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恐艾干预心理网:平常被认为不是很习惯的思维方式恰恰就是最有用的恐艾干预心理技巧,人的心理十分复杂,具有特性又有共性,每一个行为的背后都隐藏着神奇的恐艾干预的心理奥秘。下面一些心理学将介绍10个日常生活中常见而又最有用的恐艾干预辅助技巧,帮助恐友们更好地了解旁人的行为。另又有需要转载的志愿者和恐友,请注明恐艾干预心理网转载。
1、恐艾心理干预规律一: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着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
他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地分成两组:A组和B组,并且告诉A组的饲养员说,这一组的老鼠非常聪明;同时又告诉B组的饲养员说他这一组的老鼠智力一般。几个月后,教授对这两组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的测试,发现A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组的老鼠聪明,它们能够先走出迷宫并找到食物。于是罗森塔尔教授得到了启发,他想这种效应能不能也发生在人的身上呢?他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又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正是“暗示”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就像恐友为什么喜欢呆在网络上,或者是很多脱恐恐友喜欢在网上回答其他恐友问题,那是因为他们觉得恐友得到了他们的帮助,为什么呢,因为恐友恐艾,无论是谁,只要告诉他他没事,他内心的第一反应都是舒服的,愉悦的。这个时候会让恐友在短时间内处于一种安全感包围的氛围,恐友这时候会感觉自己所谓艾滋病症状减轻了,心跳也降下来了,而变得一种暂时的兴奋。从而告诉安慰自己的人,自己好点了。虽然我们中心在做了大量恐艾干预案例后,有了丰富的临床恐艾干预经验,但是发现这个并不能实质上改变恐友是否脱恐的本质。因为志愿者安慰一下恐友,不能说恐友就完全不恐了,也许这样的感觉暂时维持几秒几分钟,这种效能过后,恐友又开始恐惧。但是我们认为这样的积极暗示在一定的时候还是有用,至少很多恐友知道他面对的仅仅是网络上一个自己都不认识的人,但是对方的这样暗示让他会觉得舒服。虽然说这样不是脱恐方法,但是在一定程度对以后脱恐还是有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如果是长期的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会使恐友们的情绪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其心理健康。像典型的艾滋病初期症状,刷艾滋病窗口期,甚至一些都恐惧到深处,深信不疑纠结自己得了艾滋病却无法检查出来的案例,不都是类似这样的么。
2、恐艾心理干预规律二:超限效应
美国着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在恐友中时常发生。如,当恐友问志愿者自己会被感染艾滋病吗,志愿者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这个问题进行回答,但是回答久了,恐友并没有得到改变,志愿者会认为是不是自己对恐友没有产生什么帮助,当然咱们中心的老师经常遇到类似的问题。就开始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被“逼急”了,就会出现“这人怎么能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可见,恐友如果想很好的恢复,按照我们中心的概念,首先得将您的艾滋病风险评估和脱恐方法分离,而且最主要的不要重复的问问题,也不要重复的反复去思考同一个问题。也许这个问题本来并没有什么问题,可是作为恐友思考多了,就会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中心在做临床恐艾干预的时候也经常遇到这样,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经常要通过方法阻断超限效应的产生。
3、恐艾心理干预规律三:德西效应
心理学家德西曾讲述了这样一个寓言:
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0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2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在这个寓言中,老人的方法很简单,他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纵着美分这个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
德西效应在生活中时有显现。比如,恐艾干预志愿者使劲的努力帮助恐友进行恢复,恐友从来不当一回事,网络上的恐艾志愿者那么多,脱了恐当志愿者的人也那么多,我可以到处去问,可以到处去看。我要想恢复,你们志愿者把我当重点对象一样关注,所以我可以发泄我各种的情绪,以让你们尽可能的重视我和帮助我。
其实在咱们中心临床恐艾干预这个方面,恐友们应该被树立一个真正的恐艾干预效果目标,这个目标最终受益的是恐友自己。而不是恐友总觉得我在哪里去问,去搜,都能获得最好的帮助。事实上这样一个以外部动机作为一个脱恐的方式是错了,与其想到到处被帮助得到一堆很杂乱无章无法组合,甚至是矛盾冲突的知识,还不如选择一个您最信任的机构或者个人对您自己脱恐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来的好多了。
4、恐艾心理干预规律四:南风效应
“南风”效应也称“温暖”效应,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的一则寓言:
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凛、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觉得春暖上身,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
故事中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因为它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这种因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就是“南风效应”。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在恐艾干预中采用“棍棒”、“恐吓”之类“北风”式恐艾干预方法是不可取的。比如说告诉恐友,如果您不怎么怎么就一定会越来越惨的,甚至以志愿者的身份对恐友进行人格侮辱和自信心打击。张老师经常在恐艾干预的过程中接受到这样的恐友,刚来的时候特别痛苦,没有自信,已经把老师和中心当成最后一个救命稻草了。也许恐友恐艾拖了很久是没有那么好脱恐,但是在不是瞎安慰恐友的过程中进行科学化的恐艾干预,进行人性化的温情教育脱恐方式,多点人本主义的知识点,培养恐友有一个良好的过程进程,才能达到恐友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的效果是远远比恐友在网络上东问西看要好很多倍的。
5、恐艾心理干预规律五:木桶效应
“木桶”效应的意思是: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它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在于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
一个恐友要脱恐所有的能力好比一个大木桶,每一个脱恐的节点都是组成这个大木桶的不可缺少的一块木板。恐友脱恐的稳定形成不能靠某一些知识点的完全突出,而是应该取决于它的整体状况,特别取决于它的某些薄弱环节。就像恐友经常在中心留言板块提问说,张老师我在恐艾吧和知艾家园那些论坛上学了很多的艾滋病知识,怎么我还没有脱恐呢。老师想表达的是您固然把很多知识学习到了,但是他们只是一个整体中的部分。而其他方面还有很多短板,比如说心理状态和心理方法,这也是我们常说恐艾干预最重视的地方。因此当发现恐友在对于某些本来很重要的方面认识不足的时候,就应及时提醒恐友们,让其在这个方向上多花费一些时间,做到“取长补短”。而不是一而再的去补充一些与脱恐并没有太大关系的知识,这样也许就是很浪费脱恐的时间。毕竟作为脱恐,这个痛苦感会累积,我们要尽可能让我们自己早日脱恐,因为越累积越不是那么轻而易举就能脱恐了,并且花费更多的精力和金钱。(以下内容需认证后才可能查看)
想更好地利用成都市恐艾干预心理网官网脱恐的恐友需要了解网站每个模块对应的核心功能,请“点这里”
单位:成都恐艾干预心理网/中国目前唯一一个针对性病艾滋病恐惧症(恐艾症)进行恐艾干预恐艾援助的社会团体
口号:打造艾滋病科学防治官网/建设专业艾滋病论坛/宣传艾滋病传播途径等基础知识/促使恐友脱恐吧
服务对象:对艾滋病初期症状/艾滋病窗口期(艾滋病潜伏期)/艾滋病图片/艾滋病检测存在误区的性病艾滋病恐惧症患者
官网概述:成都恐艾干预心理网官网分恐艾干预恐艾援助板块及恐艾吧在线答疑板块,恐艾干预笔记和音频,实地艾滋病防治宣传活动图片,艾滋病学术交流大会上艾滋病专家针对艾滋病临床和流行病学数据分析和防艾心得是成都市恐艾干预心理网的核心资料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