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艾干预心理>> 恐艾干预>> 干预笔记>>让恐艾症不再恐艾吧 脱恐需从信任做起

让恐艾症不再恐艾吧 脱恐需从信任做起

作者:张老师     来源:成都市恐艾干预心理网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20日    点击数:

   这一段时间因为我和陈晓宇医生工作都很忙,也没有太多空闲的精力去管理很多细枝末节的东西。毕竟十二月一日艾滋病宣传日快到了,我们都很忙,四川防艾工作是全国做得最好的省市,所以每年一旦进入十一月中旬我们都必须像被打鸡血一样的去战斗。而且我们成都市恐艾干预心理网作为国家备案的实地防艾机构,需要按照国家给予的计划,一系列的活动需要开展,不太可能像网络上有一大把时间泡杯茶侃侃而谈的朋友,甚至连张医生在线的很多问题都还没有回复,这点还请恐友们见谅。前几天咱们中心其中一个QQ群169609440,是因为管理不到位出了一些问题。导致了恐友和志愿者产生了一些矛盾,没有处理及时导致了问题扩大化,这也给我们平时不仅做防艾工作,还有做管理工作敲了警钟,毕竟对于网络管理,不能说和实地机构管理一样。如果的确影响了一些恐友的情绪,在这里还请大家们见谅。当然听到助手说,我们曾经帮助过的恐友在恐艾吧脱恐吧去发泄,全面否认了我们所做的工作,写了一些如我们群在骗人的话语,老师内心的确也会有所失落。但是我们理解任何恐友所作出的行为,也相信每一个恐友对自己在网络上一切行为和言论都能完全负责。不过在这里我们简单澄清一下,这是一个公益群,每周六和每周一都会有专业人员答疑,平日为志愿者服务为主,不会说抱有什么动机去欺骗谁。否则,我们机构也不会成立八年,而且越做越好了。等到年初书籍出版,应该还可以再帮助到更多的恐友。此外这个QQ群里面是存在着各地疾控中心和公卫医院的医生,大约有30余人吧,有公布了身份的,也有没有公布静悄悄在群里的,有大家熟悉热爱的专家,也有一线防艾工作的医生。咱们中心在防艾圈内还是一小点名气吧,有各地疾控加入我们群来了解恐友真实情况,以及来进行学习和观摩的。虽然QQ群对恐友们要达到真正脱恐的帮助极其有限,但是我们还是不希望,恐友们在群里们不仅没有得到帮助,还因为各种情况导致更加的恐惧。以下的文章,又再次印证了老师写东西写得又长又臭,但还是希望给能够看懂,和看完的恐友或者志愿者提供一些最新方向的参考吧,基于艾滋病信息和临床心理学的整合内容。这里多说一句,恐友如果在咱们中心注册了,一直没通过认证,请拨打电话028-87876570,或者在网页右下角点击QQ头像联系助手进行实名认证。

 

1、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有可能是唐僧;和你“冰火两重天”的不一定是小姐,也有可能是人妖。最近提跨性别男男性行为和艾滋病联系的新闻热点很多,特别是上海公卫相关的数据证明了跨性别男男性行为感染率很高。一下就把跨性别这个词语挖掘出来了,恐艾症恐友们也许弄不清楚什么是跨性别男男性行为,其实就是男性通过变性手术等改变成女性,和男性发生了关系。在社会上还有一个类似广泛性认同的词语,叫人妖。可能有恐艾症的恐友看到咱们写出这一点,内心又会有点紧张,开始回忆自己花了嫖资所找到的到底是不是人妖。我们认为,已经过去的很多是老黄历,板上定钉的事情咱们没有必要反复再去回忆,这样反倒诱发心理问题。提出这个信息主要是阐明两个观点。第一,咱们中心以前提出过小姐在一定程度上比搞一夜情安全,原因是小姐对性病艾滋病认知程度高很多,自我也有保护的意识。有恐友在咱们恐艾干预心理网看到这句话,就偏激的去理解,把鸡毛当令箭了。当然不会再去高危一夜情,转而没事就去找找会所的小姐,一两千元钱的总不会有问题吧,一来二去,从战战兢兢中又重回从前的玩乐模式,甚至还有不戴套高危行为的产生。所以我们提出,一定程度上,小姐是比一般微信陌陌一夜情的对象风险要低,但是对于跨性别的高危行为,按照公卫专家的说法,是比普通嫖娼高不少的。所以在这里阐明,还是希望任何恐友,真的要做到内心的安宁,就请以后不要再随意去玩乐了。成都市恐艾干预心理网也许在您最痛苦的时候可以拉您一把,但是真不是每次都能把您拉出来,况且恐艾症恐友很多,可我们机构的工作人员有限。所以无论是小姐还是一夜情,又或者是普通女孩子,又或者是人妖,洁身自好才是对自己的家庭和未来负责。我们人有本能的压抑,是需要发泄,但是基于我们的经验,我们认为发泄的途径有多种渠道,而不一定非得以这样的途径才能把它发泄得淋漓尽致。

