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艾干预心理>> 在线咨询>>正文内容
阅读数:
         

希望在线医生或专家能够耐心看完我的症状描述并给我指明我是什么感染。谢谢。

病情描述

1、年龄,现年32岁。感染后又感染人数,至少是三人,可能更多。感染时间2006年11月。都是体外射精。
2、症状:
一个星期后剧烈咳嗽,没有在意,当时在无照门诊挂了三天液,好转,三个星期后,开始左身体淋巴结阵疼。没有当回事。第二天,全身淋巴结疼痛,麻木,灼热,四肢酸痛乏力,低烧37度5以下,头晕,腹泻,关节酸疼,大腿内侧有着火的感觉热辣辣的感觉,一次大便时好像有血丝。嗜睡,全身肌肉跳动,疼痛,好像此起彼伏一样,内脏好像有微肿一样,不舒服。晚上睡觉,有过几次盗汗严重。身体坐下来时很难形容后背是火辣还是凉还是热。当时检查梅毒HIV阴性。衣原体阳性,但服药后,衣原体转阴。症状却丝毫不减。这些症状大概持续三个月左右,后来逐渐缓解,有些症状消失。有些反复发作,三个月后,皮肤上特别是关节附近好像有成千上万只蚂蚁在蠕动一样,继而是麻木向四周扩散。五个月后腰部出现过一块红斑,身上出现一些红疹,特别是胸部,医生说是毛囊炎。几天后消失。大概五个月左右时,有过几次晚上睡觉醒来,全身麻木,更为夸张的是居然连小弟弟都是麻木的。后来手指关节疼痛,手腕和脚脖酸疼一段时间,后来,两只眼睛眼皮不间断的跳动20天左右。再后来发现舌白腻厚,腹部饱胀,经检查幽门螺璇杆菌感染,服药后缓解,但淋巴结仍然麻木灼热,身上火辣感觉。一年后做淋巴结活检,慢性淋巴结炎伴血管纤维组织增生丰富。医生说是良性的不用管。两年后做淋巴B超检查,全身只有一处淋巴稍微还有肿大,其它正常。但淋巴结仍然麻木,偶尔疼痛。冬天口腔易口腔溃疡,反复不断。最近,身体乏力,手脚易麻木,身上偶尔觉的有虫子动。淋巴结热胀,腿上火辣感觉,好像打了一巴掌似的。偶尔针刺感。咽炎,偶尔牙痛。舌白,四肢消瘦但体重变化不大。关节附近偶尔还会有虫子蠕动一样。全身关节噼里叭啦的咔嚓响
3、曾经检查项目:
五年中HIV抗体20余次均阴性。
梅毒三次,阴性。
疱疹一二型两次阴性。
乙肝甲肝丙肝两次阴性。
EB病毒阴性。
巨细胞病毒阳性。医生说不用治疗。
幽门螺璇杆菌阳性。后经治疗胃部不适消失。
淋巴亚群感染五个月后,CD3+CD4+  52.56%    CD3+CD8  39.51%    CD4/CD8  1.33
淋巴亚群感染三年四个月后CD3+CD4  65.14%   CD3+CD8  32.83%    CD4/CD8   1.98
刚感染的前两年半中,反复多次检查胸片,均正常。一次皮试阴性,在感染的三年8个月后,胸片结果是结核,8个月后复查肺部陈旧病灶。结核好了,老婆结核阴性,肺正常。女儿结核皮试阳性。肺正常。

2011年4月分在广医查出淋球菌和EB,后来治疗后都转阴。

2011年4月。淋巴亚群CD4是851   CD8是525   CD4/CD8  1.62
2011年8月分查出疱疹六型和七型。

2011年11月CD4/CD8,1.51

4、因为在刚感染的前三个月里一直怀疑是艾,在其它媒介上了解过艾滋的传染途径,所以没有太在意家人的症状,他们的症状我也嗤之以鼻不屑一顾,现在只能回忆当时他们的症状,家人均不同程度出现症状,但均较轻。不知是偶然还是真的感染。在我刚感染后的不久,老婆孩子都有过低烧咳嗽腹泻,大便血丝,四肢乏力严重。后来老婆肠鸣,肢体麻木,四肢乏力,咽炎,易咳嗽,偶尔身上有虫子动一样。老婆感染后有段时间月经紊乱。女儿年纪尚小,不会语言表达不适。但曾有过淋巴结肿大,身上有虫子动。易感冒,说过腿痒(怀疑是麻木,因为不会表达)舌白,舌面有红点。腿上和肋骨上反复出现淤斑或紫癫,经查免疫球蛋白E是129,参考范围是0-60,过敏TOTAL LGE 是1.0,医生说是皮下出血,说可能是过敏性体质但又查不出是什么过敏。老婆偶尔也会有。我有过几次。有点隐疼。过一段时间会好。老婆孩子都脱发。消瘦,女儿七岁只有36斤。老婆从原来的110降到90多斤。老婆孩子关节都响。老婆响的厉害些。

