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艾干预心理>> 在线咨询>>正文内容
         

张老师,您好:

      我在两年前第一次找了小姐,当时回来就开始来就联想到艾滋病,什么都不懂的就开始在百度上搜索,最开始看到的就是曹韵贞的6周,到了6周的时候去了疾控中心,是一个年轻小伙子接待的我,我问他多久可以不用再检测,他回答说6周,我没再问,就去测了血,在惶恐中等待了几天,阴单。我看到他的桌上有一叠很厚的检测单子,于是我问他查出来的人多不多,他说很多,当时很吃惊,不是说概率很低吗?是重庆主城的区级疾控。拿到阴单,但是丝毫没有脱恐的感觉,不知道是为什么。可能我天生就是一个喜欢钻牛角尖的人,以及强迫症,在搜索时也曾看到三个月之说,6周去测是因为是看到的最早的时间论,于是等到3个月,还是同一家疾控,还是阴。以为这回会彻底解脱,然而,还是没有轻松的感觉,这时候我害怕了。后来又被朋友带去找了小姐,跟上次一样,测了6周阴和三个月阴,不能脱恐。恐久了,就有点自暴自弃了,恶性循环,竟然再次找小姐,但是心里非常害怕其实。有一次在上海疾控,我当时想去测6周,我是56天去的,那里环境很好,还有2个年轻女医生问我情况,我很尴尬,最后她们说要2个月多才能测,我说不是6周就行吗,她们应该是上面告诉她们2个月,我没多问,就走了。后面断断续续找小姐吧,恶性循环,觉得自己也脱不了恐,也没什么盼头。由于我在上海,期间我去找过上海公共卫生中心的卢洪洲教授,他说6周排除吧,一种犹犹豫豫的口气,可能是被恐友问怕了,他说现在试剂都很敏感,三四周就能测出来。我知道医学不能说百分之百,也知道最新的医学三代四代大概在4周就可以测出普通人的阴阳性,但是我就是脱不了,甚至缺乏了去检测的勇气,网上最短说四代四周,今天看到说三代四周都很大概率可以,但是有了上次上海疾控说2个多月才可以检测的经历,不知道该不该去疾控了。每天都24小时恐艾,睡觉睡不好,原来是一个开朗的人现在沉默寡言,严重影响生活工作,头很痛,感觉头皮上的血管在随心跳跳动,怕是植物性神经紊乱。听说桂希恩教授坚持3个月的窗口期,我不是那种恐症状的恐友,我也没出现过急性期症状。现在有时候会想到自杀,因为实在是太难受了,头像要炸了一样。检测吧,不能脱恐,不检测吧,怕万一有传给未来的老婆,被道德束缚。我不知道应该去找谁,自恐艾以来,我只纠结一个问题,那就是窗口期到底是多久,三代以及四代,也许我看到答案,三代六州四代四周,我可能真的是强迫症吧或者什么的,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每天都很灰暗。在这里咨询张老师,国内艾滋病发言比较权威的,要最权威的那种,有上海重庆的最好,想得到一个权威窗口期,测了脱恐。请张老师出出点子,我应该怎么办?


留言时间:2017-08-09     留言人:ying3ji
         
管理员回复:
回复内容:

张老师:您好,老师看了您的情况,的确哈,卢教授对恐友应该有点忌讳莫深的,曾经一度被恐友弄得头都要爆炸了。其实艾滋病窗口期看个人的定义,就像任何事物我们可以给它一个预估值,自我的心理预估和他实际的水平线。就像我们可以假设每个人平均出门被车撞的机会为多少,而有的人会将这个机会认为很大,有的人会认为很小,有每个人人格气质决定,当然还有多个因素决定。如果相差大,人就吃不消,就觉得机会很大,出门被车撞,另一部分人就觉得我接受这样的一个阈值,心理相对稳定点。您这个刺激的最深层次应该是和您复高有关,第一次也没脱,压制住了,第二个又去,这次就爆发了。而且您很想明确窗口期后,就可以直接脱恐走人。但是心理作用让您放不下,所以恐艾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的一个很好的样本参考。是的,您的确存在着完美主义倾向,但是至于是不是强迫症,还是不是其他的心理障碍(偏执,躁一双相,边缘)这个还需要去验证,只是不建议您在网上搜得太多,老师现在自己都很少在网上搜,搜多了自己都开始怀疑人生了,所以建议您停止网络问询。有的恐友搜到了,明知道网络不实在,但是因为形成惯性了难以改变。其实对于艾滋病窗口期,还是结合您自己情况给他的定义,他是一个区间,您认为是多少就是多少。国家最权威的专家都是说的三个月,因为可能考虑了很多情况进去吧。但是如果您确实觉得一些人可信,也可以以其他为准。就像我们机构综合了所有因素,一直建议的是六周为主,就是这个道理。您需要的不是言论权威,而是让您内心平稳的专家。艾滋病专家不一定让您平稳,老师觉得您找一个您觉得信任的或许更好,上海和重庆呀,他们疾控中心的性艾所所长都是一等一的牛人。但还是那句话,您需要的不是他们权威的身份,而是他们权威的身份和相关的言论是否触动了您,这个才是关键,也才是您真正脱恐的根源哈。


回复时间:2017-08-09

推荐图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