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艾干预心理>> 恐艾干预>> 干预笔记>>2018艾滋病窗口期传播途径及初期症状等权威解释

2018艾滋病窗口期传播途径及初期症状等权威解释

作者:张老师     来源:成都市恐艾干预心理网    发布时间:2018年02月08日    点击数:

昨天是2018年的立春,狗年的春节即将来临,首先祝各位艾滋病恐惧症患者都能在狗年有足“狗”的能力脱恐成功。成都市恐艾干预心理网过几天将公布春节值班情况,届时办公电话028-87876570,不一定随时有工作人员接听。一到年末,自然会有各种交流活动,或防艾圈,或心理圈,甚至连我们民主党派也组织了好几次茶话座谈会。交流活动和座谈会不乏有行业内的精英和专家,有世界级的,也有国家级的,或年长备受尊重或年轻风华正茂。百家争鸣,好不热闹。

目前成都市恐艾干预心理网所做的交叉领域,很多专家都挺感兴趣,要把两个世人最忌讳的词语糅杂在一起来做,真的很不容易。可以想象一下谁在地铁上大声说一句,自己是“神经病”,或者更甚说自己是“艾滋病”,整个地铁的反应。就能看得出无论是他人还是自己对这些词语持本质的“抵制”。这也难怪,拼命的去证明自己没有心理问题或者说没有感染艾滋病,在寻求一种快速解决目前问题的通道,误入歧途,这不就形成了典型的恐艾症(合并恐狂症,恐破伤风等等)的基本么。在此也很感谢各位专家老师所给的建议意见,恐艾干预心理网就自己所在领域和相关行业的专家同仁有过深彻交流,作为2018年最新的一些说法看法,反馈给艾滋病恐惧症恐友,期望能够给大家在漆黑的脱恐道路上,一点星星之火的安全信号。

关于艾滋病窗口期,艾滋病窗口期是很多恐友最为担心的话题和纠结,全国说法标准不一,其实就算是私下,每个医生都会有自己的一些认识和倾向。自然恐友们打电话到处去问,总会得到各种答案。有很偏激的,恐友们不信,有很保守的,又把恐友们给吓到了,仿佛是熬那么久,了无希望。目前综合了各种交流及私下沟通的,最主流的说法都是认为无论什么行为以后,三四周内就能达到90%以上的艾滋病检测准确率,不同试剂检测可能有一点点差别,但是不影响检测判断,四周进行艾滋病检测都基本没事了。但是如果明确是真正的高危,特别是男同高危暴露,按照标准流程,最迟在三个月还是建议去复检一次,在生理层面即可排除艾滋病。至于边缘行为或者非高危行为,艾滋病窗口期对于个体来说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因为都不是可能导致艾滋病感染的因素,就和平时日常生活一样,没有传染源,哪来的感染呢。至于有恐友说有专家说艾滋病检测两周即可完全排除,还是那句老话,恐友信任谁,那是自己的选择,但是忌讳的是见谁都信,见谁都问。只是客观说,业内传染科医生和疾控都仅仅认为两周可以排除很大部分感染可能,但是百分百排除这个观点,并没有任何一位医生或疾控老师支持。

关于艾滋病初期症状,这个也是恐友们担心的最大话题。恐友们只要恐艾,只要有频死感的持续产生,只要在网络上搜索过,只要被吓到过,都会产生症状。何况最近冷空气扫荡了全国,从东北到香港,都很冷。造成了大面积的流感爆发,症状产生的就更多了。然而症状除了有机会性的产生,持续紧张直接导致的就是神经免疫功能下降,也就是说人一旦持续高压紧张,身体基本都会不太健康,免疫力也会随之下降,各种慢性病都会出现。这也是为什么活得不开心的人往往不太可能长寿,也就是这个道理了。而神经免疫机制产生的心身疾病和身心疾病是目前最大的一块,像老师平时做临床工作,遇到很多心理障碍的患者,本身不恐艾,只是过度关心自己的身体,都会随时感觉到全身不适,游走性疼痛,持续发热,随时感到疲倦,皮疹等等,这些变化都是常见的。只是因为很多人觉得艾滋病离自己很远,倒是恐惧上了癌症那些方面去了。其实这个和恐艾所形成的防御机制不都是一样的么。没有一个专家表明艾滋病是可以通过肉眼判断出来的,特别是在艾滋病感染初期,是必须靠艾滋病抗体检测等相关检测进行判断,而非靠常理。只有到了艾滋病感染的中后期,各种损耗性的症状才会产生出来。所以才发生了高危行为几天几周类就一大堆症状,都没有任何意义。任何机构都不会接受单纯以症状来确定艾滋病感染的案例。

关于艾滋病传播方式的行为,主要为性关系,血液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关于性关系就是无保护的性行为以及带套破损脱落的性行为,前者占据了九成五以上的性接触感染。至于有关血液的感染,由于现在医学的保护和精度越来越高,操作也越来越规范,通过医源性感染的也几乎没有了。至于现在吸毒的,使用海洛因的越来越少,倒是吸食冰毒后发生乱性或者群交关系感染艾滋病的多,现在群交关系已经成为了艾滋病感染的高发比例。不仅如此,传统意义上的小姐传播艾滋病也转变成了约炮传播艾滋病,和熟人(同学同事)发生无保护行为传播艾滋病。这说明艾滋病已经从特定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所以千万不要觉得找小姐才应该担心,其实那种现在搞婚外情一夜情的,才值得警惕。另外想说的是,很多地方说主被动口交不会感染艾滋病,这个说法不正确。口交是会导致艾滋病的传播,只是感染的比例非常低,近几年男同发生相互口交行为感染的案例在逐步增多,就中国疾控中心的统计都有不少的样本,所以针对于无保护的口交行为,疾控中心目前都是建议检测的,所以如果还有喜欢玩的朋友,就算是口交,也应该做好对应的保护措施。这里多说明一下,因为口腔黏膜比生殖器,如阴道黏膜要更厚,相对破损的可能性要小,所以传播概率更低。但是考虑到有的人玩得比较过火,尤其是男同们,所以针对于男同们,尤其是男同的主动口交一方,都是认定有风险的。只是这个概率,比男女发生无套性行为都还要低不少去了。但是但凡除了这些,其他的日常行为都不应该再被纠结和担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