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艾干预心理>> 心理干预>> 心理评论>>艾滋病检测不出来子虚乌有 恐艾症需要心理疏导

艾滋病检测不出来子虚乌有 恐艾症需要心理疏导

作者:李霞     来源:成都日报    发布时间:2016年07月24日    点击数:

    咱们成都市恐艾干预心理网经常会遇到这么一群恐友,都已经在各地疾控或者三甲医院检测了很多次艾滋病抗原抗体,甚至也做了华西或者公卫中心的核酸还不放心。更有甚者在网上成了艾滋病试纸商的善财童子,一次性买了几百条艾滋病试纸,妄图以数不清的艾滋病检测结果作为脱恐的方式。“卖试纸的告诉我,只要我一直这么检测下去,我就一定能脱恐。”一个恐友喃喃地说到。但是其他恐友并不认同这种做法,如果靠艾滋病检测要脱恐,能脱恐的早就脱恐了。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一群无法接受1-2次艾滋病检测结果去脱恐的恐友呢。正常人不会认为自己有病,而且即使有病也可能讳疾忌医。但是,为什么有那么一批人,在被定性为没有感染艾滋病且是“恐艾症”后,仍坚持认为自己可能艾滋病窗口期延后,可能他们无法产生艾滋病抗体?而他们坚持有病的原因,是躯体确实有疾病症状,却不知他们患的是“躯体化障碍”、“疑病症”的“心病”。

  近日,记者就此话题采访了成都市防艾专家韩德林和四川省人民医院心身医学专家周波,他们对这些疑问一一进行了解答。

  HIV病毒不能根据艾滋病初期症状判断

  HIV病毒只能通过血液等临床检测进行判断,不能从症状上判断”,一些综合性症状,比如发烧、腹泻、皮疹等等都可能会有上述症状。艾滋病和其他疾病不同的是,没有明显的症状。艾滋病就是病毒侵犯了身体的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力低下引发的疾病。而其他一些疾病也可能引起身体免疫功能低下,导致同样的症状。典型的就是因为焦虑恐艾造成的免疫力低下。

  3个月后做HIV检测即可确诊

  一些人在身体出现诸如皮炎、淋巴肿大等症状,便开始频繁检查,即便每次都是阴性,还是不放心。对此,韩德林表示,“大可不必怀疑艾滋病检测结果”。

  韩德林说,高危性行为后马上进行检测,通常不会得到准确的结果,“因为从感染艾滋病病毒到身体中HIV抗体的产生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称之为窗口期,大约是几周至三个月不等,因此,发生高危性行为后的两周内检测艾滋病病毒抗体一般是检查不出来的,通常疾控中心会建议三个月后进行艾滋病检测,如真的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基本均可查出,也证明没有染病。

  她告诉记者,经过初筛和疾控中心的确认,两次检查结果都为阴性,即可排除艾滋病毒感染的可能。“现在国内是先用快速法初筛,后由疾控机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蛋白印迹实验检测,敏感度超过99%。”目前的两种艾滋病病毒类型,HIV-1和HIV-2的传播途径和临床表现基本一样,虽然发生变异很快,但目前的试剂和技术都是可以检测出来的。

  心理状态影响免疫系统

  既然根据调查排除了自述疑似艾滋病感染人群感染艾滋病毒,那么,艾滋病恐惧症患者恐艾基本上以网络上乱搜吓到的为主。

  人得了病或担心得病都会有些惧怕心理,四川省人民医院心身医学中心主任周波说,“这种担心其实是很正常的”。这是一种疑病症,即精神因素引起的躯体症状,比如焦虑、失眠、周身乏力、随之而来的内分泌失调、腹泻、肢体疼痛、咽部异物感等等,都比较常见。性艾专家韩德林也认为,“恐艾”者也会因为长期心理压力导致身体免疫功能下降,“心理上的暗示作用会导致生理上一些病症的出现。”

  据韩德林介绍,目前在一些群体中存在的恐惧症,是一种对艾滋病的强烈恐惧,并伴随焦虑、抑郁、强迫、疑病等多种心理症状和行为异常的心理障碍。他们对阴性结果持怀疑态度,总认为检测不准确或现有试剂检测不出来变异的病毒。由于对感染艾滋病途径的一知半解,他们均以为自己感染上了艾滋病,由此心理上产生了巨大的恐惧。对于有这些担心的群体,韩德林建议,要相信科学,到正规医院做检测,如检测结果阴性,就要放下包袱,正确对待。

  躯体性症状是一种“语言”

  心身医学专家周波说,个体在心理应激反应下,当情绪不能正常地从言语或行为方面发泄时便被潜抑下来,而以“器官语言”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形成躯体化症状。这种躯体不适和症状不能用病理来解释。

  这些症状是与外界交流的“语言”,他们用躯体化症状置换内心不愉快的心情,如表达某种想法和情绪,或者减轻由某种原因造成的自罪感等。“恐艾”人群绝大部分都有过一夜情的“高危行为”和其他“高危因素”。很多患者起因于不良性行为,在一时冲动之下有了越轨行为,冷静下来后,必然会面临道德层面的自责,而“患病”,在一定程度上会减轻罪恶感。

  而他们在“高危行为”和“高危因素”的第二天就出现了躯体障碍,这是为什么呢?周波说,这叫应激性躯体障碍,即应激事件一发生,随之影响到内分泌和免疫系统,躯体症状就出现了。此外,“恐艾症”者,也可能是疑病症患者或具有疑病性人格的人,是一种神经症。“恐艾者”大多不愿意承认自己心理有问题。

  “恐艾症”如何治疗呢?心病当然要心药治。其治病原则: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韩德林建议,对艾滋病恐惧症患者进行面询等方式的一对一心理疏导,是解除恐艾症脱恐的主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