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艾干预心理>> 恐艾干预>> 专家之声>>谁说艾滋病亚型变种无法进行检测,著名病毒学专家权威分析

谁说艾滋病亚型变种无法进行检测,著名病毒学专家权威分析

作者:Dr.P     来源:病毒学方法杂志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15日    点击数:

题记:这是一篇可能相对于更多初级恐友算是谨慎学习的文章(当然以后恐艾干预心理网的新网站改版以后会有对应的区域,但是目前旧网站还无法做到这一点),所以说对于初级恐友在看该文章的时候,只需要了解所谓的艾滋病亚型的确存在,但是对于自己是否感染那是没有必要担心的,所谓的“自己怕被感染艾滋病亚型检测不出来”是谬论这也是毋庸置疑。或者用我们更简单和直接的经典理论来判断,就是只要在合理的窗口期接受了艾滋病抗体抗原检测,那就足够了,那就不用担心一些多余或者莫名其妙的问题。那为什么要将这篇文章罗列出来呢,因为在老师的预约恐友中,还是有极少数一直在所谓的亚型问题上走不出来,除了曾经在未进行恐艾干预咨询以前就已经在网络上去搜索了大量的错误的枪文,还存在可能的性格人格的一定障碍。老师希望自己每一位所经手的恐友都能得到最好最彻底的恢复,重新开始自己新的生活工作,健康的成长,结婚,生子,享受最平凡的这样一种生活。所以为了让他们能够得到有所帮助,或者说为了让有可能有点对所谓变异亚型病毒有点担心倾向得到被抑制,所以引用了下面的文章,并且注明了相关的出处,所以希望有偏执的恐友们能够将自己的情绪放得更为的平和和淡定。

 

前些日子偶然在网上看到地坛医院吴焱医生在个人网站写的关于HIV-1“O亚型“N亚型以及少妇一夜情感染艾滋病的文章,在百度上一搜关于艾滋病变异传播的结果发现谣言满天飞。其实,就我自己对艾滋病的认识,对于HIV-1 N组的担心完全没有必要,因为从流行病学和病毒学的角度分析都是不太可能的。一方面,HIV-1 O组(Group O)和HIV-1 N组(Group N)都是可以检测的,但是取决于采用的检测试剂以及检测的时间。我曾经和法国著名的病毒学家——法国巴斯德研究所(Institut Pasteur)的François Simon教授交流过HIV-1 O组和HIV-1 N组的检测问题。François Simon教授是HIV-1 N组病毒的发现者,并一直在非洲工作于HIV病毒学及检测研究的第一线,他也认为HIV-1O组和N组是可以通过现行艾滋病试剂进行检测的。 

因为看到了很多恐友开始恐一些变态形式,也许可能是受到了网络恐怖分子以及假医生的蛊惑,但是在这里我就此问题做一个详细的解释和澄清,同时将相关的医学、病毒学的参考文献也附上。就算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吧。如果哪位感兴趣的话,请查询相关的科学文献。

1、为什么说担心HIV 病毒的N组没有必要?

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流行病学和病毒学的研究这两个方面来解释。 

1)流行病学的研究

HIV-1 O组最早于1990年发现于非洲的喀麦隆,直目前为止也主要限于中西非,例如喀麦隆、加蓬、乍得等国家。相对于全球广泛传播的HIV-1 M组病毒,O组的感染率非常低。例如,即便在发现HIV-1 O组感染者最多的喀麦隆,François Simon教授的研究结果表明,其感染率也仅仅为0.4%左右,而M组的感染率则达到了31.5%HIV-1 O组病毒还偶尔零星发现于西方国家,如法国、美国、西班牙等,但总体极少见,很多都是合并普通型共同感染。美国于1996年和1997年发现了两例HIV-1 O组病毒感染,但这两位感染者都来自西非。迄今十多年过去了,最新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美国仍没有发现新的HIV-1 O组感染病例。 
HIV-1 N
组病毒于1998年在喀麦隆被François Simon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但是,N组病毒极其罕见,到目前为止,公开文献可以找到的仅仅为12例,而且全部来源于喀麦隆(所以说在非洲其他国家也不用担心,可能涉及到一种人种基因的问题)。要知道,有非常多的科学研究小组在中西非国家特别是喀麦隆和加蓬进行大规模的多种类型的血液筛查和病毒学研究,因此这些统计数据是完全可信的。 我们可以将这12HIV-1 N组感染与感染禽流感致死的患者数目对比,立刻就会发现担心HIV-1 N组感染是多么的没有必要,因为N型的患者难以致死。 