 老婆在2011年11月第一次查免疫CD4/CD8是0.9。

敬请各位医学人士帮助和指点,不胜感谢!

以下转发周荣博士对于阴滋病的看法。

 

也评曾光教授的第六封信:美国的检测结果出来了


(周荣)因近段时间特忙,上论坛交流不多,今日看了这个信息、因介入半年多了,于心于情,自觉应当回评一下,因时间仓促,权作简评,只是周某个人学术观点、仅供大家参考,与钟院士及广一无关,特此声明。


亲爱的病友朋友:

  你们好!

  告诉一个你们和我们都期盼已久的消息,“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病毒诊断及发现中心”对58位病友的血样检测已经发来负责人署名的检测报告。他们采用了国际先进的病毒芯片,可对所有已知植物、动物及人类的15,000多种病毒寡核苷酸片段进行检测,该实验室还以匿名捐赠者的标本作为实验对照,从而提高了结果的可靠性。其报告结果如下:


 

(周荣)我认为选择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病毒诊断及发现中心来作分析并不恰当:从看到的信息上看,该实验室应是一个综合性的以基础病毒学研究为主的研究机构、在临床病毒学方面不一定具有优势,从他们“采用了国际先进的病毒芯片,可对所有已知植物、动物及人类的15,000多种病毒寡核苷酸片段进行检测,该实验室还以匿名捐赠者的标本作为实验对照,从而提高了结果的可靠性。”来看并不科学,“病毒芯片”检测技术炒了超过10年、从灵敏性、特异性、可靠性上并未达到可以临床诊断的应用水平,何况还要针对15000多种病毒!其二“对所有已知植物、动物及人类的15,000多种病毒”进行检测、目标定位就不准确,不知其中有多少属于“植物病毒”,尚未听说有哪种植物病毒可以感染人类并形成慢性感染、有这个必要吗?其三,美方实验室研究小组不分析患者的发病史、目前病原体可能所处状态、只是孤立地对所接收的血液样本(从结果来看很可能只是血清或血浆)按部分病毒急性期感染的思路去找病原体的研究思路不科学,我想请问一下曾教授或其他专家:是否认同有病原体慢性感染一说?是否感染性疾病必须要在血液中找到病原体才算数?性传播病原体(如在生殖道分泌物中检测到淋球菌、衣原体、支原体、HCMV、HSV、HPV)阳性者是否是可传染的感染性疾病?经过呼吸道传染的感染性疾病又有多少能够在血液中检测出病原体?(事实上就连大家熟知的流感病毒感染时能从血液中查到病毒的也极少见),经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有无慢性化的可能?(TB、MP、及多种疱疹病毒感染后都可以慢性化或持续时间很长)。病原体慢性感染不可能在任何人身上一点症状都没有的,所以,我个人的观点认为单凭美方只对血液(很可能还只是血清)标本的检测结果进行并不科学的分析就下一个肯定性的结论并不可信、也不科学、也不可能让他人信服和认可。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所谓的“阴滋病”可能算不上公共卫生事件,但并不能肯定这群人身上就没有感染性疾病、更不能归结为纯心理因素。作为国家CDC这样的权威机构,既然介入了,就应该组织国内有关的资源(尤其是正反两方面的科研团队)攻关、求证,我想用两年多的时间得到结果一定会比目前您发表的这个结果更科学、可信,也能够取到更好地引导纠结在慢性病原体感染症状中的病友们更好地回归、更有可能为人类的健康事业真正作出一点有益的贡献。

 

 

 

作为更倾向为某种慢性感染疾病去分析病原体,绝对不能用“群体性感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急性大规模传染病爆发”等思维来分析鉴定致病原因病原体,也不能仅仅只把一些症状与某一种病原体联系起来只单纯一味地纠结或排除某一种病毒,比如对我们这群病友再三排除HIV,是否可以多宣传让大家认同“有许多除HIV之外的病毒感染时也能够引起暂时临床上需排除HIV感染的初期症状呢?”

