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艾干预心理>> 心理干预>> 心理评论>>从心理学谈谈艾滋病恐惧的脱恐之路

从心理学谈谈艾滋病恐惧的脱恐之路

作者:王爱平     来源:心理之家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03日    点击数:

据成都恐艾干预心理统计,中国至少有一百多万恐艾患者因担心感染饱受折磨。心理工作中遇到恐艾类的患者也非常多,有时候能达到一天三四个的地步。如此密度的恐艾人群,他们的身体是正常的,而心理却饱受折磨,担惊受怕,彻夜难眠。

对此,我始终强调,确定是恐艾的人群不是要检查身体,找艾滋病医生扯皮,而是要疏导心理上的问题。

首先,心理治疗是以了解事实的基础之上,任何一个心理症状咨询师都会说这么一句话:先排除身体器质性病变

所以恐艾的人我会第一时间要他们在窗口期后排除艾滋病,同时找专业领域专家去学习,千万不要迷信百度上的一些回答。至少我的大部分恐艾来访者都是看了百度后,引发巨大的恐惧情绪来寻求帮助。

艾滋病与恐艾的区别

凡是和艾滋病扯上关联了,不恐惧是假的。艾滋病患者会恐惧,恐艾的人也会恐惧。面对生死问题,恐惧是正常的。恐惧并不是鉴定区别的标准,而是要看以下指标。

艾滋病窗口期后,检查结果阳性,复查还是阳性的,医生明确诊断的,这是艾滋病患者。

艾滋病窗口期后,检查结果阴性,医生诊断为阴性,内心还是担心焦虑,继续检查多次为阴性,六个月后还奔波在检查的路上。甚至泛化到生活方方面面,出门打喷嚏都害怕的属于恐艾人群。

说明白了吧,判断是不是艾滋病不是情绪,也不是身体症状,唯一的就是检查结果

窗口期到底有多长?

所谓的艾滋病的窗口期,指的是从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到实验室检测出相应的艾滋病抗体的一段时间。

现在医院已经普及了测试试剂,基本都四代或者五代。两者没有太大区别,一般18天就可以基本排查。这是保守估计,2016年国务院发文就说周期缩短到两周了。2019年国卫通一号文进一步细化了了窗口期的检测时间。

明确指出来抗体,抗原,核酸的窗口期分别是三周,两周,一周


这可是国家权威认定,”四代三周定大局”是科学的说法。

这里有个误区,现在很多网上写的是六个月才能彻底检查出来。这是因为以前七八十年代的检测水平可能需要三个月的时间,医院为了怕医患纠纷再上个保险延迟到六个月。

时代在更新这些说法却根深蒂固的留下来了,到现在还有网上说法,要六个月才能彻底放心。这都是二十年前的说法,留在网上一直传来传去,大家可别再被误导了。

所以如果过了窗口期三周后检查结果是阴性,基本可排除。特别不放心,追求那十万分安全的,过两周再去检查下,还是阴那就肯定没问题了。

这个时候还是担心害怕,焦虑,我们就不是去检查身体了,而是要做心理上的疏导了。

恐艾的焦虑心理

现在来看看恐艾人群的焦虑心理,最直接的就是面对未知的担心。我到底是不是呀?得有个确定的答案才能放下这颗心。

窗口期内的焦虑是合理的。有的男性找了小姐,回来就害怕会不会被感染。然后就会看百度,越看越害怕,关注身体的症状越来越明显,简直焦虑到极点。

老王观点:高危行为后的两周内,可以去科普艾滋知识,可以焦虑担心,没必要关注身体症状和验证自己得没得艾滋。

两周内谁都不能证明有没有被感染,焦虑两周需要去接纳,再科普点知识,这算是对高危行为的惩罚吧。

这里有人会研究高危行为的感染概率,有很多分析还划分了四个档次。所谓的戴套男传女,戴套女传男,无套男传女,无套女传男。

老王观点:高危行为戴套基本是安全的,无套不代表不安全。概率这东西太玄乎,千万不要相信感染概率。一切以两周后的检查为准。

如果检查结果出来阴性,复查还是阴性,内心还是担心害怕,这就是恐艾,这样的焦虑就是不合理的。

疑病焦虑

在心理学上就把这样的焦虑称之为疑病焦虑。

说白了就是怀疑自己有病,怀疑自己被感染了,而且是在事实告诉你没有被感染的情况下。

对于这种怀疑是有性格成分的原因,我们叫做疑病倾向,疑病过度就是神经症中的疑病症。对于疑病焦虑首先要专家来分析科普知识,什么朋友说家长说百度说都没用。怀疑是吗?那你去找医学专家先把艾滋病搞明白,而不是稀里糊涂看网上的说法。

