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艾干预心理>> 心理干预>> 恐之明灯>>看完不再恐艾吧:恐艾强迫症临床干预(下)

看完不再恐艾吧:恐艾强迫症临床干预(下)

作者:张老师     来源:成都市恐艾干预心理网    发布时间:2017年04月22日    点击数:

  很多艾滋病恐惧症恐友纠结成了恐艾强迫症,如下就提供几条合理合适的妙招供恐友们进行参考,以尽可能多的对恐艾强迫症进行改善调整。

1.确定自己的恐惧线索

  首先为外在线索,大多数恐艾强迫症朋友恐惧他周围环境中的某个事物,在这里特别指代艾滋病狂犬病等相关的微生物,以此产生了具体的行为障碍。比如说某物体、人或者情境。如某一恐艾强迫自己反复洗澡的朋友,经过分析其实自己恐惧的是艾滋病毒,害怕自己携带这种病毒并传染给家人。所以每次从外面回来必须长时间的洗澡。这里,艾滋病病毒就是他外在的恐惧线索;其次为内在线索,一些让人感觉羞耻或者厌恶的内在想象、冲动或者是一些抽象的想法,也能引起人的焦虑和痛苦。这一类就是内在的恐惧线索。比如,想伤害自己或亲人的冲动,开车时想撞人的冲动,不反复的去做某一动作就会有灾难性的后果发生等等。外在线索和内在线索并不一定同时存在于一个人身上,有些人只有外在线索,有些人只有内在线索。另外这里有一个常见的理解误区,如恐艾强迫症恐惧艾滋病,在一些情况下都被统统认为是外在线索的影响,实则上其实更多是该恐艾症恐友自我内在冲突的影响为主要,这个时候就要开始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恐艾,以前是否有过强迫行为或思维等等得重要的情报收集。

 

2.确定自己的回避行为

恐艾强迫症朋友为了降低自己对艾滋病痛苦和焦虑,对于可以引发自己恐惧的情境或事物往往采取回避行为。比如说在和张老师进行沟通的时候,不直接说出艾滋病这个词语,而是用“那个”进行代替。在一定层面上,反复在网络上询问老恐友志愿者,甚至是反复去检测艾滋病抗体抗原,都是属于为了避免自我以痛苦为基础成长的回避行为。

 

3.确定自己的仪式行为

很多恐艾症强迫症恐友都知道什么叫仪式行为,而仪式行为是满足强迫基本条件的必然。对于恐友进行仪式行为是为了减轻由强迫思维带来的焦虑和痛苦而采取的一种仪式性的行为,比如说如果我不去检测艾滋病就无法证明我到底有没有被感染艾滋病,我不去反复分析这个到底有没有可能感染,那么我就觉得势必有很大可能性被感染。强迫的仪式行为造成了艾滋病恐惧症恐友在恐艾吧和艾滋病论坛反复提同样的问题,这实则大大消耗了志愿者们的精力和积极性。仪式行为可以分为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外显仪式行为比较好识别,如反复在艾滋病论坛问问题,反复强调细节,反复述说自己记不清楚一些行为,反复洗手,反复洗澡,反复检查等等;恐艾强迫内隐遗失行为识别起来相对困难,如某人没有外显的反复表现出询问和问题行为,但是每次在问了问题以后,自己脑袋里还在反复重复相关的想法,不断涌出,这时就会在头脑里会数出第一个是什么问题解决没有,第二个是什么问题解决没有,第三个又是什么问题解决没有,反复的去循环去寻找可能没有解决的问题。这种在头脑里数字模型的思维方式就是恐艾强迫症恐友内隐的仪式行为。

 

4.确定恐艾强迫相关恐惧的等级

对于恐艾强迫症恐友在接受恐艾干预治疗的时候都会被进行相关要求进行艾滋病恐惧症相关方向的评估,比如说焦虑等级,抑郁等级,躯体化疑病性等级,强迫等级等等。在恐艾强迫症中主要是评估强迫等级。一般来说评估强迫等级可以这样做,如果看到一个什么东西或者什么场景的时候一定不恐惧的话,就记0分,极度恐惧的话就记100分,把每一步确定的对艾滋病泛化的恐惧事情进行打分,再把所有对艾滋病泛化所引起的各种恐惧事情从高到低进行排序,每10分就划一个等级。

 