 

2、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成都市恐艾干预心理网从2009年在成都市成立,初步估计也帮助到十万左右的恐友,一些老恐友的网络名字很有特色,老师也会有依稀的印象。特别有的时候在QQ空间里面更新一篇文章,总还能看见三四年前,甚至是七八年前的老恐友还在浏览老师的恐艾干预文章。老师心理有的时候还真的是五味杂成,按照现在网络主播的话说,宁可不怕自己违法犯罪,就担心自己掉粉。要说写文章能够被更多的人看见阅读,形成心得固然很好。可是都好几年了,时不时还看一看,要说恐艾,也没有以前那么波动剧烈了。但是要说完全脱恐,好像也不尽然。就像老师问过一位七年前的老恐友,回复曰:不来看看老师新更新了什么文章,心中就觉得不踏实。事实上心中真的缺什么吗?心中还是缺乏的是一份自己对生活去肯定的勇气。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恐艾后遗症了,这个恐艾后遗症说法出现在恐艾症群体之中,大概意思是恐艾了,自己检测艾滋病以后,明确知道,自己已经没有感染艾滋病的可能性了,可是自己就是没办法走得出来。故而称之为叫做恐艾后遗症。恐友们这样划分孤立,认为自己已经不再是恐艾症,而是恐艾症的后续部分了。其实按照恐友的心情,我们理解恐友这样觉得,认为自己离脱恐更进一步了。可是老师在这里还是想说,这还是恐艾症的一个部分。恐友们真的不要觉得自己心情平复两天,就是脱恐,然后又波动,就称之为复恐。我们恐艾干预定义恐艾严重程度,脱恐评估和复恐测试,都有一套严格的标准模型的。真不是恐友这样想当然自我的定义。所以看到那么多老恐友还在看,老师是真心希望大家以后看得越来越少是最好。有恐友挂念中心,作为工作人员,我们都很高兴。但是还是希望如果不是恐友真的想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上有所发展的话,还是慢慢淡了吧。除非您们自己承认自己并没有完全脱恐,毕竟艾滋病恐惧症属于一种典型的强烈心理应激反应,一旦受刺激,要重新恢复繁冗而复杂。就像一个很整齐排列的书架倒塌了,也就是一瞬间的事情,但是需要重新把这些书籍整理排列,或许就需要几周时间。对于现在在恐艾圈的不少志愿者同样也是如此,有心理学家认为他们长久的留在网络出除了消除自我以前的罪恶感,还是在刷自己的存在感,或者可以以小部分的付出(也没有任何现实背景或培训经历,就能迅速被包装成大神或专家),可以短时间获得极大的认同感和推崇性,类似于玩游戏里所形成的帮会制度,而让很多玩家沉溺于网络游戏。张老师对50名恐艾症患者进行了研究,发觉恐艾症患者正如刚才所说的心理应激表达方式一样,可以迅速形成一个恐惧躁点,而立马出现心理波动。但是在短时间内有无法得到修复。这种修复方式类似于一种渐近线的方式,特别在没有得到有效方向指导的时候,单纯靠网络学习自行疗愈,这个时间也就更长了。所以长久的留在网络中,无论是帮助人,还是聊天沟通,探讨艾滋病知识点(窗口期,症状,重组,检测)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维持自己保持对艾滋病恐惧症的持续压制,一旦觉得自己离开网络,这样的平衡性就可以失去,会导致自己可能再次恐艾。虽然这是很多人觉得或许不是这么一回事,因为都会觉得意识中我没这么想法,但是基于这么多年我们以精神分析中的“意识,潜意识及前意识”的学习理解,几乎都是这么一回事。最后就多说一句,希望老恐友们真的对自己多有点信心,把更多的注意力都放在生活之中,网络仅仅是一个附属的产品。就像最开头那一段徐志摩的诗一样的,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属于哪里就回哪里去吧,毕竟艾滋病,和您也根本没有什么实质的关系了。