其次就是做心理治疗,疑病焦虑这东西,一定要认识到自己身体完全OK,恰恰是心理不OK。

我经常举的例子就是电动车报警器,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吧。某个电动车停在马路上,突然来一阵大风,电动车报警器就滴滴的响了。实际没有人偷车,这个报警器太敏感了,它就报警了,车子以为有人要偷它。

同样的疑病症的人心理非常敏感,身体是正常的,一有风吹草动就报警了。有问题的不是身体,恰恰是报警的心理。

这个报警的心理我们可以称为心理防御机制,或者叫防御过度。疑病这类人群有两个特点。


一是负面联想推导思维较多


我们都知道一件事都有好坏两种结果,疑病焦虑会关注坏的结果联想下去。

比如今天用了酒店的牙刷,然后就会担心会不会感染。你说口腔不会被感染,他会担心牙刷上会不会残留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你说这可能性太低,上一个住客就是艾滋病吗,而且酒店也会更换牙刷,血液也不会存留到牙刷上。他会继续担心万一酒店没换牙刷了呢?

一种坏的结果的发生可能有十几万个过程都能推导,而疑病焦虑就是盯住这每一个过程都要绝对安全没问题。就这样怀疑下去,无穷无尽的焦虑就来了。


一种是追求绝对的安全的心理


这类人群善于保护自己,善于追求完备的策略,做事比较求稳妥。或者他们有一个特质做事滴水不漏。这在工作上很有成就,但是在生活上就过于僵硬。

这个世界上是有百分百的东西,比如考试得了100分。但是还有很多东西达不到百分百。比如我们任何一个人出门都有可能被车撞到,你能保证一辈子不遇到交通事故吗?

我们都知道要证明一个人无罪太难了,证明一个人有罪只需要相关的证据,相对简单。同样是不是艾滋病不是要你证明“我不是艾滋病”,而只要排除“我是艾滋病的阳性检查报告”


自责后悔心态


本来怀疑+焦虑已经痛苦万分了,很多恐艾的还会自责后悔。说的最多的就是:悔不当初呀,没有后悔药呀,我再也不找小姐了。

其实我觉得后悔挺好,这种心理焦虑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在以后抵抗生理欲望。但是过度自责没必要。


人类基本所有的错误都是源于无知!


请记下这句话并思考,我们从小考试的错误,恋爱中的错误,决策中的失误是不是都是知识储备不够,是不是都是无知造成的。

有很多大人怎么教育小孩都不听话,这个小孩无知呀,不懂,必须得他经历过了才能懂。

同样的恐艾的男性找小姐前对艾滋知识无知的太多了,想当然跟着身体需要就去了。在当时的那个时间,他已经做到了最好的自己,因为他就是那个水平。

所以自责的人请明白一点,有些错误不是你故意犯错,是你当时就是这个能力。甚至当下我们每一个人在很多方面还是在无知的生活

怎么办?我们不是要自责,而是扩充自己的智慧,尽力的减少自己的无知范围。

上述探讨的焦虑,怀疑,自责是恐艾人群的主要心理活动。建议程度比较重,影响到日常生活的需要及时做心理治疗。


补充下艾滋病传播的路径:


主要是血液传播:静脉注射和性生活都是血液伤口被感染。

母婴传播主要是宫内和分娩过程中的感染,母乳感染相对较少。

至于怀疑的唾液感染,身体接触感染,甚至是空气感染都是谣传。

有人问接吻会不会传播?理论上唾液不会被传播,除非两个人参加什么接吻大赛,把双方口腔咬的血流模糊的。实际上全世界还没有见过一例明确的是因为接吻感染艾滋病的

最后总结下:


高危行为两周内,焦虑不可避免,这时找专业人士学习艾滋病知识。一切症状都是假的,一切分析都是假的,这个时候需要等待。

窗口期后第一时间检查,三周可排除。还疑病那么两周后再查一次。两次都是阴肯定可以排除了,放心了。一定要去医院挂号检查,不是淘宝买的试纸。

多次查还疑病,医生诊断了还不放心,心理纠结超过两个月。伴有焦虑,敏感,怀疑,自责心态。建议及时做心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