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艾干预心理>> 恐艾干预>> 干预笔记>>艾滋病初期症状是恐艾误区 脱恐需远离恐艾圈子

艾滋病初期症状是恐艾误区 脱恐需远离恐艾圈子

作者:张老师/疾控老师     来源:恐艾干预心理网/疾控中心    发布时间:2017年07月21日    点击数:

为什么目前艾滋病恐惧症患者这么多,惧怕艾滋病初期症状等?除了网络十分便捷,一下子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大量艾滋病扭曲矛盾的信息,以及恐友们对在网络上帮助自己的专家及志愿者真实身份不明确无法提供持续的安全信号以外,更多的是来自普通民众对艾滋病和艾滋病人有着太多的误解。中国疾控中心去年曾经发布了一组最新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9月底,全国报告存活艾滋病感染者65.4万人。疫情分析显示,我国的艾滋病疫情总体呈现低流行态势,但局部地区和重点人群疫情严重的特点。去年1至9月,新诊断发现艾滋病感染者9万6千多人,检测结果全人群报告感染率为万分之五,有5个省份万分之十,23个省份低于万分之五。

 

如下就给艾滋病恐惧症恐友们简介一下一些不为人知的误区:

误区1:艾滋病患者身体骨瘦如柴、残败不堪?大多活不了多久?

艾滋病恐惧症患者前期有两大法宝,一个是体温计,一个是体重计,这在恐艾干预心理网的统计中占据了百分之八十的比例。体温计大概源自于艾滋病初期症状或许会有体温的变化,而体重计这就是来自于艾滋病患者骨瘦如柴,得了艾滋病势必越来越瘦。在艾滋病患者服药以后,或者说艾滋病感染晚期会出现因为脂肪代谢紊乱(主要体现在腹部变大,胳膊变细,产生牛背峰)以外,体重的变化并不作为一个衡量的标准。而且部分艾滋病感染者体重还会增加。可是在这么多年中国社会宣传中,特别是艾滋病图片,艾滋病患者总是呈现一副令人害怕的狼狈相。例如各大医院张贴的海报上,艾滋病人全身瘦弱,体表出现溃烂和各种奇怪肿瘤。那么感染艾滋病,真的很快就会死吗?

走出误区:

艾滋病患者很长一个阶段没有症状,而且现有医疗水平可以极大延长生命,艾滋病患者感染后,会有以下三个阶段:

急性期:艾滋病感染者感染艾滋病后,几周内只会出现一些类似感冒的症状例如发烧咽痛、头晕无力、关节疼痛或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但是目前由于恐艾症患者众多,艾滋病初期症状不作为普通民众感染标准的判断,而男男高危且一方明确为艾滋病携带者才将症状纳入判断参考的标准,是否艾滋病感染以4-6周艾滋病窗口期后的抗体或抗原抗体检测为准,我们中心首推酶联法,相对稳定)。

潜伏期:在这个阶段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和正常人无异,只是体液内会携带HIV病毒。病毒潜伏的时间一般在7-10年左右,甚至有些携带者可以长达12年不发病。

发病期:在这个阶段,艾滋病携带者才真正发展成艾滋病患者,出现由免疫系统缺陷导致的各种并发症。

所以,恶疾缠身的恐怖形象并不能代表艾滋病患者。而且现代医疗手段中的鸡尾酒疗法:即通过三种或三种以上的抗病毒药物联合使用治疗艾滋病,能够最大限度地抑制艾滋病病毒的复制,延缓病程进展,将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健康时间维持在20-40年左右,甚至按照恐艾干预心理网前几天所更新的最新艾滋病抗药药物来说,艾滋病携带者保持乐观的心态,按时服药的话,能够维持到正常人寿命水平标准。在此期间他们和正常人无异。

 

误区2:艾滋病怎么传染?有口腔溃疡和胃溃疡就要离他们远远的?

近年来,成都市恐艾干预心理网在高校进行艾滋病传染防治知识不断普及,其实大部分学生都知道艾滋病通过性行为,母婴以及血液进行传播,因此和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一起吃饭不会被传染。可是,如果消化系统中有溃疡创面会不会有危险?这一直是很多艾滋病恐友,或者说因为艾滋病恐惧症并没有通过艾滋病检测脱恐,逐步变成日常恐所担心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

走出误区就算有溃疡,只要避免跟艾滋病携带者疯狂长时间的热吻,就很安全,不需要“远离”。毕竟按照中心的分类,艾滋病传播在物理学原理上是和持续时间,持续强度,动作幅度,是否存在渗出血液可能有直接的关系。

首先,艾滋病携带者的口水中HIV病毒含量极小,如果想要使唾液中的病毒达到致感染量,恐怕要创口面一次接触20毫升以上感染者的唾液,所以我们都知道和艾滋病人一同进食不会有危险。而且,HIV病毒只能存活在新鲜的血液和相当粘液体液中,所以尽管有胃溃疡,只要不让深度溃疡创面的伤口直接接触艾滋病人的血液和大量体液,就不会有感染的危险。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简单的接吻,吃饭等都不会导致艾滋病感染,同理也包括日常生活中担心在洗手等情况下血液飞溅入眼睛也是这个道理。

误区3:艾滋病母亲不能生孩子?孩子也会患上艾滋病?