 

3、安妮宝贝,曾经的国内知名网络作家,说了一句话,非常实用,对于恐艾症的而恐友们。“渴望占有愈多而愈脆弱”。关于艾滋病的知识点,恐友们不断的去渴望,渴望知道所能知道的一切关于艾滋病的知识,其实越显示了内心的脆弱。恐友不断的去认为自己接受的东西是正确的,说其他辩证话语的就是叉叉叉,老师也只能站在心理角度上来说,这担心受怕像小兔子的心理,得多么的脆弱啊。恐友们应该很明白,咱们国家关于艾滋病窗口期的有说三个月的,有说八周的,有说六周,还有说四周的。其实占在医学没有100%的情况下,这几种说法都没有错误,因为医学本身就是辩证的,仅仅是艾滋病恐惧症患者基于自己的情况而选择自己认可和辩证的说法。所以千万不要说是,认可四周的就去骂别人认为是三个月的是傻叉,而认可三个月的也不要觉得六周的就是辣鸡。每一个恐艾症恐友都有自我的成长和特色,也都有基于自我成长史建构的认知和判断,这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所以这也是我们一再提出,每一个恐友都有自己的脱恐路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咱们成都市恐艾干预心理网以前提出过这么一句话:“四周以后,您自己觉得您自己的窗口期是多久那就是多久,要求的只有一点,就是在真的考虑明白以后,不要试图去更换自己的窗口期”。这句话目前被很多志愿者在使用。意思是什么呢,坚持自己的原则,只要您一旦认定是什么就是什么了,也没有必要去争辩什么,因为我们脱恐,需要的自我的认识,与其他东西无关。像中国疾控,北京疾控,包括全国的大部分疾控都支持的三个月,那是他们站在自我专业角度上去说的,像宁波疾控,苏州疾控等,支持的是六周,也是站在他们所考究专业角度去说的,而有的医院,包括血站,说2-4周,那也是基于他们自己现在的检测方法和自我专业角度去说的。大家因为流行区域,统计数据不一样,研究类型不一样,所使用的检测试剂不一样,还有个案是否考虑进去,都结合了具体情况而产生了自己的结论。没有谁对谁错,只有是不是保守和激进之分。至于怎么说是他们的事情,至于信什么,那是自我的事情。世界本来就是一个辩证矛盾的统一,我们需要的是辩证客观的态度看问题,而不是一成不变,以一套固有的模式决定一切的言论,那显然并不利用恐友脱恐,也导致了很多恐友持续恐艾。所以无论是北京疾控说的三个月,还是宁波疾控说的六周,恐友们自己选择自己信任的专业机构就行了,没有必要争论个一二三出来。当然网络上也有一些冒充知名医生和专家,进行一些不合时宜的言论。客观说现在很多知名专家都很忙,要做研究,要做调研,病人早就已经排到了很久以后,哪有那么长时间活跃在网络上吧,真正呆在网络上的也不多,所以如果有的恐友的确怀疑谁谁谁,也还请各位恐友自行在现实生活中去找医生或专家进行对峙鉴别。毕竟现在网络,真真假假,也是培养了恐友们多疑的情绪,导致很多艾滋病恐友迟迟无法脱恐。所以如果真想脱恐,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吧,网络除了让恐友们在初期获得一个相对志同道合的群体,但是从脱恐的规划来说,总体是弊大于利的。

