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艾干预心理>> 在线咨询>>正文内容
         

张老师,假期快乐! 抱歉又来打扰。又有点小恐,事情是这样的。 两天前,和朋友吃饭,酒喝的挺好,一个德高望重的前辈到兴致点上了,突然用他的筷子给我夹花生米。过程是这样的:他先自己夹了一颗,吃了。然后用他的筷子夹了一颗给我,我没吃,善意的拒绝了。然后半分钟后吧,他又夹了一颗给我,我不能再拒绝了,最后吃了,于是我恐了这两天。 我的恐点:这次我直接接触了他的筷子。以前是别人筷子夹到我盘里,我出于不好意思,但好歹是用自己的筷子再夹起来的,中间还有个几分钟时间空档。这一次,别人的筷子直接进嘴,也就一分钟空档吧。所以,点在这里。 所以我想问:这种情况,这种“共餐”会传染hiv吗? 我的后续思考:这两天我在考虑一个逻辑:我怕筷子上的“唾液和想象中的,不确定的血星子”,这不就和之前一直纠结的“接吻怕感染”一个道理嘛。而接吻,按道理说,接触的唾液和血星子可能性更大。我已经不恐接吻了,为何还会恐这双筷子呢? 我的安全分析如下: 1、假设对方筷子上有唾液,因为唾液是安全液体,所以后续的所有动作都不会构成危险。 2、假设对方筷子上有星星点点的血星子,即使有也可能多了,一个筷子上能沾多少血呢?不会多了。所以,首先在空气中滞留的一分钟,“病毒”也会失活。然后就是我的口腔没有溃疡,没有破口,病毒也进不去。最后就是我的口腔有破口(当然没有,我还是能感觉出来的),这点血液量也不够,所以也是安全的。 但就是止不住的恐。


留言时间:2021-06-12     留言人:一一
         
管理员回复:
回复内容:

您好,假期快乐,希望这是一个晚到的祝福,您只要按照我们中心的规则留言,张老师都会尽可能详细回复的,认真看了您的情况,您这个就是对方给您夹了几颗花生米,这个不会导致艾滋病感染,只是您可能按照您给自己既定的要求在生活,别人的动作打扰了您的安排,这个共餐不会导致艾滋病感染,您的所有描述更多是站在您的假设去获得您需要的安全信号,您得所有描述和论证说的都合理。而您这个虽然您能分析,但是止不住的恐那就是您对心理活动的基本架构不了解不明白,不明白为什么会表现出我都懂的这么多,为什么还会这么恐惧,其实这就是恐艾干预理论体系所进行解释的,但是至少我们明白,这是一种心理活动,和艾滋病是否感染本身没有明确的关系,希望我们能够将其的边界弄得明白,然后客观的多理解自己,您慢慢就会越来越好的,加油。


回复时间:2021-06-13
留言回复
该信息所属栏目不允许发表留言!

推荐图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