 

 

 

作为国家CDC的“性病与艾滋病防控中心”,为何只是定位于对这群人反复排除HIV感染,而明知他们相当一部分有过高危性行为,为何连最基本的生殖道中性传播病原体排查的结果都没公布?这些病原体也可以引起病人所说的部分症状、难度不应该排查一下?作为国家的性艾中心,就只防控HIV?其实,我个人认为就目前对HIV而言,我国应该做的是除了临床诊治、监测外,更多的应是宣教,除此这外的投入性价比不会高的,应该把更多的资源和能力投入到影响国人健康更大的传染性疾病上面来。

 

 

从您们公开的流调和研究情况看,更未考虑过可以经过空气飞沫或唾液传播的病原体。

 

 

 

总之,如果对分析感染疾病的病原体而言,不综合考虑、检测样本不全面,所得的结论必定十分片面、不准确,自然就是不正确了。对确定感染性病疾病是否为某种病原体而言,大家自然要求要符合柯赫(Robert Koch)原则:1 在每一病例中都出现这种微生物;2 要从寄主分离出这样的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培养出来;3用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接种健康而敏感的寄主,同样的疾病会重复发生;4 从试验发病的寄主中能再度分离培养出这种微生物来。是否排除病原体感染也要符合这个原则呢?即您从有症状的病人体内排除了任何可以引发相关的症状的病原体。至少在确定为精神因素前应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没有任何可以引起那些症状的病原体在病人体内存在,显然,曾教授在发布系列结论时并未做到这一点。

 

 

  1、已知各型HIV检测结果(-),包括了国内外实验室常规不检测的类型。


 

其实只用HIV抗体检测两次以上就可以排除了,因HIV抗体检测试剂是针对HIV多种蛋白组分的。不必也不应反复纠结在HIV上。
 


  2、未发现任何未知病毒存在。

 

 

 

目前为止而言可以这样说。但从公开的信息看,即便是美方的15000种病原体芯片检测方法来看、都是针对已知病原来设计的,这一点也需要说明一下的。


  3、对已知病毒,初步发现个别样本血样(6/58)有零星病毒的可疑迹象,但彼此各不相同。该中心拟进一步确定或排除,并强调该研究不作为临床诊断。我们会继续追踪6份血样的最终结果,如有必要在尊重隐私的前提下仅逐一与个别病友联系。可以肯定的是,最终结果已经不涉及群体感染问题。


(周荣)即便是血液,我们也从超过25%的病友的白细胞中很轻松地检测到了EB病毒DNA,如何解释?不知为何美方等不对病人的生殖道标本和呼吸道标本进行检测?难道就没有必要吗?


如同不能把主要目标锁定在HIV上一样,如果出于对这群病友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也不能把主要出发点锁定在“公共卫生”或“群体感染”这个概念上,我个人的观点应该主要定位于“个性化慢性化感染”来找病原体和分析应更科学一些。

  我们率先开展的研究至今两年多了,国内的流行病学专家、临床专家、以及中、美两国的实验室专家,都认真开展了循证医学为导向的研究工作。专家层次之高、精力付出之艰辛、经费和资源投入之多,都有目共睹,说明大家的诉求受到了高度重视。美国加州大学的专家在人手不足及检测费用高昂的情况下,对全部样本免费检测,完成了复杂的检测程序,他们的国际爱心和敬业精神令人钦佩,我们表示了诚挚的感谢。

 

 

 

如果研究设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不准确,必然导致最终的结论的不可信。从目前公开的研究思路和实验方案的信息看,很难获得一般性认同的。

就对我们这58-9人的样本而言,美方可能付出了许多的人物财力,但我个人认为不值得,是资源和人财力的浪费,因为研究思路和方案一开始就有问题、不科学,自然只会有这么一个性价比不高的结果。当然,我们还是应感谢他们的努力和支持的。

  现在瓜熟蒂落,到了做结论的时候了。我们的结论是:可以完全排除“阴滋病”和“原因不明病毒感染”的可能!理由如下:


“可以完全排除“阴滋病”和“原因不明病毒感染”的可能!”,单凭目前的这点检测结果、就从国家CDC首席流行病专家口里来下这个结论是不科学的、理由我前面已经说过多次了,更何况“阴滋病”和“原因不明病毒感染”只是对某些症状的一个习惯性叫法或称谓而以,如何能“可以完全排除“阴滋病”和“原因不明病毒感染”的可能!”??没看到认真怀过胎、开过花结过象样的果,就能谈得上“瓜熟蒂落”?我个人看,说重一点,充其量不过是“昙花一现”或“流产、早产”而以,落下来的不是果、不是瓜,是个四不象或早产的畸形儿。


