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医生你好,我现在快崩溃了,因为我不知道应该相信谁了。我在网上咨询艾滋病窗口期和口交行为的感染率,目前主流说法是艾滋病窗口期六周可以排除,被动口交行为没有艾滋病感染风险。但是有一个称自己是疾控志愿者,说疾控中心规定艾滋病窗口期都是三个月,不要相信网上骗人信任的话。奇怪的是,还有另外一个志愿者也说自己是疾控志愿者,让我使用一种艾滋病试纸两周就可以检测出艾滋病了,按照这个意思是不是艾滋病窗口期只有两周呢。两个都是疾控志愿者,为什么一个说窗口期三个月,一个说窗口期是两周。我一下就矛盾了,请问我该怎么办,想脱恐我应该相信谁。
张老师:您好,您说的这个没错,艾滋病窗口期目前六周检测为阴性排除为主流说法,对于被动口交,也就是被别人以口腔对生殖器,这个的确也没有什么感染风险的。您所说的这些疾控志愿者是网上认识的,还是现实生活中认识的,或者是他自己告诉您是疾控志愿者呢。其实目前没有疾控志愿者这种说法,比较科学的说法是防艾志愿者,疾控志愿者这种说法或许是为了增加自己被别人信任程度而刻意加上了疾控两个字,彰显专业,实则是掩盖自卑感,这更加暴露了非内部系统工作人员的事实。其实事实上任何人都可以成为防艾志愿者,比如说在街边接受防艾人员科普两下,回家给家人宣传一下艾滋病都可以称之为防艾志愿者。比较有含金量的志愿者,也就是长期参与艾滋病防治的志愿者,基本都是有自己参与艾滋病志愿工作的照片,如能提供相关的艾滋病志愿者证书,或者是其真实参与艾滋病防治的照片,且证明是他本人。那么我们可以认为这个就是含金量较高的志愿者了。所以客观说,任何人都可以说自己是志愿者,只是取决于您对对方的信任度。恐友很多都敏感,矛盾,要在网络上真正的去信任一个人,不太容易。对于前面三个月的说法也是很多疾控的说法,至于后面说两周就检测出艾滋病,只能说有可能检测出艾滋病,但是不能说排除,如果谁说两周检测试纸排除艾滋病,这个就真是害人了。后者给您推荐试纸,这个就要考虑对方的沟通动机了。其实不是在于您相信谁,而是在于您如果在网上呆了一阵子,需要明确什么是您应该相信的,而且是唯一相信的,否则网络上反正乱说的也多,也就造成恐友更多的矛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