2)病毒学研究

2005年,美国克利夫兰大学的研究小组发现HIV-1 M组病毒、HIV-2以及HIV-1 O组病毒感染人体T淋巴细胞的能力存在巨大的差异。他们将15株不同亚型的HIV-1 M组病毒、8HIV-2病毒、6HIV-1 O组病毒放在健康人捐献的血液中进行感染/竞争实验。实验结果表明,HIV-1 O组毒株在人体血液环境的繁殖能力比所有的HIV-1 M组毒株和HIV-2毒株低至少100倍,而大多数HIV-2毒株的繁殖能力也远远低于HIV-1 M组的毒株。这个研究结果有力地支持了流行病学的统计数据,正是HIV-1 O组病毒的传播能力和致病能力要比其它HIV病毒弱得多,才导致HIV-1 O组感染极为罕见。 从这个研究本身也可以推断出,HIV-1 N组病毒的传播感染能力肯定不会强于O组,否则,也不会N组病毒已经发现十年了,全球才发现12例感染病例。所以基本上可以认定这两种亚型的病毒感染能力更加的弱,且所谓的导致致病性死亡性变得更低。这也是为什么在中国并没有专门设定这几种亚型的专门检测机构,那就是因为在较流行的国家都没有被发现,对于在中国这样的低流行国家,同样是没有的。

参考文献:
[1] De Leys, R., B. Vanderborght, M. vanden Haesevelde, I. Heyndrickx, A. van Geel, C. Wauters, R. Bernaerts, E. Saman, P. Nis, B. Willems, H. Taelman, G. van der Groen, P. Piot, T. Tersmette, J. G. Huisman, and H. van Heuverswyn. 1990. Isolation and partial characterization of an unusual human immunodeficiency retrovirus from two persons of West-Central African origin. J. Virol. 64:1207-1216. 
[2] Ayouba, A., P. Mauclere, P. M. Martin, P. Cunin, J. Mfoupouendoun, B. Njinku, S. Souquieres, and F. Simon. 2001. HIV-1 group O infection in
Cameroon, 1986 to 1998. Emerg. Infect. Dis. 7:466-467. 
[3] Brennan, C. A. 2007. Review of status of HIV strain divers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 J. Med. Virol. 79:S27–S31. 
[4] Simon, F., P. Mauclere, P. Roques, I. Loussert-Ajaka, M. C. Muller-Trutwin, S. Saragosti, M. C. Georges-Courbot, F. Barre-Sinoussi, and F. Brun-Vezinet. 1998. Identification of a new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 distinct from group M and group O. Nat. Med. 4:1032-1037. 
[5] Arien, K. K., A. Abraha, M. E. Quinones-Mateu, L. Kestens, G. Vanham, and E. J. Arts. 2005. The replicative fitness of primary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 (HIV-1) group M, HIV-1 group O, and HIV-2 isolates. J. Virol.

2
、为什么说HIV-1 O组和N组是可以检测的?