 

4、高尔基曾经说过:“我读的书愈多,就愈亲近世界,愈明了生活的意义,愈觉得生活的重要”。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呢,读的书越多,真正去领会领悟的东西越多,才会更明白很多东西。真正把咱们成都市恐艾干预心理网上,老师所能挂出来的干预笔记都认真去读读的恐友,总是会比其他每天在网络上游荡的恐友要强。一有时间打开我们中心公益QQ群,看的都是,“我什么时候百分百排除啊”,“大家看看我这个有没有事情啊”。事实上,有医生们或者志愿者在上面回答了能脱恐么,或者说是这样大家都脱恐了,还需要艾滋病检测什么。再说深刻一点,如果艾滋病检测都脱恐了,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恐友游荡于现实和网络,全国现在很多做艾滋病研究治疗的医生,都不接待恐友,原因是什么呢?所以希望恐友们真不能把脱恐寄希望于网络上的求问,求问不能让恐友们明白很多真谛。而且为什么有的人不恐艾,有的人恐艾,这个岂非是在网络上一个群里说上几句话,就能解释过来的么。而且最主要的是,每一个恐友都有自己的经历,自己的性格,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如果一个真正的医生和老师,包括志愿者在不了解您的情况下,给您回答再多,对于这位恐友来说,都是无用功。每天在网络上,在恐艾群体中,大量的无用功在得到了极其完美的展示。因为真正的功率不是作用在当下让您爽了几分钟,几个小时或者一两天,而是真正让您得到了灵魂枷锁的解离,内心压力的释放,那岂非是在网络上根本相互都不认识,也不互相了解,单凭几句看似深远,实则自己都看不懂的话就能脱恐的呢。网络建立在一种虚构之中,包括张老师和很多专家都聊过,没有哪个专家觉得网络求医能够代替面询面诊求医的,甚至根本没办法去对比的,举个例子,一个人得了癌症,在网络上上两天网就自行疗愈了。一个人已经得了严重的焦虑抑郁,或者是恐艾症吧,在网络上和一些自己都不了解的人沟通交流一阵,也就自行疗愈了?几乎没有,专家也证明几乎没有。所以,当我们的确觉得有些寂寞空虚的时候,可以冷眼看看网络,但是真的想从现实生活的痛苦中摆脱,请各位恐友都尽可能去现实生活中找一个您值得信任的专业人员,帮助您,指导您。否则,呆在网络上看似知识是增加了,但是内心中的狂躁和压抑却也是在一天天增大。就像我们成都市恐艾干预心理网在现实生活中所接待的恐友,都并没有那么好治疗,大部分都是在网络上沉溺了许久,得不到解脱而投医,事实上这样不仅仅增加了我们工作的难度,也让恐艾恐友的脱恐在真正得到正规治疗后,前期效果也是极其有限。所以,没有什么信任度能建立在网络上,都还是去线下生活中寻求适合自己的帮助吧,早找对人早治疗早产生效果。毕竟没有一个恐友会否认,网络信息复杂化和角色构成的不确定性,让本来就因恐艾而产生心理应激刺激的恐友,变得更不稳定,也就更难以确定好目标,静下心来脱恐。所以,正如高尔基所说:我读的书愈多,就愈亲近世界,愈明了生活的意义,愈觉得生活的重要。恐友去认真学习自我认可的文章,读的越深,就越明白恐艾是怎么一回事。越明白生活是怎么一回事,越通过心理的成长认识到自我,也才能真正明白,艾滋病,恐惧艾滋病,心理和自我成长的关系了。

 

最后再次祝有幸看到这篇繁冗之文的恐艾症恐友都能脱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