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张老师,您好!一直想给您留言,可惜之前网站被攻击,加上最近我也比较忙,现在才有机会。首先还是对吴尊友医生的逝世感动非常痛惜,看到这个消息时,我一时都不敢相信。再说说我自己吧,最近有异性对我展开追求,但是我可能不太敢之后进行亲密接触,害怕恐艾复发,之前看过郭海燕老师关于用亲密关系克服恐艾的视频,但是我一直没有想清楚,希望张老师可以指点我一下,谢谢张老师!
您好,咱们中心在线留言一直对广大恐友是开放的,您有什么具体的困惑您可以表达出来,但是张老师不太清楚和了解您的过往既定恐艾史,以及您目前大概具体的情况,所以张老师无法给出您具体的建议,如果您觉得对于郭老师所讲授的一些艾滋病恐惧和亲密关系让您产生了共鸣和理解,建议您可以请求她给您的一些帮助,郭老师每周二上午在三群答疑,如果您自己还是西南民族大学的大学生,您也可以通过学校的心理中心预约郭老师的免费一对一面询服务。如果您有一定的条件,您也可以预约郭老师的一对一咨询,她从成都第三人民退休以后,一直在从事着心理健康和艾滋病防治工作,算半公益性质,因为费用和新手咨询师差不多。张老师使用的方法和郭老师不太一样,而且张老师是需要对咨询者的个案先熟悉,再评估,咨询者也需要反馈,再进行二次评估,根据咨询者自己的计划,认知基础,是否存在着知识误区或者心理误区等等,综合制定一套针对咨询者的方法。您害怕复发,可能是您自己不够自信,自己脑海里面也没有形成脱恐框架,张老师可能算全国干预恐友最多的老师之一吧,就老师的经验来讲,给恐友构建一个适合他的脱恐模型,恐友可能就更好去理解脱恐,包括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所以您说现在有异性追求您,张老师觉得如果在指导下进行暴露,提高自我,那还是不错的。恐艾如果度过了波动期,到达沉淀期,再到后面的逃避,暴露等等,要想复发,也没有那么容易,这也是我们在进行干预过程中强调耐受性重要性的一环。说到吴尊友老师,的确挺可惜的,以前他还给我们建议,希望我们好好努力,做一个有心理干预特色的防艾组织,如今斯人已去,是整个艾防界的损失,我们也挺难过的。天有不测风云,但是我们还是需要努力往前走,也希望您能更客观的去看自己,关于亲密关系那块您可以多问问郭老师,祝您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