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艾干预心理>> 恐艾干预>> 专家之声>>敢这样说话的院士真不多,关于医学句句戳心啊!

敢这样说话的院士真不多,关于医学句句戳心啊!

作者:小财经     来源:健康时报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07日    点击数:

   三分之一的病不治也好,三分之一的病治也治不好!日前,在由人民网、健康时报主办的第九届健康中国论坛上,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的诸多话,让现场数百名听众掌声不断……

  现将樊院士的观点摘编如下,句句戳心!

1、说医学研究:我们发了大量的科学论文,最后与治病无关,这样的医学研究,这样的医学教育不改行吗?

  我们用解剖刀把整体变成了器官,用显微镜把器官变成了细胞,又把器官变成了分子,然后在分子之间不能自拔,有医生告诉我“我是个搞分子的”,但是你搞了个分子和人没关系。这样下去能行吗?

  我们不能永远在微观世界孤芳自赏,我们写了大量的科学论文,最后与治病无关。10年前统计了一个人在《自然科学》杂志上发表的101篇论文,到现在发现就1篇有用,剩下100篇都没有用。

  医学与人文体无完肤,基础与临床隔河相望,医生离病人越来越远。这样的医学研究,这样的医学教育不改行吗?

  从某种意义上说,医学实现了科学化,但丢掉了人文关怀;医学实现了现代化,但丢掉了先进性;医学实现了智能化,但同时丢掉了真实性。你说医学还是医学,你说医生还是医生吗?

  2、说生活方式:人要有规律,12点还加班,那是谋财害命啊!

  什么事情都有规律,人是一个整体,离不开天。天冷了加几件衣服,天热了脱几件衣服,若反其道而行之,吃再好的药都没有用。

  不仅人是这样,植物也是这样。无论是西安的杨柳,还是北京的杨柳,都是3月发芽,这个规律不会改。

  人的24小时,12个时辰都是变化的。我当住院医师时,12点吃完夜班饭,还要值班、加班,那是要我们早死啊。

  肿瘤为什么有的治得好,有的治得不好?因为肿瘤细胞每天开合几次,正常细胞也是每天开合几次,但是不同步的。违背作息时间,那不是谋财害命吗?所以恐友们切记不要再熬夜了,千万不要再熬了,老师也尽量少熬夜了。

  人是社会的一员,人与人之间导致相互猜忌、相互设防,你说你会过得好吗?难怪《黄帝内经》用30%写医学,剩下都在写其他的。

3、说临床治病:人的疾病,三分之一不治也好,三分之一治了就好,三分之一治也治不好。

  在这里我要纠正一个医生和病人的错误,医生说:有病就要治;病人说:病都是治好的。这是错滴!

  人的疾病,三分之一不治也好,三分之一治了就好,三分之一治也治不好。比如最常见的感冒,感冒是我们治好的吗?许多感冒不治也好。可是那么多罕见病,到现在依然是没药可治的。

  有种能力叫自愈力。但现在人体的自愈力大幅下降,一个小小的伤口都要化脓啊,都要用抗生素啊。人总是要死的,有的是老死的,有的是病入膏肓,但是我们还要治。老百姓一辈子存了那么点钱,都在最后半年被花光了。

  将来,一切和人体有关的知识都应该纳入医学,所以未来必然是“整合医学”。

  4、说医学分科:现在的医生分科越来越细,出现很大问题!

  医学分科越来越细,现在走向了极端,那么我们有问题了。

  我们过去给病人会诊,都是说人家得了什么病,现在全国医院会诊都是说人家得的不是什么病。我们给一个病人会诊,病人躺在这。这科医生说,这病和我们无关,那科医生说,这病也和我们无关……

  我跟病人说你起来吧,医生都说你没病,你躺在着干啥呢?现在病人病了,到医院找不到合适的医生。现在什么是最好的医生?ICU医生是最好的,因为他什么都会,第二好的就是刚毕业的医学生,他刚学完什么都会!

  所以我们要还器官给病人,还症状为疾病,从检验回到临床,从药师回到医师,要身心并重,要医护并重,要中西医并重,要防治并重。这样才叫医生,这样才叫医学。

5、说好医生标准:能处理例外和意外的医生是好医生!

  科学是必然性,但医学常有偶然性。科学是强调百分之百和百分之零的结果,而医学是不一样的,从百分之零到百分之百任何的可能性都存在。所以我们总是出现例外和意外。所以什么是好医生?就是能处理例外和意外的医生是好医生!

  我们用科学共识形成指南,但不能以偏概全。有的医生用指南给你看病,这怎么行呢?

  指南是什么,指南是老医生总结的,只能覆盖80%,还有20%覆盖不到。现在中国的指南,一部分是中国人的材料,还有很多是从外国借鉴的,洋人吃羊肉、喝洋酒,能和我们一样吗?现在指南都到8版了,我说7版就可以了,他说7版有错,6版有错,5版有错,1版全是错,那你拿这个看病能行吗?指南只能供我们参考!

  医学不止是科学,还有比科学更重要的东西。医学不是100%,但我们只能以科学的理论帮助医学,但不能束缚医学,我们用科学方法研究医学,但不能用之误解医学,我们用数据助诊疾病,但不能用这取代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