这个问题阐述起来非常麻烦,需要冗长的解释。在解释之前,先引用François Simon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关于快速试剂(即人们常说的金标法)对于不同HIV变种检测可靠性的研究,这篇论文发表在2002年的《病毒学方法杂志》上。在评估试验中,François Simon教授使用了9HIV-1 O组阳性血样及若干HIV-1 N组阳性血样,考虑到HIV-1 N组阳性血样非常稀少,因此他们只检测了凝胶法和快速法试剂,而快速法就包括了我国普遍采用的雅培Determine试剂。试验结果表明,雅培Determine试剂检测出了包括所有的HIV-1 O组和N组等79种不同基因型的阳性血样,灵敏度为100% 所以说目前的金标法等试剂是基本可以检测出关于 NO亚型的病毒株。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看,HIV-1 O组病毒应该比HIV-1 M组和N组更难检测一些,因为O组病毒不同毒株之间氨基酸序列差异较大,尤其是包膜蛋白(env),很难找到合适的共有序列(consensus),而M组和N组病毒的氨基酸序列就相对保守得多。从基因序列数据库(Genbank)可以查到几个N组毒株的氨基酸序列,通过软件分析,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基因差异要比M组更小,这一点与雅培实验室的研究小组得到的结论是一致的。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也是证明HIV-1 N组是可以在艾滋病初筛检测中被检测的。 当然科学理论上来讲,任何试剂都不能说可以检测所有的HIV变种,因为现实中无法做到这样的测试。但是,迄今为止并没有发现一种HIV变种它无法被所有的甚至大多数试剂检测。这说明尽管HIV变异和重组很频繁,但并没有违反目前人们认识的规律。另一方面,从概率的角度看,不同试剂检测相当于独立事件,假设每种试剂的漏检率低于千分之一,那三种试剂检测同时漏检的概率就只有十亿分之一,特别是在多次检测以后变成了几百亿甚至是理论的概率。想想看,可能有那么极端的情况出现么?当然,这种分析的前提假设是否合理需要讨论。 现在国外的第四代HIV试剂都普遍加入了HIV-1 O组的合成肽或者重组抗原,例如生物梅里埃(bioMerieux)、雅培(Abbott Laboratories)、伯乐(Bio-Rad Laboratories)等,其实国外很多第三代试剂也就包含了O组抗原。这主要起一个补充作用,临床的意义不大。所以综合上面的所述,从试剂的性能来看,这些著名公司的产品基本上都能够检测出所有的HIV病毒抗体,无论是HIV-1 M组、O组、N组还是HIV-2,这方面的研究论文和评估报告非常多,感兴趣的话可以参阅例如《临床微生物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病毒学方法杂志》(Journal of virological methods)、《医学病毒学杂志》(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等相关论文。 
这里给出我认为检测性能最为优异的几种试剂,它们有理由让我们相信其漏检率至少低于千分之一的假设是合理的: 
1)罗氏公司(Roche Diagnostics)的Elecsys HIV Combi ,罗氏化学发光法在中国已经普遍被使用。
2)雅培公司(Abbott Laboratories)的Architect HIV Ag/Ab ComboAxSYM HIV Ag/Ab Combo ,雅培相关的使用方式方法这里就不说了,涉及到的包括发光法,酶联法、金标法和硒标法。
3Murex Biotech公司(已被雅培收购)的Murex HIV Ag/Ab Combination 
4)拜耳公司(BayerADVIA Centaur HIV 1/O/2 Enhanced Assay 
   

当然,还有其它很多试剂也是非常优秀的,例如生物梅里埃的Vironostika HIV Uniform II Ag/Ab、伯乐的Genscreen HIV Ag-Ab ULTRA等等。推荐上述几种试剂的理由是根据试剂的抗原选择、检测方法以及众多文献给出的性能评估综合的。上述的这几种试剂中除了Murex HIV Ag/Ab属于普通的酶免疫测定(EIA)外,其它都属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需要在专用的免疫分析仪上使用,像Elecsys 2010电化学发光全自动免疫分析仪、Architect i2000SR/AxSYM全自动免疫分析仪等。因此它们的测试成本要比普通EIA高得多。尽管如此,据我了解,好像国内很多医院(四川的包括四川大学附属华西医院和四川省人民医院)已经采用了上述的试剂,但人们对此并不是很了解。下面我会详细解释HIV抗体检测理论上优异的抗原选择,并将普通酶免法与化学发光法做一个简单对比,其实两者差距不大。 

参考文献:
[1] Makuwa, M., S. Souquiere, M. T. Niangui, P. Rouquet, C. Apetrei, P. Roques, and F. Simon. 2002. Reliability of rapid diagnostic tests for HIV variant infection. J. Virol. Methods 103:183-190. 
[2] Bodelle, P., A. Vallari, R. Coffey, C. P. McArthur, M. Beyeme, S. G. Devare, G. Schochetman, and C. A. Brennan. 2004. Identification and genomic sequence of an HIV type 1 group N isolate from
Cameroon. AIDS Res. Hum. 

