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艾滋病恐惧症患者只知道12月1日是什么日子,因为很多艾滋病恐惧症的恐友差不多也就在12月1日前后看到大量艾滋病相关信息,然后经过一个1-2周的搜索史和蛰伏期,变成了一个艾滋病恐惧症恐友。但是很多艾滋病恐惧症的恐友并不知道12月15日是一个什么日子,这是世界强化免疫日,是有关如何增强和保证免疫力的宣传日,其实对于艾滋病恐惧症患者大都应该过这个日子。如果不是因为植物神经紊乱或者神经免疫低下,又或者是神经症合并了疑似精神障碍的因素,或许也不会有太多太多有关艾滋病初期症状的传说。老师的预约恐友中,也曾经有不少类似有过沉溺于艾滋病初期症状无法自拔的案例。吉人自有天相,有大部分都愿意按照科学的方式去调整去改变,所谓艾滋病初期症状,所谓的传播给了家里人和孩子等等都逐渐在恢复的过程中一个一个的减少。
其实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症状,这个有很大原因是在网上一搜一些症状,几乎都会搜索到艾滋病相关的字眼,如果谁过往又有过一些看似高危或者边缘的行为,然后再进一步搜艾滋病,那么跟随而至的必然是艾滋病初期症状。艾滋病初期症状因为非典型症状,和感冒,和心理应激反应和神经免疫反应等等都有相似的症状,恰好正中恐友下怀,从此先入为主的“症状论”就将恐友引入了恐惧的深渊。而且每天都在大量的暗示自己有太多症状,每天担心出什么症状,心里一紧张,神经免疫作用下的免疫功能下降特别快,最终就导致了更多的症状产生。而且有的症状并非真实的,所以还合并了自我的臆想。就像前几天面询了一个“阴滋病患者”,是被家里的老公强行带到恐艾干预心理网来的,自述自己有很多症状,还说传给了老公,老公和孩子都有相似症状。然而在现场,老公和孩子表示均没有相关症状,自己过得开心,只是会抱怨不知道自己的老婆为什么如此“神经”,把家里搞得一团糟。所以心理和免疫系统对症状的直接和非直接的影响到底有多大,或许只有真正看到过很多相关案例的医生们和临床工作者有相当的感触了。真心希望大家多从心理上去调整,多从神经系统去看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千万不要靠着我在网上到处问,我在网上到处学,我在网上半信半疑的去了解可以促使免疫系统越来越好的,那基本是反方向。至少成都市恐艾干预心理网没有看过哪个乱搜一通脱恐的,几乎都是因为到处搜索搞得自己怀疑人生的。这不仅痛苦了自己,也是痛苦了网络上真正愿意花很多时间来细致关爱艾滋病恐惧症患者的志愿者们。
(成都市恐艾干预心理网2017恐艾干预经验集:厚厚的一本 不会涉及到恐友任何一点点隐私)
有时间面对着艾滋病恐惧症患者的志愿者真心不容易,因为并不是每一个艾滋病恐惧症患者都会在自己病症爆发初期就介入恐艾干预和持续的陪护式干预。大部分都是觉得没有了希望,或者觉得再不自救就悔之晚矣,其实很多恐友在这个时候拖过了最佳有效治疗期,这个时候所产生的干预效果有点打折扣。还有大部分的恐友习惯了在网络上三番五次的到处问短语式问题,我有没有可能感染艾滋病的风险。回答:“没有”。“哦”的一声消失,然后几分钟几个小时后又抛出同样的问题,志愿者被这样的问题搞得焦头烂额,也积累了不少的负能量,心理受到反噬也不一定被恐友理解,而且网络上志愿者虽然很多相互并不认识,也并没有见过面,但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自己的地位和身份,慢慢形成自己的团体和意识形态的圈层,很多自愿服务的志愿者工作并不一定会得到广泛认可,甚至也有志愿者抱怨过受到排挤,成就感和自尊感都没有了,久而久之自然也就有一大批优秀的志愿者消失了。成都市恐艾干预心理网在2018年决定挖掘一批志愿者,聘请博士级的疾控专家和艾滋病一线的专业工作人员,培养一群可认证的志愿者出来,我们对志愿者的要求不问出处不问背景,只要求具备真诚的优秀品质也就行了,知识不足这个可以再学习,然而品质不足那是没有办法代替,还容易把接受志愿者服务的恐友们带进沟里去。
成都市恐艾干预心理网尊重每一位在网上无私奉献的志愿者,尊重那些能够细致阅读艾滋病恐惧症患者的“详细叙述式”留言,并且尽可能多的给予一些回复内容建议。艾滋病恐惧症患者也能感觉到自己真正是再被重视和关怀,所谓一颦一笑一唱一和,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和关系也就在这个时候能够得到最好的体现。最近来成都市恐艾干预心理网学习,拨打电话以及留言的人大增,我们感觉完全都有点完全应付不过来了,出奇的劳累。简短的回复一句“不会”好像也没有get到恐友真正的需求,恐友也会因为简单的回复一句而没有获得真正的安全信号 ,几分钟后几小时后又开始问同样的问题,这样的效果感觉一点也不好,似同鸡肋。然而在张医生在线留言的恐友虽然能够得到很详细的回复,但是毕竟详细的回复更是需要花一大把时间,留言太多对项目管理和机构成长也有影响。鲁迅先生弃医从文倒是一个很好的见解,与其一对一的帮助少部分恐友,还不如真正总结这么多年张老师和陈医生在艾滋病恐惧症患者上的无数干预经验,让自己作为脱恐的辅助参考去自救。毕竟,所有东西都是外力,无论别人怎么帮助恐友,恐友自己没有内化那也是脱不了恐。只要在相互建立真正的关系以后,用一些经验自我消化直面恐惧转化为自己的需求,才能从根本意义上脱恐。所以在明年,我们不再会像今年这样只是单纯的准备恐艾干预经验集,我们希望将一些经验变成书籍,借着今年所批准的第一个艾滋病恐惧症患者研究干预项目,整合过往的数据,然后再纳入优秀志愿者的经典文章,形成可被广泛传颂的书籍,才能从根本上更深远更广泛的帮助到日益增多的恐艾症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