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上次我是在写字板打的字,害怕网页发表不成功,结果拷贝进来,反而好多内容就不见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我再复述一下我的问题吧。 -------------------- 各方面的报导都说,HIV病毒的体外存活时间很短,暴露无遗在空气中很快就死。因为血液暴露在空气中会干涸。 我想问一下,HIV在空气中很快就死,内在原因是什么呢? 是HIV本身不能接触空气,还是因为血液干涸了,导致HIV病毒所需的生存环境改变了? 实际上,说HIV在特定环境下,比如血库里,加了抗凝剂,低温保存的血液,很久之后都是有传染性的。由于献血时处在窗口器,没有检出HIV的血液,导致病人感染的概率极低,但是在福建发生了。 当时病人所用的血,已经在血库里保存了一个月以上。 我的疑问是,平常带有HIV病毒的血液,如果加了抗凝剂,使得血液不那么干燥,放在常温下的注射器中(血库里血液应该是低温保存的吧,我这里问的是常温下),HIV能存活多久呢? 我自己百度了一下,说是HIV病毒只能在血液和体液中的细胞中存活,是不是说这些细胞如果死亡了,那么HIV病毒也死亡了? 如果在注射器中,加上抗凝剂,常温状态下,是不是虽然血液没有干涸,但是HIV病毒会随着血液中的细胞死亡而一并死亡,从而失去传染性? 那么,这个细胞死亡,使得失去HIV传染性的过程,大约要多久呢?
张老师:您好,其实这个问题您应该问艾滋病病毒学专家,老师主要做流行病方面的知识普及,按照专家的说法来说,是因为病毒普遍不具备在空气中存活的能力,而艾滋病又是作为极不稳定的病毒,所以很快失去活性这个是正常的。至于血库的问题,国家现在目前做了各种有效的工作,但是对于极小概率的事件,正如飞机掉落一样,那是一个不可预估的,包括可能存在的操作失误等等。对于艾滋病毒,您不能认为他具体的存活时间,这个问题老师以前解释过了,没有明确的证明他具体死亡的时间。您说的这个没错,但是如果您比较倾向于百度,那么那就必须得忍住因为乱搜乱问而导致自我混乱的思维。老师觉得您都在考虑这一步了,那应该是思索的很深入了,建议还是只需要考虑表面的一些问题可能更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