3
HIV抗体检测试剂的抗原选择——氨基酸序列及立体构像表位(普通恐友没必要看这段,这是基于科研工作者所探讨研究的范围段)

HIV进入人体并建立感染时,人体的免疫系统会对HIV的多种病毒蛋白产生相应的抗体。HIV抗体检测试剂可以采用envgag 或者pol 病毒基因编码蛋白,例如包膜蛋白(envgp160gp120gp41,核心蛋白(gagp24p17p7p9,聚合蛋白(polp32p66p51p11。事实上,自从80年代HIV被发现开始,病毒学家就尝试采用上述各种结构蛋白作为HIV检测试剂的抗原。随着研究的深入,他们发现只有针对包膜蛋白的抗体会长期在人体内稳定存在,无论是HIV的初期感染者还是AIDS晚期病人,尤其是gp41诱导产生的抗体滴度高达一比三百万;而针对其它结构蛋白的抗体会在HIV感染者进入AIDS阶段时而逐渐消失,这可能与病人的免疫系统被严重破坏有关。同时他们还发现,包膜蛋白的抗体主要集中针对一些抗原决定簇(IDR),几乎所有(>99%)的HIV感染者都会对gp41的毒性T淋巴细胞(CTL)表位和半胱氨酸环结构(Cys-X-X-X-X-X-X-Cys)产生强烈的抗体反应。由于CTL表位和半胱氨酸环所在的区域是gp41蛋白中氨基酸序列非常保守的区域,而且HIV-1 M组病毒不同亚型之间也高度一致,因此,现在所有的HIV抗体检测试剂都包含这个区域的重组蛋白或者合成肽。 但是,随着更多的HIV亚型乃至O组及N组病毒被发现,人们发现在HIV检测试剂中仅仅包含B亚型的gp41 IDR会推迟检测到其它亚型病毒抗体时间甚至漏检。原因很简单,这些毒株的gp41 IDRB亚型gp41 IDR的氨基酸序列差别较大,这一点HIV-1 O组尤为突出,O组病毒gp41的氨基酸序列与B亚型的共有序列(consensus)只有50%的同源性,不同O组毒株之间gp41氨基酸序列差异也比M组大得多。因此,病毒学家们认为在检测试剂中加入O组抗原是必须的,同时必须尽可能采用氨基酸序列更长的env抗原,以覆盖更多的表位。 HIV抗体检测试剂中抗原可以选择全病毒裂解物、化学合成的多肽以及重组蛋白。第一代试剂采用的HIV全病毒裂解物由于纯度较差,容易产生假阳性或假阴性,故现在试剂多采用合成肽或者重组蛋白。合成肽抗原的优点是易于纯化,特异性好,而且成本低,但由于其片段短,分子量小,可能会缺乏立体构像决定簇。另一方面,对于合成肽抗原而言,增加长度并不一定能够增强其与抗体的反应,原因可能在于稍长的肽在液体环境中更易形成不利于HIV抗体识别的立体构像。利用基因工程获得的重组蛋白抗原,成本相对要高,但是可以获得尽可能包括HIV基因组功能区的所有能引起机体强免疫应答的决定簇,而且其在液体环境中的空间构像与HIV结构蛋白非常相似。因此,那些国外大公司生产的第四代试剂都采用重组蛋白作为主要的检测抗原。 1997年,在《细胞》和《自然》这两个著名杂志中几乎同时公布了美国两个研究小组关于HIV-1 gp41胞外结构域(ectodomain)核心结构的研究成果。他们的研究表明,由三个HIV-1 gp41胞外结构域(三聚体)的N端肽和C端肽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六股螺旋束(6-helix bundle)。这个研究结果为研发更多的HIV侵入抑制剂(entry inhibitor)药物提供了理论基础。另一方面,研究者们发现六股螺旋束结构本身也具有极强的抗原性。研究表明,在HIV感染者血液中由HIV六股螺旋束结构诱导产生的抗体滴度超过一比三百万。由于gp41胞外结构域的C端七肽重复区(C-heptad repeat)特别是N端七肽重复区(N-heptad repeat)在HIV-1 M组各亚型之间、HIV-1 O组之间高度保守,同时N组相应的氨基酸序列与M组也高度同源,因此,这种立体构像抗原也是一种极优的检测抗原。 

前面提到的罗氏的Elecsys HIV Combi、雅培的Architect HIV Ag/Ab ComboAxsym HIV Ag/Ab Combo以及拜耳的ADVIA Centaur HIV 1/O/2试剂的检测抗原设计中都充分考虑了六股螺旋束立体构像抗原,我认为,这也是它们检测性能极其优异的原因之一。 尽管HIV env抗原是作为HIV抗体检测的首选,但是env 毕竟是不同HIV毒株之间基因差异最大的区域,而gag基因、pol 基因则保守得多。特别是pol 区的整合酶蛋白(integrase),不同O组毒株氨基酸序列相同率达到了96%,而M组不同亚型和O组之间最大最大的差别也仅14%。以此为抗原,会在HIV-1 M组、O组、N组及HIV-2之间产生强烈的IgG交叉反应。因此,前面提到的试剂Murex HIV Ag/Ab Combination还采用了重组的整合酶蛋白抗原(p32),Elecsys HIV Combi还采用了重组的逆转录酶蛋白(p55/p61二聚体)、ADVIA Centaur HIV 1/O/2则采用了重组的核心蛋白(p24)加强了提高对不同亚型/组的检测能力。总之一句话,现在的检测试剂基本是可以检测出亚型的感染,另外亚型案例很少,且主要分布在一些偏远(如非洲一些国家),并且大部分是存在主型和亚型合并感染的情况。

