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碰到有一位来访者走进咨询室的时候,低着头,不时抬头环顾四周,并反复确认碰到的门把手,坐下来后,急切的告诉咨询师:“验血多次,结果都是阴性,但担忧被传染上艾滋病的恐惧还是不能控制,已经持续半年多了,10分钟的路,我能走25分钟,都在反复检查,去餐厅吃饭,我会几遍的擦拭碗筷,真的很崩溃,去精神科吃药,能让我情绪缓解一些,但是我的担忧还是存在。”
这位来访者的表现就是艾滋病恐惧症,我们简称恐艾症。恐艾症者没有患艾滋病,但每天活的小心翼翼,总担忧和怀疑自己得了艾滋病。不相信检查结果,情绪低落,学习工作效率下降,“恐艾症”并不少见,与之类似的还有恐惧狂犬病、疑病等,反复检查,情绪被恐惧焦虑笼罩,这些症状与社交恐惧、密集恐惧同属于恐惧症类,归属于心理问题范畴。恐艾的人刚开始并没有特别恐,但是在网上看了各种矛盾的说法,咨询网络上的“专家”,看到专家没有姓名单位和正面照,不信任对方,害怕“专家”所学的知识从网上抄录学习,只是为了安慰他。就算专家有医院单位和名字,却又害怕是其助手代专家回复问题。一方面怕有人假冒专家名义安慰自己,,一方面又怕专家聘请他人在网上回答问题,恐友内心充满纠结,从而变得更加偏执和强迫。
他们每天活的很小心,按照他们的小心程度,被传染的机率基本为零,但他们依然不放心,他们可以将艾滋病的知识讲解的跟专家一样精确,但他们还是恐惧,这样的恐惧不是来自现实,而是来自内心深处。恐艾者大多有过不被道德允许的性行为,没有人发现,没有人谴责他,但他内心的 “超我(道德)”发挥极强的作用,谴责他,惩罚他,这是一场自己与自己的“厮杀”,理智与欲望,道德与本能的斗争常使他们产生矛盾感、羞耻感、负罪感,不知道该如何化解,于是让自己生病,怀疑自己生病,折腾自己,让自己躯体表达情绪,惩罚自己。
恐艾者来做心理咨询,讨论他是怎样“惩罚”自己的;讨论严厉道德标准的形成与重建;讨论自己对于其他方面的恐惧,这些方面的探讨,对于恐艾者有很大帮助,可以很好的减少症状,缓解情绪。但是最主要的方法还是,第一尽可能选择和专家进行面对面沟通,真实即时的交流能获得最好的安全感,实在条件有限也要是视频交流,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恐友总是觉得心里不踏实;第二,就是尽可能让医生老师对你熟悉了解,了解你的情况越多,了解你的性格和成长越多,专家对你的把握越大;第三是能够感觉到专家对你是真诚和愿意花时间精力来帮你脱恐,不是简单一句“没事”或者寥寥数语就把你打发了。建议有机会的话,最好一次能够和专家讨论沟通个一个小时左右,这样才能够更好的积累足够的安全感,以此助力来调整我们的心理。
只要是医生和老师愿意在我们身上花时间精力,不是反复的说我们没事,那样没有意义,因为就算是一个没有受过训练,没有接受过防艾培训,随便在网上看几篇文章,都可以说没事。我们需要的是真正的脱恐,针对于我们的恐惧用科学的方式来训练,布置合适的家庭作业,坚持几个月,我们一定能够彻底走出恐艾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