  理由一:国家CDC和其他部门开展的流行病学调查,没有发现任何两位病友之间存在传播关系。迄今为止,也没有获得任何支持病友家庭内传播的医学证据。因此,没有诊断传染病流行的流行病学证据。


 

从公开的信息上看,您们针对这群病友的流调并不全面,这59名CDC检测病友来自于全国各地本就不存在亲密关系、何来两位病友之间的传播关系?一个伪前提有何必要去论证的?“迄今为止,也没有获得任何支持病友家庭内传播的医学证据。因此,没有诊断传染病流行的流行病学证据。”下这个结论前,您们是否真的对病友家庭成员做过任何的病原学检测或有实验依据的流行病学检测?也许做过,但未见有公开的信息、若只是口头询问难能成为实验研究依据吧。

 

 

从来广一我们接触过的多位病友及配偶和家庭成员来看,配偶或子女之间可检出多种相同的共同病原体(如EB、UU、CT、HHV6、7等一种或两种以上),这些病原体是否属家庭内传播的医学证据应加以排除,暂都不宜作最后的结论。

 


  理由二:国内病友就过诊的所有权威医院,都找不到传染病感染人体的共同靶器官,病友们这么长时间的临床进展也不符合任何传染病。因此,没有诊断为传染病流行的临床证据。


 

可否公布一下在哪些权威医院认真对这群病从病原学到临床分析诊治过?只检测血液就能找到“共同靶器官”?很多可能的靶器官就没检测过、找到的病原体也尚需动物模型来证明其发病机理和靶器官所在,如何就能下“国内病友就过诊的所有权威医院,都找不到传染病感染人体的共同靶器官”这个结论?

 

 

传染病从理论上我认为定义为“特定的病原体可以经过某种途径从一个寄主传播给另一个寄主引起的病症”更妥当一些,组成的要素通俗一点可为“病原体、可传染性、引起病症”,不应将“传染病”与“传染病爆发流行”两个概念混淆,这样会乱视听的。

 

国家CDC职责重大,字字是银、句句是金,应慎之又慎。


  理由三:国家CDC、钟南山院士与美国加州大学的检测结果,一致否定了“阴滋病”和“原因不明病毒感染”的存在。因此,也没有诊断为传染病流行的实验室证据。


 

其它地方不敢说,钟南山院士也就是我们这里的检测结果,并不能肯定媒体报道或病人主诉的“阴滋病”和“原因不明病毒感染”所述症状不存在病原体感染,而是在来就诊的270人中98.2%的体内检测到多种病原体,只能说这些病原体与病人所诉症状之间的相关性需待证实。

 

 

从大部分人唾液中检测出来的EBV、HHV6、7等能否成为可以诊断为“传染病流行”的实验室证据也有待进一步验证。


  至此,“阴滋病”和“原因不明病毒感染”论可以休矣!病友们到了彻底摆脱“阴滋病”和“原因不明病毒感染”的阴影的时候了,不要因继续轻信这些奇谈怪论而受害了。

 

(周荣)若现在就据此下最终结论我个人认为肯定仍属过急,科学无止境、未知仍有可能发生,临床未经实验室病原检测的感染其实严格地讲即便是已知的也属于可能的“原因不明病毒感染”,不仅病人不明、医生也不明、我也不会明的,有谁一生病时就明?


  我还告诉大家: 2010年1月在北京地坛医院由回龙观医院医生对39位病友所做的心理测评量表已经分析完毕,两种心理问卷的结果一致,表明参评病友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一般人群,提示病友们要警惕是否存在精神障碍问题。国际公认的精神病指有任何一种精神障碍,这在国内外到处存在,属于最常见的病种,最不应有社会歧见和自卑!我国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国现有1.73亿人至少有一种精神障碍,主要包括心境障碍、焦虑障碍、物质使用障碍、精神病性障碍等,这有别于极端的、世俗观念的精神病(精神分裂症)。精神障碍轻者可以自我调节自愈,较重的在心理或精神医生的指导下也可以控制。国内心理和精神科大夫与公共卫生医师不同,大多忌讳主动找病友们。病友不妨现实一点,主动去找心理和精神科医生就医,或许有很大帮助!