 

参考文献:
[1] Barin, F., M. F. McLane, J. S. Allan, T. H. Lee, J. E. Groopman, and M. Essex. 1985. Virus envelope protein of HTLV-III represents major target antigen for antibodies in AIDS patients. Science 228:1094–1096. 
[2] Horal, P., B. Svennerholm, S. Jeansson, L. Rymo, W. W. Hall, and A. Vahlne. 1991. Continuous epitopes of the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 (HIV-1) transmembrane glycoprotein and reactivity of human sera to synthetic peptides representing various HIV-1 isolates. J. Virol. 65:2718–2723. 
[3] Brennan, C. A., J. Hackett, Jr., L. Zekeng, J. K. Lund, A. S. Vallari, R. K. Hickman, L. Gürtler, L. Kaptué, J. von Overbeck, H. Hampl, and S. G. Devare. 1997. Sequence of gp41env immunodominant region of HIV type 1 group O from West Central Africa. AIDS Res. Hum. Retroviruses 13:901–904. 
[4] M. Aleanzi, N. Perotti, A. Montaner, J. Lottersberger, G. Tonarelli and A. Marcipar. 1996. Epitope contiguous chains and antibody recognition in HIV-1 synthetic peptide antigens. J. Mol. Recog. 9: 631-638. 
[5] Chan, D. C., D. Fass, J. M. Berger, and P. S. Kim. 1997. Core structure of gp41 from the HIV envelope glycoprotein. Cell 89:263-273. 
[6] Weissenhorn, W., A. Dessen, S. C. Harrison, J. J. Skehel, and D. C. Wiley. 1997. Atomic structure of the ectodomain from HIV-1 gp41. Nature 387:426-430. 
[7] Opalka, D., A. Pessi, E. Bianchi, G. Ciliberto, W. Schleif, M. McElhaugh, R. Danzeisen, R. Geleziunas, M. Miller, D. M. Eckert, et al. 2004. Analysis of the HIV-1 gp41 specific immune response using a multiplexed antibody detection assay. J. Immunol. Methods 287:49–65. 
[8] C. C. Burns, L. M. Gleason, A. Mozaffarian, C. Giachetti, J. K. Carr, and J. Overbaugh. 2002. Sequence variability of the integrase protein from a diverse collection of HIV type 1 isolates representing several subtypes. AIDS Res. Hum. Retroviruses. 14:1031–1041. 
[9] Weber, B., L. Gurtler, R. Thorstensson, U. Michl, A. Muhlbacher, P. Burgisser, R. Villaescusa, A. Eiras, C. Gabriel, H. Stekel, S. Tanprasert, S. Oota, M.-J. Silvestre, C. Marques, M. Ladeira, H. Rabenau, A. Berger, U. Schmitt, and W. Melchior.
2002. Multicenter evaluation of a new automated fourth generation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screening assay with a sensitive antigen detection module and high specificity. J. Clin. Microbiol. 40:1938–1946.

 

预约张老师或中心其他医生进行脱恐指导请“点这里

 

单位:成都恐艾干预心理网/中国目前唯一一个针对性病艾滋病恐惧症(恐艾症)进行恐艾干预恐艾援助的社会团体

口号:打造艾滋病科学防治官网/建设专业艾滋病论坛/宣传艾滋病传播途径等基础知识/促使恐友脱恐吧

服务对象:对艾滋病初期症状/艾滋病窗口期(艾滋病潜伏期)/艾滋病图片/艾滋病检测存在误区的性病艾滋病恐惧症患者

官网概述:成都恐艾干预心理网官网分恐艾干预恐艾援助板块及恐艾吧在线答疑板块,恐艾干预笔记和音频,实地艾滋病防治宣传活动图片,艾滋病学术交流大会上艾滋病专家针对艾滋病临床和流行病学数据分析和防艾心得是成都市恐艾干预心理网的核心资料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