5.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及行为主义的系统脱敏

  这是针对于恐艾强迫症自助学习的一种方法,但是不一定是每一个恐友都适用,因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且前提是必须脱离网络的,包括网络求问,网络交流,网络浏览等等。有条件的可以请专业点的老师和医生,如果没有条件的可以请自己信得过的朋友亲人进行监督,让自己循序渐进的反复地长时间暴露于恐惧的想法和情境中,这样会给自己提供丰富的信息,打破原来的错误连接,矫正一直持有的对艾滋病负性评价,最终促进自己对先前的威胁性刺激形成习惯化,一种良性而非恶性的习惯化。使自己对艾滋病体验到并相信所恐惧艾滋病其实并没有你所想象的那样可怕,后果也并不是在网络上疯狂搜索艾滋病相关信息时所想象的那么严重。最终建立一种像原来的正常的行为反应模式。

 

6,阻止恐艾回避行为

  通常情况使人暴露在其想象有关艾滋病恐惧的情境中,会让人感觉到焦虑和痛苦,所以极力回避这种环境。就算在进行恐艾干预的过程中,也会有这样的讲解体验暴露过程。所以这时必须在信任老师的基础上靠自己的意志力和老师的帮助共同来阻止回避行为的发生,其实不舒服不愉悦也就是那么几分钟时间,只要在恐惧的情境中暴露的时间足够长,这种焦虑和痛苦就会按照正态分布的相关方式逐步缓解。经过反复大量的脱敏并阻止回避行为的发生,再加上一些新的刺激以后,逐步形成刺激回路,最终对这类情境就不再恐惧,建立正常的行为模式。

 

7,严格控制艾滋病恐惧图腾的发生

  对艾滋病是否可能感染而形成的强迫思维让人产生痛苦,选择仪式行为作为图腾方式则能减少这种痛苦。如因为对艾滋病恐惧而强迫洗手和反复检查的恐友们,其痛苦和焦虑在实施了洗手这一仪式行为之后获得缓解,结果就认为这种仪式图腾行为是缓解焦虑和痛苦的唯一有效的方法。从而使仪式行为得以固着和发展。这一步骤的目的是打破这种仪式行为与缓解痛苦之间的错误连接,使人体验到并相信不实施这种仪式行为其痛苦和焦虑也能得到缓解。处在焦虑和痛苦的情境中,你会想通过仪式行为来缓解这种焦虑和痛苦。这是恐友们在没有得到有效恐艾干预的时候,不断在网络上探讨和搜索形成的标准恐艾强迫图腾,这时要靠自己的意志力或他人的帮助来阻止仪式行为的发生,比如说逐步降低在网络上的搜索,划清和网络上其他恐友联系的关系。这里多说一句,其实很多恐友在有所恢复以后还继续留在网络上,虽说是帮助恐友做一些志愿者工作,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这就是隐形的强迫意识。其实,如果逐步去做自己现在应该做的工作,不断的疏离原来的恐艾圈子,这样反复练习恐友们都是会发现,其实不进行反复搜索,焦虑和痛苦也会缓解。最终使长期形成的仪式行为不再出现。

 

8,避免恐艾症和恐狂症交换产生

由于进行了艾滋病恐惧症心理干预,这样的阻止仪式行为,恐友们在前期都会焦虑和痛苦,所以很多时候恐友们会不由自主的选择一些新的仪式行为。这里举两个简单的例子,一个是本来想以艾滋病检测作为仪式终结的模式脱恐,可是在艾滋病检测以后,开始恐惧针头是否共用,是否护士恶意报复等等,这是一种新的仪式替代方式。另外一个是,在进行恐艾干预以后,不再恐惧艾滋病,结果去发现自己对狂犬病又开始莫名的进行担心了。这个在张老师进行临床恐艾干预过程中都是常见的现象,所以在我们工作过程中要及时发现这些新的仪式行为并进行阻止,包括恐友们自己也要有相关相对应的注意措施。

 

  对于艾滋病恐惧症恐友,特别是偏向于强迫症方向的患者,一定要注意自己平时的生活和工作的安排,保持一个良好的睡眠。恐艾最大的特点是波动和极度耗费精力,也至于都已经神经衰弱了,还在不断的去防御,以进行仪式行为,这些对患者本身的伤害是比较大的,特别一些有所谓艾滋病初期症状的恐友生活和工作将被彻底的打乱,长时间的这样,还会让患者慢慢的失去社会生存的各方面的能力,引起更多的躯体化问题,严重的将有可能开始担心艾滋病抗体永远查不出来或者形成艾滋病所谓变异查不出来的想法。所以对于艾滋病恐惧症患者一定要注意,在发现的确是心理问题的时候尽早进行治疗,找一个自己最信任的医生老师进行请教,了解适合自己学习的疾病方面的知识,尽可能的避免网络交叉交流,这些都能够让艾滋病恐惧症患者远离那些诱发心理障碍的环境,也能让更多的恐友避免患上恐艾强迫症的严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