 

由于宣教和对医学知识的局限性问题,病友们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心理因素或恐病症,心理压力降低免疫力或加重症状也可能存在,也有必要在合适的对症治疗时加以心理疏导。但应尽可能在全面地分析清楚原因的基础上来进行才是上策。


  此外,我们不排除你们各自还可能患有其他疾病,我们自己也如此,需要大家各自寻找相信的医院去就医,我们的国家承担不了免费为每个人诊断疾病的责任。

  通过两年余的联络,很多病友和我们从陌生到熟识,我们曾被大家寄予厚望,也曾被误解过,甚至也曾被恶语攻击。对于大家的信任,我们表示感谢。对于误解甚至谩骂,我们一笑了之,从中也有收益,公共卫生本来就如此!

  我也真诚地希望,某些因个人行为不检点而饱受良心折磨的病友,一要彻底戒掉不良行为,二要通过对家人赋予更多的爱来宽容自己。自我折磨也是病根。

  亲爱的朋友,要相信困难会过去,温暖的阳光会投射进来。不要再把时间纠结在对“症状”的交流和探讨了,远离这样的网络的生活会更好!请相信科学、相信医生,把身心投入到美好的工作和生活中去,通过提高健康素质,健康、乐观地重新开始。

  再见了!

                    你们的朋友: 曾光

                     2011年10月10日

[此

留言时间:2012-01-29     留言人:明月犹在
         
管理员回复:
回复内容:

对于您所有的经历和经过中的痛苦,我表示十分的难过,如果一个人每天生活在这么一种对未知的焦虑中,无论结论是什么,他所有的症状都无法得到消停。我们认为,未知病毒不存在,更多的是阐述未知病毒是同HIV进行的比较。因为同等类型的病毒,大部分RNA结构相同。所以我们能排除就算可能的未知病毒和艾滋也无任何关系,这点我相信每一位朋友也认可。然则我们再回想什么时候开始出症状的,归根结底,高危行为引发的艾滋恐慌,继而症状爆发。先不说艾滋了,难道就算有的未知病毒就是说是小姐传染的?可是事后有阴性感染者找小姐的,小姐活得是活蹦乱跳,极为健康。所以我们可以初步的认为,是长期焦虑精神紊乱及不规律作息导致的患者本身免疫力下降(注意不是艾滋所致),引发的身体机能更容易受到多种病毒的攻击,包括感冒病毒等。然则时间并不长,且体内CD4细胞保持在较低水位运行,自然就有了长期的症状,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慢性症状。说得不好听,正是因为我们长期的刺激导致我们某些官能器官受到损伤,也至于我们四十岁的身体看起来像七十岁一样,风烛残年一般不堪一击,但是因为基因问题的存在,所以我们就会一直持续到70岁,身体也依旧如此。而对于受到损伤的器官,在病毒风险中更容易受到侵袭,继而产生症状。所以说,我们认为这个更属于是风险机会感染的平常病毒,逐步死亡,逐步侵袭。就像一个持续战争的国度,身体内的战斗无时不刻不再进行,只是因为体质弱,进行的更为明显。相对于正常人,就是把原来偶然的症状串成一个持续周期。人吃杂粮长大,长在从满病菌的世界,无时不刻不受到细菌病毒的攻击,所以显性隐性症状无时不刻存在,只是看谁看得重看得轻一点。包括张老师,因为过度的劳累,也感觉身体不如以前了,过年口腔溃疡一片,时不时感冒。难道我也应该为了查一个究竟拼了命的去死磕?所以佛说,适当而止,随便罢了。对于我们认为这种病毒通过空气传染力强,那么按照现在人与人之间的流通速度,那不是很快全世界全国都应该全部身染病毒了,可惜并不是这样。途中的矛盾,各位应该看得清楚。对于大家纠结的问题,我认可的确有它的存在的道理,但也请大家把自己的高度站得高一点。与其每天纠结,不如加强锻炼,规律生活,最主要的是开心,平淡。长此以往,人也会有所改变的。尽管我们认为长期焦虑的人在恢复过程中的效果有些缓慢,但是我们能肯定的是,正向坚持就会有他所应具有的可惜效果。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不要忘了锻炼哦。再补充一句,阴性感染者和艾滋完全不沾边,也不会遭遇所谓的歧视,所以没有必要把艾滋的遭逢情景引入进来,从而害怕纠结。记住,大家都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有了困难相互帮。加油!


回复时间:2012-01-29

推荐图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