肯定结论对他也没有实质意义了。因为他们在乎的是问询到答案的瞬时感觉,而没有真心和陈医生有过交心,有过彼此的了解。其实,答案他自己心里也非常清楚,没事就没事。只是他们不清楚,真正脱恐需要靠的艾滋病知识,只占据脱恐总进程的20%。
目前哪类恐友脱恐效果是最好最稳定的呢,陈医生整理了一下多年的恐友干预心得。前来四川和陈医生面询的恐友,他们的脱恐效果最好,脱恐最快的。这个道理也不难解释,你花了时间去了解的机构和医生,产生了基础安全信号。再去沟通,一个实实在在的医生坐在你的面前,真实面貌是可以通过视觉信息捕捉的,认真细致的听你描述各种担心的细节,彼此真诚交流1-2个小时,针对担心的每个问题都可以被解释。气场相互交融彼此影响,稳定的安全信号在这个时候得到极大树立。这时候当大脑里再产生一些万一的念头想法时,都会以现场交流和肯定结论作为参考。
根据张珂博士恐艾症研究调查的数据来看,95%以上的艾滋病恐惧症患者也认为面对面交流是目前最好的脱恐方式。一方面,网络身份信息不明确,网络艾滋病知识存在很多错误,大家在网络上受到刺激产生矛盾冲突形成创伤,对网络身份更加敏感和忌讳。另一方面,网络上交流大多时间不会很长,也无法做到细致,很难满足恐友对安全感的需求。因为现实条件无法满足面询要求的,可以以视频或电话交流进行替代,但建议交流时间还是1-2个小时为宜,相对安全信号获得会更稳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