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张老师,我是去筛选试验室引起恐艾的小张。这次又来麻烦您了。真不好意思,这几天,我认真学习了干预中心的很多知识,对艾滋病的特点、传播有了认识。尤其是反复挤压,足量感染原理,心里踏实了些,但可能是我学习的晚,并且以前的恐惧已经根深蒂固了吧,我的思想上还是有些担心,还是不愿意轻易接触手机,每天早上从睡醒后到上午压迫感很强,下午稍微好些,尽管老师为我分析了那次实验室的行为没有危险性。今天我突然又纠结于一个问题,老师的文章中说过艾滋病毒离开人体或血液后在空气中1-3秒就失活,死亡,但是如果空气少的情况下呢?我平时有个习惯,就是把手机放入一个棉布兜中,再放入裤兜,我担心在医院那天如果手机上沾上了艾滋病毒,放入棉兜中,再拉上拉链。病毒在棉兜里这种空气非常少的环境中会不会很容易生存,再加上裤兜离身体皮肤近,夏天容易出汗,病毒接触了汗液会不会大量复制、繁殖,我担心病毒在这种环境中会不会一直存活到现在,虽然一个多月了,但我平时裤子会换洗,而手机兜一直没洗而直接放入干净的衣裤内,一是担心最近手上还是有个小伤口,二是害怕手摸完裤兜里再揉眼睛,洗脸有没有风险。为再一次打扰老师感到非常抱歉,还望老师原谅!
张老师:艾滋病的生存可以理解为满足人体环境,及有足够的营养补给,有可寻觅的载体寄主(CD4),还有非常适宜的温度湿度(就像人们那么热爱夏威夷、巴厘岛等那种风光下的愉悦),无氧环境。所以您考虑到的仅仅是其中的一点,如果艾滋病在体外要生存,他必须要积累不断的获得营养补充。在失去人体环境下,没有Cd4,以个体形式存在的艾滋病毒,无论是什么环境下都会造成足够大的影响。所以也才有了在间接的情况下,其很难传染的原因。况且血液自身在空气中也很容易凝固,加速了艾滋病的脱离。所以在体外环境,只要非大量的新鲜血液和大伤口的存在,老师认为任何物体本身都不可能有沾染带感染性的艾滋病毒。如果要说有,那更多是病毒的尸体,就像试纸一样,含有病毒的分子链条,都是用灭活的病毒作参照对比。对于其,完全不可能有传染性,生命只有一次,对于病毒同样如此,不会再次复活感染人的。