众所周知,母婴传播是艾滋病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据初步估计中国各地艾滋病感染者中14岁以下儿童约有8000人左右,他们大多是被母亲传染。

艾滋病母亲生的孩子会患上艾滋病吗?在一项媒体调查中,有34%的网友认为,艾滋病孕妇生孩子会让孩子也受到传染。但更多的网友认为,现在的医疗手段可以阻断传播。到底哪个才是真相?

走出误区:母婴阻断技术的成功率几乎可以达到98%,艾滋病孕妇也能放心生!

艾滋病母婴阻断是指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女性怀孕后,通过孕妇用药、婴儿出生时用药以及人工喂养,阻断艾滋病病毒从母亲传给孩子。现代医学证明,有效的艾滋病母婴阻断可以将母婴垂直传播率降至2%左右,这比我国新生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比例6%-8%还要低很多。所以,如果只从新生儿的健康角度考虑,艾滋病孕妇生育下一代不会有任何问题。张老师在去年参加全国艾滋病学术交流的时候,专家表示在2020年,中国有希望继泰国之后,成为消灭母婴传播的亚洲国家之一。

误区4:艾滋病人“扎针”、“往食物里滴血”报复社会?

近年来,各大城市中“艾滋病患者”报复社会的传言时有发生,这些谣言不仅让百姓们人人自危,更是让艾滋病患者和健康人站在了对立面,矛盾愈发尖锐。比如前一段时间,有一些利益相关商人为了增加消费动机,宣传小黄车上也有可能有艾滋针,着实培养了一大批愿意花钱买艾滋病试纸的不明事理的小伙伴。

走出误区“滴血传染”纯属谣传,目前尚无扎针传染艾滋病的病例。其实,艾滋病携带者几乎心态都很阳光!而且几乎可以明确的说,艾滋病携带者的心理水平远远高于艾滋病恐惧症患者。虽然有研究表明,艾滋病感染者可能因为感染艾滋病导致抑郁症,但是同恐艾症所带来的抑郁性神经症甚至抑郁症来说,还是小于后者。

对于艾滋病毒为什么难以通过针扎感染,首先,在食物中滴血传染的言论纯属谣传,因为在自然界环境中HIV病毒可是娇弱得很!热菜的高温可以轻易杀灭它,而凉拌菜中的酱油醋辣椒和蒜泥对它也并不友好,就算进入消化道和胃里面,那也对脆弱的艾滋病毒是一个毁灭的打击,所以担心被传染不敢出门吃饭的小伙伴们就把心放在肚子里吧。好好的去当一个幸福的吃货。

其次,虽然被艾滋病病人用过的注射器刺中确实在理论上有可能传染艾滋病,但小伙伴们也不必太过惊慌。什么担心恶意注射,担心护士报复,担心网络上和其他恐友对骂被揪出找到恶意报复等等,更像是一种被害妄想症的急性应激状态。这都是属于长期在恐艾圈子呆久了,形成了一种惯性思维。如果我不担惊受怕,我就觉得我就有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人给恶意害了。本来没有因为高危感染实属可信,可是却被医院抽血感染,那该怎么办。其实一句话,还是尽可能脱离恐艾圈子吧,特别是恐艾的网上圈子。也许和其他恐友在开放性的平台,你一言我一语,暂时缓解了孤独时的痛苦。然而长期待下去,恐惧传染,症状放大,在网络彼此都用昵称代替真实信息,相互之间不认识,不了解,不知道对方真实姓名和工作,更谈不上有更高层次更深度的信任感。不负责任的安慰和刻意恐吓的言论总是充斥于网络交流平台。导致了恐友最后本来应该靠艾滋病检测一鼓作气或者恐艾干预获得正能量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但是却因为在网络上呆久了,聊久了,而无法割舍,这个不就是网络中毒的表现。而网络中毒后,日常生活恐艾以及担心恶意报复,或者从恐艾症转移到了恐狂症,恐破伤风,恐癌症的各种莫名其妙的事情上去了。

话归原题,就像前面说到的,艾滋病在空气中的存活时间极短;针头上携带的血液和体液数量也极小,很难达到传染所需的数量。目前为止,尚没有类似通过“扎针”染上艾滋病的案例。而且,如果您真的被明确感染者进行了恶意报复(如刻意性高危等),还可以在24小时内前往医院进行药物阻断治疗,来达到非常精准的阻断病毒的效果。走出对艾滋病的这些误区,作为中心的恐艾症朋友们还会畏惧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吗?

最后张老师再补充一句常在电话里面给恐友们说的一句中肯的话语:心病还须心药医,解铃还须系铃人。心病哪里需要艾滋病知识来救治,解铃更多是在掌握恐艾干预方法后靠自己感悟升华。祝各位每天都在担心恐艾症到底会引起什么症状,严重精神崩溃,花了大量气力在百度上搜的恐友都早日脱恐吧。

下图为西南石油大学校医院医生及防艾工作者在恐艾干预心理网西门区参观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