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参加一个架子鼓比赛,我上一个人由于鼓棒把手掌心磨破了导致有少量血液沾到鼓棒上,然后他手掌心我看到确实破了流血,然后那个鼓棒轮到我拿起来的时候已经基本干了,然后我还隔着衣服擦了一下鼓棒,犹豫了30秒才开始打的,我打之前仔仔细细检查我的手好几遍,确认是否有伤口,结果就是手掌心完全没有伤口,就是大拇指内侧有倒刺假皮破损(小时候就有这个毛病)然后我仔细摸那里完全没有疼痛感,没有流血,没有伤口(假皮倒刺算伤口吗?)然后少量血液暴露空气在已经基本干了的情况下然后再用衣服擦了一遍再过30秒请问是否可以进入我看不见的假皮里面?(完全没有疼痛感,完全没有流血,没有伤口知识假皮倒刺)请问感染的可能性是多大?另外我觉得以后的日常生活难免会遇到类似血液恐惧事件,请问我该如何是好?我可不想每天生活在一起“窗口期”里,一遍一遍等六周,简直没法过了!还有就是护士会不会因为我是测艾滋病的故意不换针头歧视陷害我?您见过医院检测途中感染的吗?请您帮忙分析我这两个要命快想跳楼的严重事故!
张老师:您好,老师曾经看过一个叫《爆裂鼓手》的电影,里面主人翁也是双手打的鲜血直流,老师非常理解这份活动的艰苦,当然这个也会存在着带血的棍棒的交换,如果的确担心一些血液类病的传播,可以用卫生纸,亲亲擦拭下,老师觉得您这个擦拭非常好和非常重要,对于您所描述这个倒刺不属于应该被担心的那个环境,您这个属于日常保护前行为,都做得还不错。但是从您的描述来说,您这个是严重的心理问题,因为当时恐艾以后,应该没有进行有效的心理恢复。恐友们有一个非常不好的问题,这是老师在临床恐艾中经常遇到的,总觉得艾滋病感染的风险评估就是恐艾干预,其实不是的,而且差距很大,风险评估只能说对风险的一个判断标准,这个和脱恐完全就不是一回事,所以不能随意问几个是否会感染就觉得这样能够脱恐,脱恐可不是这样,有一套科学衡量标准,老师的PPT里面这点写得很清楚的。所以老师希望您正视您的心理问题,因心理而恐那么就得用心理脱恐,所以老师认为您脱恐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是您不能就简单的风险评估和一些简单的科学知识来支撑作为安全点的脱恐进程。老师告诉您现在您这些没有问题,以后到了七八十岁,又因为一些类似的行为产生,难道还要抱着孙子来找老师进行分析?所以对于脱恐,不是治标而是治本,所以希望恐友们都能好好明白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