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艾干预心理>> 在线咨询>>正文内容
阅读数:
         

今天在恐艾群里听说,网上的骗子多,借着私聊的机会索取红包。还有人说网络上的志愿者都是以前恐过艾的恐友。还有人说借着私聊吓人兜售艾滋病试纸和核酸检测。怎么区分他们是真心帮助我们的,我想知道他们会不会骗我。另外也请张老师告诉我,通过网络怎样脱恐。


留言时间:2017-06-29     留言人:黄花菜
         
管理员回复:
回复内容:

张老师:您好,上周老师要参加我们党派的代表大会,没有太过分关注恐艾这块,听助手说,的确现在有很多人借着帮助他人脱恐的名义在收取红包,包括我们恐艾干预中心QQ群里面,也是这样,不仅强行索取红包,还有兜售您说的艾滋病试纸级核酸RNA检测的。我们机构的官方群都尽量设置了禁止私聊的信息,但是还是会有人以加好友的形式进行诈骗,这个的确屡禁不止,这也是网络一大特色,犯罪成本低,易于骗取利益。所以这也是我们不建议恐友恐友通过网络脱恐的原因,况且网络脱恐也的确很难,毕竟网络上的角色关系隔层纱,但是在没有一些条件基础下的情况,只能通过网络,那么就需要做到如下几个点,做到参考。第一,最好只找一个人,或者只在一个地方学习,毕竟网络说法千差万别,就连同一个博士导师下的两个学生都有可能倾向不同,所以建议只跟着一个专家老师或者一个志愿者去学习;第二,就是您认识了解,并且信任帮助您的专家老师和志愿者,专家老师一般通过网络新闻搜索其单位和名字都会找到相关人物轨迹和日常工作,获得信任度,而作为普通的志愿者,您需要了解对方真实姓名,性别,地区,从事工作行业,因为网络总是以代号来命名造成了恐友的信任度不仅不强,还有疑惑和担心,特别是当问及对方相关信息,对方直接拒绝或闪烁其词将带来更多的不信任,了解对方真实的信息对脱恐有直接的影响。第三,就是对方对您的熟悉和了解,如果在网上找了一个医生,今天问个十分钟的艾滋病问题,解释了,过几个月恐友再打电话问十多分钟,医生早就不记得您了,何谈具体化个性化的针对性干预呢,也只能给予和其他恐友大同小异的知识解答。这样效果也不好。其实总结下来要通过网络脱恐成功,就是,坚持找一人或一个网站,您了解他的基本信息,他熟悉您的行为风险和性格。如果这三点做不到,脱恐或许只能靠时间慢慢的去磨,最将恐艾因子压制在心理深处。


回复时间:2017-07-02

推荐图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