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艾滋病恐惧症患者在最初恐艾的时候,几乎都是人手准备了一个体温计和一本日历,体温计主要是关注自己是不是有体温上的变化,大部分恐友在网络上进行了艾滋病相关搜索以后,都会认为艾滋病初期症状和体温的不规整升高有直接的关系。而准备日历或者反复算日子的,就是等待自己一旦到了艾滋病窗口期以后,给自己来一个终极检测大招,拿到阴单就可以脱恐。
然而事实上,人的体温随着季节,时间以及心理和生理的共同反应,都会呈现出不规整的变化,很多不明事理的恐友也就从最初陷入了艾滋病初期症状的误区,难以自拔。以至于真的掐着手指算出了自己所认为艾滋病窗口期,或四周或六周或三个月,然后好不容易熬过了去进行艾滋病检测,拿到阴单自然是天地同庆,那种酣畅淋漓的痛快仿佛一辈子没有有过。其实这种痛苦感在我们现在做恐艾症群体研究发现,就是一个内心压抑压抑到极致的一种释放。
有几个点可以证明我们类似的观点,第一,恐友们会发觉在检测前几次的时候是很有这种畅快愉快的感觉,但是越往后面检测次数越多,通过检测所获得的痛快感在不断降低。有的恐友甚至会表示,明知道自己已经不可能检测出阳性,去医院或者疾控检测一定是阴单,或者通过核酸检测得到未查出确诊物的结论。可还是想去检测,检测后又没有得到如过往前几次的畅快,感到非常矛盾和疑问。自己以往总觉得随着时间推进和不断检测,总有一天检测到不想检测就能脱恐了,可是已经过去几个月甚至几年了,还在依赖于检测,以前所认为的艾滋病检测必脱的信念,也在不断被吞噬,到现在发觉检测不行,也不清楚自己该怎么脱恐了。
第二,如果真的靠检测就能完全脱恐,那么中国从1985年开始发现艾滋病以来,艾滋病恐惧症的心魔也开始在人群中滋生了。最早是一批更容易接触到外国友人的人,到后来就是恐惧职业暴露的人,再到现在逐步扩展到了普通人群,甚至往农村地区发展。恐友一批又一批,其中也有不少检测了几十年的吧,那按道理检测了也就脱恐了,可为什么还要检测几十年呢,或者检测都能脱恐,却真的发现现在艾滋病恐惧症患者却越来越多。像我们机构成立的初期2008年2009年,相对还少一点点,大部分恐惧人群年纪还是30岁左右,倒现在这个恐惧症患者的人群年纪越来越小,人群数量却在增加。与此讽刺的是,艾滋病检测试纸的销售数量也在疯狂增加,然而该恐惧的恐友还是在继续恐惧,仿佛艾滋病检测并不是一种脱恐仪式,仅仅是家常便饭罢了。
就我们成都市恐艾干预心理网从2017年末到2018年初这段时间针对普通恐友的预估观察来看,发现更多呈现出了神经症甚至精神类疾病的发展倾向。这的确并不是一个非常乐观的结果,说明了恐友与恐友之间的相互影响变得更加消极。可是话说回来,现在试剂越来越先进了,精度越来越高了,甚至产生了核酸DNA检测,可为什么艾滋病恐惧症患者没有减少却还在广泛性的增加呢。这个真的让老师有了类似的感觉,以前物质条件不丰富的年代,大家反而是心理更健康,过得更幸福。反倒是现在物质条件升高了,该吃的吃了,该玩的玩了,该享乐的也享乐过了,人们在更关注养生的情况下,反而得抑郁症的,焦虑症的,强迫症的,甚至是躯体化障碍的人更多了,幸福指数呈直线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